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三岁到八岁的小朋友相处过的人就知道,他们总会有用不完的精力和问不完的为什么。然后到小学、高中再到大学,时间越往后活力就会越减少,直到成年后的死气沉沉,然后我们管这叫成熟。
很少有人会去思考小时候的活力来源是什么?而我们变得老气横秋又是怎么回事?我们又能像小朋友一样永远充满活力地活着吗?
其实从这几个问题就能看出来,我们和小时候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我们失去了提问的动力,我们的心灵早已变得迟钝和麻木,对身边所有的事物已然没有了好奇心,问题出在哪呢?
小时候我们初次见到鲜花时,一定会被美艳的花朵所吸引,我们会全神贯注地观察花叶的美,亦或是去触摸花叶的质感。但是随着大人的参与进来,这种美好的体验马上就被打断了,我们知道了这是玫瑰花,花是红色,叶是绿色,身上长满了刺,不能随便采摘。当有了这些概念在心里后,我们再一次遇见鲜花时,还会生出初见时的那份专注和喜悦吗?肯定不会,我们只会说:看这是玫瑰花,然后一瞥而过。
其它所有的事物也是一样,当我们对它了解并命名后,就会把它装进大脑里,然后继续装下一个。直到发现自己的脑子不好使了,始终一团乱麻,已经装不下任何新的知识。
那么我们的大脑装不下新的知识,是因为大脑已经被填满,还是另有原因所导致的呢?如果说装入的知识会填满大脑,那么那些院士博士的大脑肯定早就被塞得满满当当,不会有任何空间来学习。何况近代脑神经科学已经证明,大脑是具有可塑性的,我们大脑的存储空间远比我们意识到的要大很多。显然填满大脑的绝不会是知识,那会是什么呢?
我们的大脑之所以会乱做一团,是因为我们的大脑里充满了各种琐碎的念头,有想要成功、想中大奖、想那些曾经经历过的悲欢离合、以及对未来的恐惧等各种乱七八糟的念头。那么这些念头又是怎么来的呢?
如果我们不知道有买彩票这件事,我们会想象自己中大奖吗?又或是我们不知道何为成功,我们会有成功这个念头吗?显然我们所有的念头都是对过去所累积的知识的反应。
当我们心中的念头多了就必定会与当下的行动不一致,自然就会产生冲突。就像当我们出现了一个玩游戏的念头时,同时大脑又会蹦出另一个理性的念头告诉自己,玩游戏不好,要好好学习,这时冲突就产生了。
所以当我们心中存有的念头越多,那么与当下的冲突也就会越多,我们整个心灵就会被这样的冲突所填满,无任何空间,也就无法静下心来学习和行动,自然就不会再有任何的好奇心,那么我们该如何止息念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