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太多要警惕,这些位置出汗,其实是身体在抱怨

若菱评健康 2024-08-01 18:08:31

夏季热情如火,出汗成为这个季节的“标配”。

人们常说,出汗是夏天的“保养品”,它确实有诸多好处,如促进代谢、预防中暑、维持皮肤良好状态等。

然而,有些人的状态似乎比较“特别”——他们整天仿佛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汗水不断涌出,刚擦干又立刻弄湿了衣衫,这可不是正常的现象。你知道吗?出汗并不总是无害的。有时候,某些部位异常多汗,可能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求救信号”。

01 出汗越多不代表排毒越多

人体一天出多少汗,与个人体质、气温环境、体力劳动的强弱程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科普中国数据显示,24小时内,正常成年人在不知不觉中蒸发的汗液能达到600~700毫升,而室外工作者则更多,出汗量甚至能达到1000~3000毫升,约2~6瓶矿泉水的量!

我们经常听到出汗能“排毒”这一说法,很多人就想要通过大量出汗来达到排毒的目的,实则不然。

身体排毒的3大途径:尿液、粪便、汗液,它们作为身体的“清洁工”,帮我们仔仔细细地清理体内的“垃圾”,相比较于尿液粪便的排毒作用,汗液远不及前两者,但它在维持整个机体的体温、水和酸碱平衡等方面,是有着重要地位的。

02 6种身体异常出汗要注意

什么是正常出汗?在天气炎热、穿衣过厚、饮用热汤、情绪激动、劳动奔走等情况下,出汗比平时多,但过一会儿会缓和,为正常;如果排除上述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在头面、颈胸、四肢、全身持续出汗,则为“汗证”,我们便要“见微知著”,提高警惕,及早预防。

头汗

出汗部位在颈部以上,以头面部为主,常不自主出汗。

若暴饮暴食后出现头面部多汗,同时感觉上腹部胀满、口渴,多为积食,可通过减少进食量、吃清淡饮食来缓解,还可用陈皮和蜂蜜、山楂、大麦泡水喝。

若主要是额头出汗,多因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郁蒸所致,常见于阳明热症和湿热症。若见于大病之后,或老年人气喘而头额汗出,则多为虚症。

若主要是鼻头、鼻翼两侧出汗,则多为免疫力低下、肺气不足导致。

此外,老人和产后身体虚弱的女性,也会有头汗过多的情况,多属于气虚,可按照补气的原则来调理。

颈汗

颈部常常出汗,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有关,多属于气虚或阴虚引起的。如伴随白天出汗、心烦、燥热、大便黏腻等症状,则多为肺阴虚及肾阴虚。颈部出汗中医病机较多,短期之内症状没有缓解,一定要及时去医院,以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不要耽误病情。

前胸、腋窝汗

腋下属于大汗腺,如患者的腋下本身汗腺比较发达,则不必太过于担心,反之,则有可能是气虚、阴虚、心气不足等。如果腋下汗出的地方衣服都被染黄了,还要考虑肝脏出现问题的情况。

前胸是心脏所属位置,汗为心之液,越出汗心气越虚,多见于脑力工作者,这类人群常伴有精神倦怠、食欲不振、睡眠差、多梦等表现,属于思虑过度,心脾虚损所致。

如果胸口出汗多,同时伴有憋气的症状,不排除患有冠心病的可能,建议到医院检查。

手足心汗

手足心多汗且伴有手脚心发热、口咽干燥等,多属阴虚火旺之症,可用滋阴之品食疗调理;若伴随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多属于肠燥便秘所致的实热证,此时可服用润肠通便类中成药;若伴随口干、牙龈肿痛等,多属于脾胃湿热,可服用清胃热的中药,如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等。

后背汗

后背多为阳气虚,阴阳学说认为人体背为阳,腹为阴,背部多汗是气虚,阴津收摄失健的表现,冷为阳虚,易感冒为气虚致卫外功能不强的表现,另外,肾虚、脾胃虚,也有可能是导致出汗的主要原因。

阴汗

前阴处(隐私部位)常有湿汗,严重时大腿根部内侧也潮湿。阴汗多因元阳不足,气化失司,寒湿内盛;或湿热之邪蕴郁肝经,流注下焦所引起。

辨证首先辨虚实。虚证肾阳虚型,伴有阴囊湿冷、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滑精、早泄等。实证肝经湿热型,有胁肋胀痛、口苦目赤、小便赤等。总的治法以温补肾阳,清热利湿,疏肝养血为主。

当然了,在实际生活中,出汗的地方可能不会框那么死,有些人也许会出现几种汗并见,但不管如何,我们都需要明白一个道理,汗从哪出,病从哪来。如果您在上述的描述中发现了与自己相似的状况,那么在这个夏天,除了养心之外,也别忘了照顾到其他脏腑的健康。

03 怎么办?试试这3招

什么中药可以治“流汗伤津耗气”?在这个季节,其实西瓜皮就非常好用,也就是中药:西瓜翠衣。别看西瓜皮的外表朴实无华,其实内藏玄机。西瓜皮不仅能帮助你清热解暑、止渴消烦,还能治疗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小毛病。所以,下次吃西瓜的时候,记得把它的“外衣”留下来,不管是生吃还是煎水饮都可以,让它发挥一下自己的价值!

合谷穴

位于大拇指和食指根部的中间凹陷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虎口”。按揉合谷穴对止手汗效果明显。“合谷”意指大肠经气血汇聚于此,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场。

现代研究表明,按揉合谷可达到使汗腺收缩的效果。操作时用一手的大拇指来用力按揉对侧手的合谷穴即可,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

复溜穴

位于小腿内踝和跟腱之间向上2指宽处。按揉复溜穴的止汗功效在于刺激它能使水分代谢正常。合谷和复溜穴是止汗的“最佳搭档”。合谷穴要重点揉,复溜穴要轻揉。出汗过多时,可先按揉合谷2分钟,以感觉明显酸痛为度,再轻揉复溜2分钟。

足三里

位于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足三里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按摩它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按揉足三里对常年身体虚弱、汗出过多的患者更为适宜。拇指指面着力于足三里穴位之上,先垂直向下按压,边按边揉,以产生酸、胀感为度,每次按揉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每天可按摩2~3次,每次5分钟。

中医认为:动汗可贵,因为此为深层出汗。因外界高温而造成的皮肤大量出汗(如蒸桑拿或夏天高温)则为浅表出汗。

不要总是待在空调房里,多出来走动一下,不一定运动到大汗淋漓,运动到微微出汗、微微气喘、尚能轻松交谈的程度,对大多数人来说就很合适了。即便在炎热的夏天,也可以在早上10点前和下午5点后在户外活动一下,让身体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温度,微微出汗,对健康其实是有益的。

在夏季这个容易出汗的季节里,我们不仅要享受出汗带来的好处,更要警惕那些异常的出汗情况。坚持吃一吃,按一按,动一动,让我们不再被“多余”的汗水所困扰!

0 阅读:0

若菱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