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与医学进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已成为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数据显示,我国慢阻肺患病率持续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慢阻肺到底有多可怕?有哪些早期“红旗”值得警惕?我们又该如何从日常生活入手,实现早预防、早干预?带着这些问题,接着往下看。

一、有这3个表现要警惕
呼吸急促或气短加重
早期慢阻肺患者在剧烈活动时才会出现呼吸急促,但随着病情进展,轻微爬坡、快步行走乃至平地行走时也会感到气短。有研究表明,活动耐量下降常是肺功能持续恶化的信号,若伴随使用辅助呼吸肌群,提示疾病已进入中重度阶段。
慢性咳嗽并伴粘液痰
慢性咳嗽、咳痰往往被误以为“感冒未愈”或“支气管炎反复”,常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粘稠的白色或黄色痰液,提示气道分泌物增多、黏膜炎症未消退,是气道阻塞和黏液纤毛功能障碍的表现。若每年咳嗽咳痰超过3个月并反复发作,应及时就医评估。

反复呼吸道感染
患者若在秋冬季节频繁出现呼吸道感染,经抗感染治疗仍反复复发,尤其出现咳嗽加剧、痰量增多、甚至明显低氧血症时,须警惕慢阻肺急性加重。频繁感染不仅加速肺功能下降,还易引发肺源性心脏病等严重并发症。
二、做到以下5点可以预防
坚决戒烟
吸烟是慢阻肺最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烟草燃烧产生的大量有害颗粒和气体,会持续损伤气道黏膜并引起慢性炎症。研究指出,戒烟后2年内肺功能下降速度可明显减缓,是最有效的一级预防措施。

避免职业与环境污染
烟雾、粉尘、化学气体、室内二手烟与生物燃烧污染,均可增加呼吸道炎症负担。工作中接触石棉、硅尘等有害物质时,应佩戴合格防尘口罩;在家中尽量减少明火燃烧或使用空气净化设备。
加强适度体育锻炼
有研究表明,规律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或游泳)可改善肺活量和呼吸肌耐力,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建议每周至少5次、每次30分钟以上,并在运动前做好热身。
保持均衡营养
合理膳食有助于维持良好的免疫功能和机体修复能力。日常应多摄入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瘦肉、鱼蛋、豆制品)、新鲜蔬果及全谷物,减少高盐、高油、高糖饮食,避免营养不良或肥胖引起的并发风险。

定期进行肺功能和健康体检
40岁以上、有长期吸烟史或职业粉尘暴露者,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肺功能检查。早期筛查可发现气流受限征象,及时采取干预;此外,规律体检也有助于及早发现并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疾病。
慢阻肺是一种进展缓慢却后果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早期常被忽视。面对“气短、咳嗽、反复感染”这三大警示信号,我们要从戒烟、减少污染、规律锻炼、均衡营养和定期体检这五个方面入手,才能最大限度降低发病风险。关注呼吸健康,从今天做起,让慢阻肺无机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