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可能赢得关税战吗

企业观察报 2025-04-15 10:52:37

2025年4月2日,美国宣布对全球商品加征“对等关税”的消息震动全球市场,仅两个交易日,美股蒸发了6.6万亿美元的市值,创历史记录。被经济学家称为“二战以来最大规模贸易战升级”的行动,不仅冲击全球33万亿美元的贸易体量,更标志着美国主导的世界多边经贸体系加速崩塌。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保建云教授对《企业观察报》表示,这场以关税为武器的全球博弈,不仅意味着世界贸易秩序正经历冷战结束以来最剧烈的重构,也加快了全球产业链重构及非美贸易体系的形成。

01

美关税战剑指何方

2024年,美国对全球贸易逆差达1.21万亿美元(美国商务部数据),较2017年增长50%。在特朗普看来,贸易逆差是“不公平贸易”,美国饱受全球所有国家的压迫。

保建云指出,与特朗普第一任任期的贸易保护主义关税不同,本次面向全球开征关税,可以称为财政关税,其主要目的是增加美国财政收入,缓解联邦政府财政赤字。

美国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国债规模已经超过36.2万亿美元(占GDP比重达130%)。在2025年还债高峰年,十年期美债利率已接近5%高位。市场普遍认为,美国政府如果继续用如此高利率的新债去还旧债,将面临巨大的财政灾难。

正因如此,“美国政府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出手以缓解债务问题。”保建云指出。从开源角度看,特朗普政府希望通过对全球加征关税带来数千亿美元的财政收入。从节流角度看,以马斯克为代表的政府效率部从既有开支中的不合理项目、联邦政府裁员等方面出手,期望减少1万亿美元的联邦政府支出。

另外,由于市场担忧美国本世纪以来力度最大的关税上调将严重冲击经济增长。欧洲和英国债券收益率纷纷暴跌。4月3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下跌13个基点至4%下方,创下特朗普去年当选前以来的最低水平。与此同时,受股市大幅下挫冲击,更多避险资金逃离股市涌入债市,进一步拉低美债收益率。市场人士估计,2025年利息支出可以节省联邦政府支出超过6000亿美元。

02

全球新产业链加速形成

保建云表示,从美国关税政策细节来看,中国是美国最主要打击目标。经过多次累加,其目标就是打击中国产业链。对其他国家,美国政府希望通过关税政策施压,让其让渡更多的利益。

从实际反馈看,越南等经济体因抗风险能力较弱,被迫调整对美贸易政策。

美国政府出台所谓的“对等关税”后,我国第一时间采取了坚决有力的反制措施。4月7日深夜,特朗普再次祭出极限施压武器,称“如果中国在北京时间4月8日不撤回这一关税,美国将从4月9日起对中国商品加征50%的新关税,并立即终止所有谈判。”

就美方最新表态,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强调,如果美方升级关税措施落地,中方将坚决采取反制措施维护自身权益。4月9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中方对美关税提高至84%!

美国政府以关税战颠覆全球生产贸易体系的同时,反而加速了全球去美化的进程。保建云认为,从特朗普第一任期发起关税战开始,以中国为中心的亚太地区全球性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正在加速构建,这个体系有着很强的灵活性和韧性,由经济规律所催生的产业链是市场的选择,非短期关税政策可以改变。

在美国公布“对等关税”之后,又发布了一份长达22页的关税豁免清单,其中详细列出了近1000种商品。这些商品包括能源类产品、多种矿产、化工品(广泛应用于能源和制造业),以及钢铁、铝和铜、稀土等材料。正如彭博社报道所指:美国15种关键矿产100%依赖中国进口,29种矿产超过一半依赖中国。

“由于本次贸易战面向全球,反而进一步加速了全球市场去美国化,产业去美国化,金融领域去美国化、去美元化的进程。” 保建云说,特朗普政府推出的政策会加速新的国际产业体系、供应链体系的形成,而中国作为全球自由贸易体系的领导型国家的作用会更加突出,贸易战加速了这种新体系的建立。

加快构建国际利益共同体已成为各国的共识。

4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通电话。冯德莱恩表示,欧中关系保持延续性、稳定性至关重要。美国加征关税严重冲击国际贸易。欧中致力于维护多边贸易体制,这符合双方和世界共同利益。

中欧加强沟通协调,扩大相互开放,维护自由开放贸易投资的同时,德国、法国政府指责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法国敦促欧洲企业停止在美国投资;欧盟表示如果与美国的谈判失败,欧盟准备实施报复。4月9日,欧盟成员国投票通过首轮对美关税反制措施,将对一系列美国产品征收高达25%关税。

3月30日,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时隔5年重启,中日韩三方宣布将加强在RCEP、WTO等区域及多边框架下的合作,并加快推进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共同应对美国关税的冲击。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国家、金砖国家、东盟、全球南方国家等各类国际组织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中国都起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全球贸易形成以中美两家为核心,以区域化、集团化为特点的新经贸格局。

我国是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2018年以来,我对东盟出口占比由12.8%提升到16.4%,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占比由38.7%提升到47.8%,且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从2025年1月1日起,金砖国家吸纳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9个新伙伴国。目前,金砖国家人口超世界总人口近半,经济总量占比超三成,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涵盖15个国家,其经济总量、贸易总量以及人口总量占据全球约三分之一。2024年,RCEP区域内贸易总额较2021年RCEP生效前增长约2.4%。预计到2030年,RCEP将增加5000亿美元的贸易额。

与此同时,欧盟推出“欧洲主权基金”,计划5年内投入5000亿欧元扶持半导体、新能源产业,并推进欧盟东扩,试图以经济一体化对冲美国压力。美国对加拿大、墨西哥施压,也加大了北美贸易的裂痕。加拿大此前宣布,对美国进口商品征收25%的报复性关税。

不同类型的区域联盟以“抱团取暖”应对全球经贸格局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非美国家互相开放市场,规避关税战等动作也将提升贸易量。”保建云认为,这种非美领导的全球贸易模式,特别是中国和全球南方国家为主体的全球化模式,有可能借鉴中国特色市场经济模式和贸易模式,并为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在美国主导WTO机制失效的背景下,这种新型全球化也会推进全球贸易治理、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重构。

03

美国再工业化道阻且长

在特朗普政府眼中,让美国再次伟大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美国的再工业化。华福证券产业经济首席分析师李浩对《企业观察报》说,美国再工业化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难题就是美国投资率极低,在关税冲击扩散至美国居民部门时,将进一步提高储蓄率,增加市场可贷资金,进而推动利率下行,促进投资。

美国财政部研究测算,2023年美国实际制造业建造支出较2021年末翻了一番。高盛研究数据显示,目前已经有大约有4000多亿美元被投入到诸如新建的半导体制造设施厂、电动汽车与电池生产基地以及清洁能源开发等大型项目中。

受关税影响,2025年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之后,已迫使部分企业赴美国投资,本地化生产。

美国再工业化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复苏迹象,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保建云指出,第一,美国严重缺乏高技术工程师和工人。美国是发达国家中文盲率较高的国家,达21%左右,许多年轻人缺乏制造业所需的基础技能和知识。制造业需要大量技术工人和工程师,美国教育体系培养出的人才难以满足这一需求。第二,制造业发展需要专注于国内产业体系的建立,关税等外部政策仅可以发挥辅助作用。第三,当前世界已与八年前大不相同,目前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地区已成为全球产业链枢纽,这个枢纽地位短期内不可能改变。叠加当前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当前的产业体系更加柔性化,更具灵活性。

美国再工业化的现实困境使其制造业回归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其人口规模、产业规模与中国比较,存在不可弥补的缺点。保建云强调,只有在中国这样的超大规模经济体中,才可以发展出全产业链体系,并孕育超级产业、超级产品。中国有十来亿工业化人口和超级市场,在重构全球产业链方面的优势是美国无法比拟的。

这场关税博弈本质是全球化秩序的裂变与重构:美国以单边关税筑墙,却加速了“去美国化”浪潮,未来全球化的决胜关键,不在关税壁垒高度,而在创新生态厚度、产业链韧性强度与合作共赢广度。当世界从“美国优先”转向“共同利益”,能够提供最大公约数的全球化才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企观国资是企业观察报社官方微信公众号。《企业观察报》是由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管主办的全媒体平台,被国务院国资委认定为“国资国企自有舆论平台”,致力于以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视角关注报道中国企业改革发展。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0120240005

微信公众号:cneoguo(企观国资)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2号

电话:010-68719177   13911965371

0 阅读:37

企业观察报

简介:企业家的即时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