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志愿实行“第一志愿制”,有三个层次含义:
一是考生报名时只能选择一所院校、一个专业(方向)报考;
二是除统考科目外,专业课考试内容、命题、阅卷等均由报考院校确定、实施。
三是初试成绩发布后,考生如果“上线”,也是第一志愿院校优先,考生如果未能进入第一志愿院校复试或复试被淘汰,然后才可调剂其他院校(当然,考生报名时如果没有想好,成绩出来后“改主意”了,也可主动放弃第一志愿院校,参与其他院校调剂,不过,一般情况下,此种做法考生极少)。
10月8日,教育部印发《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其中第59条强调:“招生单位在第一志愿合格生源不足时,可组织开展调剂工作”
这意思就是“招生单位如果生源充足,就不可以开展调剂。”这是要求,招生院校要“保护第一志愿考生”。
往年研考,招生院校有两种类型,一种保护一志愿考生,另一种是正好相反,不保护第一志愿考生。
保护第一志愿考生院校,不仅表现在合格考生生源充足时,不招收调剂。更表现在合格考生生源不足时,院校都是先复试第一志愿考生,如果考生复试合格,就全部录取,然后再招收调剂。
就是第一志愿考生和调剂考生分开复试,分开录取。
比如,院校计划招生60人,报考合格考生只有50人,那先面试这50人,如果面试都合格,那就全部录取,然后再招收10名调剂生。
绝大部分院校,如果生源不足时,没有极为特殊情况,第一志愿考生复试都会合格,亦即人们常说的“初试过线就上岸”,这才是妥妥的“保护第一志愿”。
不保护第一志愿考生院校,有两种做法:
一是初试压分,让考生不过线。因为专业课由招生院校命题、阅卷,他们在阅卷时,故意压低学生分数,让考生初试成绩就不过线,这样名额就空了出来。
比如宁某高校,某年大批考生专业课仅拿到了二十几,三十几分,有的甚至是个位数,有一位报考中国文学专业的考生,统考课都在70+,可专业课仅得2分,实在令人匪夷所思!据悉,在当年某专业报考的450 考生中,过线的寥寥无几……
二是复试压分。就是复试时刻意压低考生分数,直接打到60分以下,也就是不合格,这样,根据规定,复试不合格一票否决,不予录取。当然也就把名额空了出来。
比如广某高校,有3种做法:一是第一志愿合格考生生源充足,复试时也会大批量刷掉考生,使复试合格考生数低于甚至远远低于招生计划数,然后再招调剂生;比如招60人,合格考生90人,复试时会刷掉50人甚至更多,然后再招20人调剂生。
二是即便第一志愿合格考生生源本就不足,在复试时也会刷掉相当一批考生。比如招60人,合格考生50人,复试时也会刷掉20人,然后再招30名调剂生。
三是第一志愿合格考生生源不足时,要招调剂,第一志愿考生和调剂考生一同复试,复试时,一个标准计分,第一志愿考生分数偏低者,都会被刷掉。
院校为什么“不保护第一志愿考生”?其用意不言而喻,就是想招收一些初试高分的优秀生。
平湖一柱前面文章中说过,985、211院校,竞争激烈,一硕难求,以工学为例,2024年国家线是(273,37,56),北京大学自划线就是(55,55,90,90,310),清华大学是(50,50,70,80,335),兰州大学是(40,65,280),
这是所有工学专业的最低复试线,具体到每个专业,还要比这高很多,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330分以下,很多自划线学校,连复试也进不去,这样,就有大批学生要调剂,那些不保护第一志愿的院校,就是想捡一些“双一流”高校“淘汰”的优秀生。
想招好学生的想法是好的,但以“压分办法”不保护第一志愿,特别是在去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保护第一志愿考生”的背景下,广某等高校仍是我行我素,钻《规定》的空子——因为,规定第3条说“硕士研究生招生应坚持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和宁缺毋滥的原则”,所以,复试不合格当然不能录取啊。
但是,作为大学,玩这种“小儿科”游戏,最终结果,只能降低学校信誉,最终结果只能与其“招收优秀生初心”南辕北辙。这是因为:
第一,初试就压分,让很多考生心生胆怯,即便是优秀生,也不敢报,因为你自我轻贱,认为报考你校的不是优秀生;
第二,最优秀考生第一志愿绝对不会报考你校,因为反正报考其他学校不中后,有你“拾漏”,心中有底;
第三,相对优秀的考生第一志愿不敢报考你校,因为即便初试成绩合格,也没有安全感,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刷掉;
第三,调剂也不会招到最优秀考生。因为调剂是摸着石头过河,分数没有标准,多少考生调剂,有多少高分考生调剂,考生都不得而知,因此,很多考生不敢报你校,更何况,你刷人刷得那么狠。
所以,不保护第一志愿高校,自以为自己这个办法可以招揽到优秀考生,其实恰恰相反,久而久之“臭名昭著”,可能连调剂都会困难。
高校欲招优秀生,靠的是实力,是质量,是把学生培养成有真才实学的人,走出学校就业前景好,事业成功,而非是靠耍小聪明!耍玩“不保护第一志愿”伎俩,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永远难招到优秀生!
对此,您有何看法?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