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的硝烟弥漫在国际舞台,这场冲突不仅让俄乌双方深陷其中,也引发了全球局势的紧张与动荡。然而,这场战争对于美国而言,却犹如一针清醒剂。在俄乌战场上,美国作为乌克兰的背后支持者,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与复杂。而这场战争也让美国深刻意识到,如果与中国作战,将面临三大难以解决的问题。
一、航母生存率之困
美军的情况与俄军有相似之处。美军在航母数量上远超解放军,但这并不能确保其在战争中占据优势。解放军拥有多种打击航母的手段,其中无人机和反舰导弹的威力不容小觑。
无人机作为现代战场上的新装备,以其低可观测性和低成本的特点在战场上广泛应用。乌军使用的二三线产品甚至民用无人机改造而成的无人机,都能给俄军带来不小的损失。而作为无人机第一大国的中国,在无人机作战方面的实力只会更强。低成本无人机可以通过蜂群式出动实现覆盖打击,高成本的隐身无人机则能通过斩首行动实现精准打击。
二、高超音速导弹之难
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展示了“匕首”和“锆石”两款高超音速导弹,尽管使用次数不多,但每次都实现了精准打击,对美军的“爱国者”系统更是造成了重创。且目前没有任何实际证据显示这两款导弹被乌军拦截。在乌军“爱国者”系统火力全开进行拦截的情况下,这些高超音速导弹仍能通过机动变轨的方式实现突防。
相比之下,双锥体的高超音速导弹在理论上通过计算弹道并发射大量导弹去拦截一枚,还有一定的可能性。但对于乘波体高超音速导弹,在弹道都无法预测的情况下,拦截几乎无从谈起。
三、持续作战之忧
俄乌冲突持续至今,超出了许多人的意料。一开始,人们普遍认为在俄军的进攻下,乌克兰最多坚持一周时间,然而如今这场战争已经打了两年多。乌克兰能够坚持这么久,离不开美国和整个西方国家的支持。俄罗斯实际上是在与整个西方国家对抗。一开始,美国想通过无限军援乌克兰的方式拖垮俄罗斯,但没想到的是,在这场持久战中,最先被拖垮的反而是西方国家自己。因此,西方国家给乌克兰的军援速度越来越慢。
一旦与中国开战,美国将面临这些材料的完全断供,武器弹药的生产将无从谈起。而与此同时,中国各大工厂将马力全开生产战时物资。到那时,中美双方的产能差距可能会达到数十倍,这一巨大差距注定了在持续作战中,美军的败亡只是时间问题。
在全球化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逐利下,美军的武器生产只提供最核心且最赚钱的技术,基础生产和零件统统依靠西方国家和中国。在实体业远不如金融业赚钱的情况下,美国的工业要重振上世纪的辉煌,恐怕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俄乌战争让美国清醒地认识到,与中国作战绝非易事。这三大难题如影随形,提醒着美国在做出任何决策时都要谨慎考虑。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和平与合作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只有通过对话与协商,各国才能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
美国人不是白天做梦吧?塔利班都打不赢,还想跟中国打?
美国不敢对中国动粗。一旦对中国宣战,战事一起。它的那般小弟将坐山观虎斗,世界反美国家也盯着美国,随时准备美国战败去接收。到那时四面楚歌,换回败绩只有核大战,没有别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