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号一次管三天!惠民便民就诊,山东多地领跑全国

暖阅一刻 2023-07-16 18:40:49

全民免费医疗,是呼声最高的公共议题之一。但这事,绝对千呼万唤终不来。

别说是免费医疗,就连挂号单上的“限当次当日有效”,都是绝大多数医院的标配。

1

有时候,上午做的检查,即便接诊医生愿意看,预约排队的人也不一定愿意让插队。因为医院都是准点下班,谁也不愿意上午的号,要顺延到下午。

说回挂号当日有效,这也是很多就诊者,看不惯还没处说的问题。现在的就医流程,非检查不知道结果。但只要检查,就要挂号复诊。在能挂得上号的前提下,看一次病就得花两次挂号钱——虽然只有20元左右,但没人不觉得这钱花得不冤。

挂号单上的“限当次当日有效”既然对就诊者不合理,那为什么还是“约定俗成”的规定?是存在什么技术壁垒吗?

北京某三甲医院门诊医务人员告诉中国之声记者,医院现在都是信息化管理,患者的信息都记录在系统内,挂号相当于把患者的信息从系统中为医生打开。医务人员表示:

“原则上来说,这个号就是当天的,第二天来了电脑上也没有患者的信息。挂号电脑上才显示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最基本的信息。”

央广网

对此,相信有过就医经历的人可能都不敢苟同。信息化管理的便捷在于,不论是身份证、就诊卡还是电子码,只要往电子设备上一放一靠,患者信息就能完全显示出来。

说到这,不禁想起另一种现象:不认另一家医院检查结果的情况。即换医院就诊时,拿出在别个医院的检查结果,哪怕是最新的,医生也要重新开具检查单,不同的医院相同的仪器设备再做一次,不仅浪费时间,还花费金钱。

当然,这点也能理解,毕竟医院也要规避风险,但在同一个医生那看同一个病,还要一号一用,就显得有些卡脖子了。

2

那是什么卡了医院的脖子,才让医院对此规定“一以贯之”?

我恶意的揣测是:重复挂号对医院和医生来说,都有进账,于是医院不迭代,医生默然。

要说无法一号多用的原因,最大的可能是怕乱:对于医院来说,复诊者不挂号,系统就不知道人何时来,随之而来的便是不知怎么排班,预约的和复诊的,很有可能会乱成一锅粥。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为民排忧这事,只要敢想,就有结果。

便民、惠民就医这事,山东多地就给全国各大医院打了个样!

以山东为例,青岛、淄博、济宁等多地已在全市或部分公立医院实行类似就医惠民政策。市民在首次挂号初步诊断完,按照医生的要求第二天再来做检查,只需在机器上零元挂复诊号即可。

这点确实值得点赞:虽然复诊不挂号会乱,挂免费的复诊号,不就能完美解决吗?而且,很多医院在流程上进行了人性化的改进。

据央广网报道:淄博市中心医院党委办公室主任表示,多次挂号是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现在一次挂号复诊三日内免费的政策,大家都很欢迎。

“我们医院从2021年7月开始,实施一次挂号复诊三日内免费。对就医流程实施信息化的流程再造,实行了大型设备的精准预约,同时对CT核磁和超声实行日清制,只要当天预约上的患者,必须当天出结果。2021年7月份实行当年,我们有5000多人次,39000多元的优惠金额。到2022年,我们8900多人受益,医院优惠了6.9万元。到了2023年上半年有4000多人受益,优惠了3.3万元。运行了两年多的时间,18000多人享受到了政策,优惠了14万余元的挂号费。”

央广网

3

就在淄博已经执行便民医疗两年的时候,很多地方还在原地踏步。

犹记得去年某个特殊时期,我在当地某三甲医院就诊,线上约检查、开药,到取药的时候,发药的窗口说:特殊时期,不能到院取药,只能邮寄!

我开始很客气地说,这来都来了,就行个方便呗~

工作人员说:这是规定。

我当时就火大了!别以什么预防交叉感染为名,检查不就是在医院吗?为什么到最后的环节就卡人脖子?

我声音够大,旁边的人都转头看个究竟。兴许是吓到了窗口的小姑娘,最后她探出脑袋小声说,这次就给你了,下不为例啊!

可笑吗?

可笑的是,现在想着应该时移事异吧,便拿手机查了查!发现线上问诊竟仍然只能邮寄——除了赚点运费差价,真的想不到会有别的什么原因要这样做?给大家图个方便吗?

4

都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其实对百姓来说:对比不是为了踩低捧高,故意贬损谁,而是为了共同的、最基本的利益。

除了山东多地,三日内复诊免费的政策在重庆西南医院已经实施多年。

据西南医院介绍:“我们医院云贵川的外地病人的比例比较高,院里边考虑让患者实现便捷、高效的诊疗,我们把整个复诊挂号政策进行了调整。凡是在我们医院挂号做诊疗的患者,结果报告出来以后,三天之内都可以凭借报告去窗口或自助机上进行免费的复诊挂号。”

央广网

对此,人大教授王丛虎表示:“这就是改变管理和创新的问题,在医生的诊疗系统和挂号系统,这两个系统完全可以对接建立统一的通道。复诊一般顶多在一个星期之内,以一个星期为单位去配置复诊号,靠信息技术、数字治理并不难,关键就是公立医院愿不愿意稍微调整它的系统,建立信息完全互通互享的通道。”

对老百姓来说:关注这些民生相关的大媒体,才是良心媒体;开创便民惠民先例的医院,才是好医院;以专业推进医疗服务进步的教授,才是真专家!

信息时代,日新月异,愿上方同心,为下民尽心!

0 阅读:113

暖阅一刻

简介:追热点,讲故事,用自己的想法观世事,愿能够给人点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