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应该不应该练蒙灭金

历史世事 2024-03-28 03:04:33

1279年,崖山殉国的宋朝君臣,会不会想到1127年,连金灭辽最后被造成了“靖康之耻”,会不会想到百年后,故事重演,连蒙灭金,导致现在的这个局面。

让我们回到南宋当年看看。

13世纪初,蒙古在成吉思汗率领下终于完成了统一,1211年,也就是在余端礼向宋宁宗进言的15年后,成吉思汗正式发动了灭金战争。

当时南宋朝廷对此争论不休,当时主要有两派观点:

一派认为应该“扶金抗蒙”,持这一观点的主要是乔行简,他认为蒙古现在已经强大到足以灭金,如果放任金国被灭,那么蒙古兵锋很快就会对准南宋。

与其如此,我们不如继续给金国岁币,这样让金国能够继续抗蒙,南宋则可以争取更多的时间积极备战,应对蒙古将来的入侵。

这种想法可以说是很有战略远见,当时金宋之间互相之间虽然都看不过眼,但都对对方无可奈何。

然而蒙古不同,他是有能力将宋金一锅端的家伙,这时候宋金联合方是上策,南宋在经济上支持金国,让金国去消耗,这样既削弱蒙古,也给自己争取时间。

但是,这种观点在宋金百年世仇的舆论氛围下,基本上不可能被采纳,所以有了另一派观点。

另一派认为应该“灭金拒蒙”,这个观点以真德秀为代表,他认为,宋金百年世仇,不共戴天,让金国给我们南宋当藩篱是靠不住的,求人不如求己,不如趁现在金国被蒙古攻击,我们中止输纳岁币,然后派兵北上,收复失地。

一方面报靖康之耻,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实力,应对蒙古进攻。

只能说,这种观点还是带了强烈的民族情绪在里面,但却是当时南宋国内舆论的主流。

虽然南宋朝廷对蒙金战争的观点争论激烈,但是都只是在争论是否“灭金”,而不是是否“联蒙”,所有人都意识到了蒙古必然是将来的劲敌,不可掉以轻心。有北宋联金灭辽,最后自己被灭的前车之鉴,即使是支持灭金的真德秀也认为

“今之女真,即昔之亡辽,而今之鞑靼,即向之女真”,故不同意与蒙古结盟。

最终,南宋朝廷权衡利弊之下,选择了一个折衷的方案,就是停止向金国输纳岁币,但是也不出兵灭金,坐看金蒙战争的结果。

其次,金国很作死,南宋很无奈。

蒙古灭金并非一帆风顺,虽然蒙古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还有埋伏在金国内部的第五纵队,以及金国内部专门给敌人神助攻的猪队友的帮助,但是金国毕竟立国百年,虽然屡战屡败,但是家底厚,一时半会还败不完。

所以在蒙古进攻金国中都(今北京)迫使金朝举朝南迁至南京(开封)后,成吉思汗觉得一时半会还灭不了金朝,于是率主力撤退,随后开始了西征,不打金国,跑西边当上帝之鞭去了。于是金国和蒙古便开始相持,一方面蒙古暂时还灭不了金国,另一方面,金国南迁后,主动放弃了两河和山东的地盘,国土大面积缩水,实力大损,也赶不走蒙古。

但是南宋依然拒绝了蒙古借道的要求!无奈之下,成吉思汗四子拖雷只好率军强行借道了。虽然南宋内部已经知道了蒙古必强行借道通过,并做了相应的部署,但是守将无能,出现了战略失误,蒙军在南宋境内轻松击溃守军,宋军来不及继续拦截,最终让蒙军逃离宋军追击,顺利进入金国境内。

不过逃到金国境内的4万蒙军日子也不好过,当时蒙军借道的消息已经让金国知道了,15万金军正以逸待劳等待蒙军。

可惜,也该当金国灭亡,金军主帅之间相互掣肘,数次贻误战机,最后,老天也来帮忙,当时突然下起了百年不遇的大雪,这场大雪持续了三天三夜,气温骤降,金军入主中原以来还没遇到过这么寒冷的天气,金军“僵冻无人色,几不能军”。但是蒙军常年生活在漠北,比较适应寒冷天气,拖雷抓住战机,在三峰口一举击溃金军主力,三峰口之战后,金国再无战力可以与蒙古抗衡,灭亡已成定局。

当时是1232年,离金国灭还有1年多。

三峰口之战后,南宋知道神仙也救不了金国了,于是立即同意与蒙古结盟,共同进攻金国,于是“联蒙灭金”的决定终于出炉。在宋蒙联军把金哀宗打出开封后,又大败金军残余主力,金哀宗只好遣使向南宋求和,并搬出了“唇寒齿寒”的道理。当时南宋执政的史弥远还是犹豫了的,但最终大将孟珙的一番话,让史弥远放弃了与金国联合的想法。孟珙的主要意思,归纳起来,大致是第一,金国败局已定,如果联合金国,到时候蒙古必然马上掉头攻打南宋,还不如联合蒙古,不激怒蒙古,尽量拖延必将到来的宋蒙决战,为南宋的备战争取时间。第二,联合蒙古灭金,还可以趁机抢一些地盘增强实力,既增加战略纵深,还能捞点实际好处。第三,通过战争向蒙古展示宋军军力,使之不敢轻视自己。(最后蔡州也是宋军先破城)

孟珙的意见直指要害,当时南宋已经没有了选择,联合蒙古是唯一的选择。不说报世仇,单单当时的客观环境,也不容许南宋联合金国。这在战略上是非常正确的,只是后来激进的“端平入洛”,造成了之前取得的战略成果统统付之流水,这是后话。

最终史弥远被这番意见说服,1233年10月,宋军出兵。

1234年正月,宋蒙联军攻破蔡州,金国灭亡!

(图片来源于网站)

0 阅读:0

历史世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