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青岛以后,我终于知道武汉没有入围宜居城市的原因了

八零后打工人 2025-03-17 04:29:59

前段时间,听说有人让人工智能Deep Seek推荐中国十大宜居城市。这份城市名单里有青岛市。而作为新一线城市且近年备受关注的武汉市,却没有能够入围这份名单。

上网查了一下相关数据,从基本指标上来看,同为副省级的武汉和青岛,实力基本相当。

武汉在经济总量、人口规模上领先;青岛在GDP增速、城市面积方面更占优势。

当然,这些冰冷的数据还无法证明哪座城市更有温度。因为观察一座城市是否宜居,除了了解这些宏观的指标外,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等方面同样重要。也只有到过城市当地体验,才能体会到两座城市之间的不同。

正巧最近从武汉到青岛出差。也是通过这次亲身经历,让我感受到了两座城市的细微差异,似乎也找到了武汉没有被Deep Seek选入宜居城市的原因。

从武汉直飞青岛大概需要1小时40分钟。到达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后,首先感觉到的是机场内的指示牌清晰明了,即便是第一次来,也能很快找到出口。在即将走到出口时,发现机场还贴心地为有托运行李的乘客开辟了直达提取行李处的通道。这个小小的设计,让我对青岛有了良好的第一印象。

机场内的餐饮门店布局也比较合理。在机场安检区外的候机大厅,以及机场大厅和通往各类交通工具通道的接驳处,都有不同风格的餐饮门市和超市。这样一来,为不论是出发和抵达机场的旅客,都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相比之下,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也是国内重要的航空枢纽之一,但在一些细节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比如在服务设施的布局上,天河机场将多数的餐饮门店和超市都设置在了安检区内,而且提供的餐食种类也比较单一。这样比较起来,胶东机场候机大厅甚至有点像一个不用过安检就能体验的美食城。

我选择乘坐地铁前往位于青岛五四广场附近的酒店,按照导航提供的信息,全程大概需要用时1小时20分,车费7元。顺手查了一下,如果是在武汉市内乘坐同等距离的地铁到天河机场,车费大概需要8-9元。和青岛比起来,武汉的地铁票价有点高。

一走进青岛地铁站,我就有一个意外的发现。就在机场和地铁站之间的接驳处,竟设有机场的值机柜台。乘坐地铁到达机场的乘客,可以直接就在这里办理行李托运手续。这对携带大件行李的人实在是太友好了,不用拖着沉重的行李在机场大厅内来回奔波,真是非常贴心的设计。

而且,青岛地铁的闸机采用的是“常开”模式—就是地铁站的闸机门是一直开启的状态,乘客刷票后就可以直接通过,而不用等着闸机开门。这种设计的高明之处就在于,闸机门不需要每通过一位乘客,就开关一次。特别是在通勤高峰期,大大缩短了通过时间。对于每天都要通过地铁通勤上下班的人来说,这个设计应该点赞。

就在等地铁的时候,我发现有两位工作人员正蹲在地上,认真地擦拭着盲道细缝处的污垢。

这个场景让我有点震撼。地铁站内的地面清洁程度已经做到了光可鉴人。但她们还能在这些常人容易忽视的地方花功夫做清洁。这两位工作人员的敬业态度着实让人敬佩!

上车以后,我还发现在地铁每节车厢的连接处,都设置了一个行李架。乘客可以把大件行李放在行李架内,既方便了乘客,还能防止大件行李滑动带来的安全隐患。

再看武汉地铁,在总里程和线路覆盖上远超青岛地铁。但在细节上,与青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类似以上青岛地铁所拥有的设施,武汉地铁全都没有。这正应“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句话!

到酒店的线路虽然换乘次数有点多,但由于地铁站内的指示牌做的很详细,还是很方便的到达了要入住的酒店。这家位于市中心五四广场附近的酒店,距离地铁站步行只需要5分钟。酒店一楼有免费自助的茶水和现磨咖啡,房间内也非常干净整洁,还有干湿分离的卫生间和洗澡间,早餐也比较丰富。现在正值旅游淡季,对于每天不到280元的价格,性价比还是比较高的。

如果是在武汉,同样位于市中心的同类酒店房间价格要略高于青岛,一般在300元左右。

由于时间有限,我选择去了我认为最能代表青岛的青岛啤酒博物馆作为打卡地点。从酒店出发,乘坐地铁加步行,大概用了25分钟就到达了青岛啤酒博物馆。

这间啤酒博物馆不仅展示了青岛啤酒的悠久历史和酿造工艺,还提供了很多有趣的体验。游客可以品尝到新鲜酿造的青岛啤酒,感受啤酒文化的独特魅力。

与博物馆一墙之隔的,就是博物馆自带的酒吧了。虽然是早上十点,这里已经早早地开门营业了。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能一边喝着啤酒、一边吃着烤肉的“博物馆”了。

根据工作人员介绍,这间酒吧每天从早上8点30到晚上7点营业。酒吧内提供啤酒和餐食。酒吧内的海报上写着148元的双人体验套餐,如果不是因为出差,我还真准备认真地体验一下这里的美酒和美食。

在餐饮区对面的则是博物馆的商店。里面销售的都是和啤酒有关的饮料和纪念品。喜欢的啤酒的游客们,在这里可以一边喝、一边买。这个购物体验应该是非常不错的。

博物馆周边的配套设施也很完善,有不少的餐厅和纪念品商店。如果觉得在博物馆还不够尽兴的话,也完全可以这些街边的餐厅里继续畅饮。

其实我们武汉也有许多非常有代表性的景点。比如黄鹤楼,作为武汉的标志性景点,几乎成了外地游客来武汉必须打卡的地点。当然,拿武汉的黄鹤楼和青岛的啤酒博物馆作为对比并不恰当。但这似乎也给了我们一个启发,景区的开发是不是还可以做的更接地气一点、更符合大众游客的需求一点。

走进青岛的海鲜市场后,一下子就让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生活气息。青岛的海鲜市场规模大,种类丰富,价格也比较实惠。市场内还有许多代加工点,游客在购买新鲜的海鲜后,可以直接在加工点烹饪,品尝到原汁原味的海鲜大餐。也可以把买到的海鲜送到市场内的快递站点,直接邮寄回家。青岛海鲜市场周边和内部的环境卫生保持得很好,没有那种传统市场的脏乱差现象。

通过这次在青岛的亲身体验,对比两座城市在城市建设和便民设施等方面的差异,我似乎找到了武汉没有入围宜居城市的原因。

在公共交通设施上,武汉虽然拥有较为发达的地铁网络,但在细节方面,如机场与地铁的衔接、行李托运设施以及闸机模式等,青岛的做法更加人性化,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更大的便利。在景点建设方面,武汉的景点更多地侧重于历史文化的展示,而在互动体验的完善程度上,青岛的景点更能满足现代游客的需求。在生活环境方面,武汉的市场虽然有自己的特色,但在规模、特色以及环境卫生的保持上,与青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当然,武汉也有自己的优势。武汉的教育资源丰富,高校众多,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武汉的过早文化也独具特色,热干面等美食深受大家喜爱。而且,武汉的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在科技创新等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其实,评价一座城市是否宜居,真正最具有说服力的评价标准应该是“以人为本”。就是城市在规划建设中,心里有没有时时刻刻装着那些每天生活、奔波在这种城市里的普通老百姓们。他们才是这座城市真正的主人,也是这座城市真正的建设者。城市规划也好、建设也好、发展也好,能否真正把普通老百姓那些最简单、最普通的需求装在心里,真正的体现在各类便民设施上,自然就能够赢得大家的认可和接纳。

每天不一样的武汉,请你继续加油!

0 阅读:1

八零后打工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