石壁街道,隶属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地处番禺区西北部,东与大石街道、钟村街道连接,南与沙头街道相邻,西南与佛山市顺德区隔河相望,西与佛山市南海区隔河相望,北与洛浦街道、大石街道为邻,总面积27.01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末,石壁街道常住人口67980人(第七次人口普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番禺县沙湾司九如乡;成立后,属同风乡(钟村镇)、2005年3月,由钟村街道析出,设石壁街道。

番禺石壁街道位置
截至2021年10月31日,石壁街道辖1个社区、9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钟韦路73号。截至2011年末,石壁街道辖广州南站地区1个社区,石壁一、石壁二、石壁三、石壁四、韦涌、大洲、屏山一、屏山二、都那9个行政村。截至2021年10月31日,石壁街道辖1个社区、9个行政村:广州南站社区、石壁一村、石壁二村、石壁三村、石壁四村、韦涌村、大洲村、屏山一村、屏山二村、都那村。
石壁‘赵郡主墓’,宋朝郡马区天行夫人
宋理宗之弟荣王之女,赵郡主是“番禺石壁六世祖区天行夫人”
石壁一村石壁小学对面的荒草掩映下,竟藏着一个郡主!郡主墓碑几乎完好无损,只是上面的字迹模糊不清。石碑上刻有花纹,凹凸有致,这些细节昭示着某种不凡。墓碑顶端赫然勾画着一枚不规则的红五角星,记载着某个年代的闹剧。不明就里的人不会觉得这块墓地与别的有什么不同,人们从这里走过,最多也只是轻轻瞥上一眼,为它的荒草杂生叹息一声,不会引起人们太多注意。
这个墓地跟钟村区氏人有关,许多区氏后人可能不会想到,先祖竟有幸娶到郡主为妻!郡主乃石壁六世祖天行之妻,是宋理宗的侄女。据区氏族谱记载,石壁六世祖姓区名元杰字天行,生于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当时宋朝内忧外患,正所谓帝王昏庸,奸臣当道,尔虞我乍,卖官鬻爵,加上元兵侵扰,民不聊生。宋室偏安,岌岌可危。某日元兵围困端州,但奸臣屯积粮草,以奇货可居而图利。天行在朝为官,金殿上恕斥奸臣,逼其开仓献粮以决战。奸臣迫于无奈,将粮草捐出,天行文官带武职,军民上下同心,端州一役败元兵。


番禺石壁大宋宗室‘赵氏郡主墓’入口牌坊书‘北隅鞏固’
郡主墓周围已变村屋
天行是个太学生,很有才华,品德又好,宋度宗曾赐他“徵辟”,但天行不愿当官,请求回乡。由此可见天行是得到皇帝赏识的,因此,在景定三年(1262年)被宋皇策封为荣王汝芮的郡马。公元1276年,天行携眷返石壁,郡主勤俭持家,亲操井臼(汲水劳动),与亲人和睦相处,教子有方,受到亲友们尊敬。
元朝二十年(公元1283年)元世祖忽必烈下旨要挖掘宋室赵氏的祖墓,追寻赵氏后裔,为生存计,郡主命人毁除丈夫的墓碑,命长子留家,三子逃避到南海,五子逃难到广州河南,二子、四子不知逃亡何处,杳无音讯。郡主在家破人亡中忧国忧民愤恨而死。死后葬于村背古塔寺下,即今石壁北峙坊寺园巷北,人称太婆之墓。由于当时要逃避元统治者的虐杀,太婆墓不敢书写真实姓名,仅刻“宋朝国戚”字样。往事如烟,郡主在钟村石壁一隅张望着历史车轮扬起的滚滚风尘,默默无语。一个女人的命运因为婚姻而改变,曾经的悲喜哀荣最终都终结在这小小的墓地,或令人记起,或被人遗忘。


墓碑阴刻‘大宋显六世祖妣赵郡主墓’
番禺石壁大宋宗室‘赵氏郡主墓’
区天行是区天雄的亲弟,开庆元年己末国子监太学生,一表人才,风流儒雅,末理宗寸随兄在临安生活,他对仕宦之途不感兴趣,是个学富五车的清高之士。 当时理宗帝之弟荣王招郡马(皇帝的侄婿称郡马),由光禄大夫马光祖推荐,荣王把少郡主嫁给天行,由此封国戚公。 宋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度宗召天雄兄弟入对,问古今大事,俱对答如流,侃侃而谈,度宗赏其才华,嘉天雄为清要(职慢位显谓之清,职紧位显谓之要,兼此二者谓之清要),官司应起居郎进升翰林学士。特赐区天行为徵辟,出身徵贱而朝延授以官职称徵辟,天行恳辞不受。 自兄天雄去世,恭帝赵㬎北去,社稷危亡,天行无心留恋京都,要求携眷返乡,得到准许。少郡主品貌出众,知书识礼,惟勤惟俭,虽出身高贵,但平易近人,且课子有方,常卸罗绮,亲身汲水舂米参与劳动,尊老爱幼,与乡亲邻里关系甚好,得到亲属们交口称赞!


番禺石壁宋朝国子监太学生郡马区天行之妻宋宗室‘赵郡主之墓’
番禺区文物保护单位
《重修大宋宗室赵氏郡主墓碑记》
大宋妣赵氏郡主,宋理宗同母弟荣王汝芮赵公之女,六世祖国子监太学生特赐徽辟郡马国戚天行区公之淑配。生于宋理宗绍定五年壬辰,祖妣勤俭持家、亲操井臼、睦处内外、课子有方。生子五人,长振翁次达翁三定翁四景翁五寿翁,五子各自而成家。振翁公房开井头巷塾头寺边新屋水边大江银瓶禄镜深村,寿翁开房河南(海珠)。至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乙酉,从西僧嗣古妙高之请诏。发宋祖会稽请陵。传索赵裔,郡主惊慌,遣除天行宋朝国戚墓志。成病寻卒,柩匿于村背古塔寺门下。因日久寺壁倾颓,掩土寄之。后堪舆婿云至吉,故不遣葬。即今之吾村寺园巷北端,于清穆宗同治四年乙丑重修。贰零壹壹年辛卯,祖墓列为第壹批番禺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今于族内倡议暨番禺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之鼎力襄助,使之集资再度重修。吾祖妣墓,历数百载,文物昭垂,衍后蕃昌佳城维新,遂为之记。
贰零壹玖年岁次戊戌孟冬
吉日众房裔孙百拜立石
至元己卯(公元1279年)元军元帅张弘范陷新会崖山,宋相陆秀大负宗帝丙殉国,宋亡。天行与郡主悲怆不己,常以国家为念,奈何七庙坠毁,宗室难存,元癸末二十年(公元1283年)天行在民族斗争类锐矛盾中忧虑病亡,墓碑题宋朝国戚,葬于石壁北郊,而郡主为避元的迫害,隐姓埋名居于村边一尼姑庵内,祈望安度余生。 元乙四(公元1285年)元世祖听西僧言,下诏挖掘宋祖在会稽的陵墓,又遍传搜寻赵氏后裔。郡主为安全计,立即拆除国戚墓志,并嘱各子避迁外逃,除长子居家奉母外,三子迁南海大江村,五子避迁广州河南埔江村(宝岗),而二、四子则不知避往何地。郡主在元朝的种族压迫歧视惊恐中,忧恨病终,匿柩于村背古塔寺下,日久寺壁倾颓,借残垣败壁掩之。后来区氏子孙欲择地重葬,适有堪舆师言,此牛眠地也,故不迁焉。 郡主墓又名太婆山(太婆墓之意)在今石壁北峙坊寺园巷北面,但墓碑至今却无名字,主要是郡主落难时隐姓埋名之故。
海珠名村瑶头乡西市大街有‘石壁区氏族裔聚居’,故名‘区巷’,郡马五子寿翁是宝岗村区氏始迁祖,祠堂原址宝玉直街、《石壁区家族谱》有记!

宋理宗赵昀
宋理宗赵昀(1205年1月26日-1264年11月16日),初名赵与莒,后改名赵贵诚,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宋朝第十四位皇帝(1224年9月17日—1264年11月16日在位),南宋第五位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十世孙,匡胤次子赵德昭九世孙。
嘉定十五年(1222年),被立为宋宁宗弟沂王嗣子,赐名贵诚。嘉定十七年(1224年),立为宁宗皇子,赐名昀。宋宁宗死后,赵昀被权臣史弥远拥立为帝。赵昀继位的前十年都是在权相史弥远挟制之下,自己对政务完全不过问,自己则尊崇理学,纵情声色,直到绍定六年(1233年),史弥远死后,赵昀才开始亲政。他亲政之初立志中兴,采取罢黜史党、亲擢台谏、澄清吏治、整顿财政等改革措施,史称“端平更化”。端平元年(1234年),派兵联蒙灭金。同年出兵收复三京,但以失败告终,次年(1235年)蒙古大汗窝阔台以宋朝背约为由,全面侵宋,持续四十多年的宋蒙战争爆发。晚年赵昀又沉湎于醉生梦死的荒淫生活中,朝政相继落入丁大全、贾似道等奸相之手,国势急衰。
景定五年十月丁卯日(1264年11月16日]),赵昀在临安(杭州)去世,在位四十一年,仅次于仁宗,享年六十岁。谥号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庙号理宗,葬于永穆陵,位于浙江绍兴市富盛镇攒宫山。永穆陵1278年墓被西域僧人杨琏真迦等人盗掘,2013年作为宋六陵的一部分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朝皇室女儿的等级划分
宋代宗室女群体研究
宋朝承袭唐朝制,为宗室女子制定了一套森严的等级制度,宗室女子的地位高低,全凭与皇帝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划分。皇帝的亲生女儿被称为“公主”,是宗室女子中最尊贵的存在,皇太子的女儿被封为“郡主”,亲王的女儿则被封为“县主”。这些称谓不仅代表了她们在皇室中的地位,也反映了她们与皇帝的血缘关系远近!
宋代宗室女是宗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宗室女又称宗女,即宗室之女,是与君主同宗的女儿。随着宋代宗室数量的不断增长,宗室女逐渐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受唐代宗室干政的影响,宋代统治者不断加强对宗室的管理和控制,在群体内依据血缘关系将宗室女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形成亲疏区别,待遇有差的状况。
宋代宗室女群体的基本概况
宗室女是指与君主同宗的女儿,亦指皇室之女,又称为宗女。宋初宗室成员较少,宗室皆为近亲,宗室女与皇帝的亲属关系不超出五服,数量少便于直接管理,因此宋初对宗室女设置独立的管理机构,彰显出身份的尊贵。宋仁宗以后宗室成员规模变大,宗室女的数量形成一定的规模,血缘关系超出五服,原有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宗室女群体。统治者为维护宗室内部的稳定和有序,宗室政策不断变化,宗室女的管理也随之改变,依据与统治者的血缘关系划分亲疏,在宗室女群体中形成了等级差别。

宋朝公主
宋代宗室女群体的政治待遇
宗室女作为皇室成员,与普通女性相比更接近政治权力,享受独特的政治地位和政治待遇,但在宋代防范宗室以及女性不允许参政的特殊情况下,宗室女被排除在权力中心外。统治者为了体现宗室女尊贵的政治身份,宗室女的政治优待惠及亲属,主要是宗室女的丈夫和子孙可以恩荫授官。
宋朝(960年-1276年)是中华史上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中原正统王朝,分为北宋(960年-1127年)和南宋(1127年-1279年)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宋朝在中国历史上以其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的繁荣而著称。这一时期,政治相对开明,农业、商业和城市繁荣,社会变化显著。儒学复兴后形成了程朱理学,科技发展迅速,宋词兴盛,书法和绘画艺术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有学者推算,1000年宋朝的GDP总量占当时世界经济总量的22.7%,1124年的宋朝人口总数则达到1亿2600万。
宋朝的建立者是后周大将赵匡胤,他通过陈桥兵变夺取帝位,定都东京开封府,采取崇文抑武的方针,加强中央集权,并剥夺武将兵权。宋朝与辽国在1004年达成澶渊之盟,逐渐步入治世。然而,宋仁宗以后,宋朝社会危机日益严重。宋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等进行变法活动,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使宋朝深陷新旧党争中。1125年起,金朝大举南侵,至1127年攻陷东京,北宋灭亡。同年,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南宋,最终在1279年灭亡!
宋朝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华夏民族文化的巅峰时期之一。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也提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时期的观点。
羊城名宗 瑶溪大族 宋太祖三弟秦王裔
新中国第一批光荣军属赵族搜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