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法国多个城市爆发骚乱事件,成千上万的示威者涌上街头冲击政府部门,并与法国警方发生了激烈冲突,后者被迫使用非致命性武器进行还击,而后数百人被捕,法国警方和宪兵方面还有不少人员受伤。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规模骚乱和法国在2005年发生的一场社会问题十分相似,均是非裔青少年在和法国警察接触的过程中死亡引起的,这充分暴露出法国社会和美国一样存在着普遍的种族歧视现象。
法国街道上,抗议者与警察发生冲突
略有不同的是,这次的导火索不一样,据报道,法国警方日前直接近距离开枪射杀了一名非裔青年,现场视频被曝光后激起了法国民众的质疑和强烈抗议,不禁让人联想到此前发生在美国的“弗洛伊德案”。
悲剧发生后,法国总统马克龙当即谴责称,未成年人死于暴乱是“不可接受的”,而“利用一名少年的死亡去煽动暴力是更加不可接受的”。
为了处理国内危机,马克龙也是提前离开了正在比利时举行的欧盟峰会,并下令取消全国所有大型活动,而真实情况似乎远比马克龙预想的要糟糕。在回国之前,法国的骚乱甚至已经蔓延到了比利时境内,布鲁塞尔当局当天就拘捕了上百名抗议者。
法国总统马克龙
对此,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发文讽刺称,此前马克龙还在对俄罗斯发生瓦格纳事件说三道四,如今法国政府却正在对国内形势失去控制,尽管法国警方动用了数万名警力,但并没有防止骚乱和冲突。
事实上,这次欧盟峰会的主要讨论议题就是不久前发生的瓦格纳“一日叛乱”,但随着法国的社会危机不断在欧盟蔓延,恐怕这次会议的主题将不得不转而讨论欧盟的内部问题。
扎哈罗娃还嘲讽称,也许欧盟国家应该向法国提供贫铀武器,以帮助法国警方“免受民众的袭击”。这番言论显然是在影射此前北约国家向乌克兰提供“脏弹”对俄作战,原本西方国家还打算对俄罗斯的“内乱”幸灾乐祸一番,没想到黑天鹅马上就降临在自己头上。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
扎哈罗娃最后给了西方国家一个忠告,在试图治疗俄罗斯之前,请先治疗自己。结果也确实如俄方所言,欧洲的内部问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法国发生骚乱的当天,瑞典的极右翼政党在一座清真寺前焚烧了《古兰经》,遭到多个国家谴责。
不管是法国的种族问题,还是瑞典的宗教信仰问题,都折射出欧洲国家社会矛盾尖锐的客观事实。
尤其是近些年来,难民、移民问题越来越成为欧洲社会的顽疾,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接踵而来的能源危机、生活成本危机又大大催化了这些矛盾,极右翼势力也因此抬头。
多地部署国民警卫队
当然,在极右翼思潮的影响下,欧洲各国政府的对外政策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除了个别国家直接摇身一变成为极右翼政府执政以外,包括法国和德国在内的龙头国家也开始思考如何在国家利益和盟友关系之间取得平衡。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法国,马克龙不止一次地强调要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实现战略自主,德国境内也爆发了密集的“反美国和反北约”游行,呼吁当局停止介入俄乌战争、退出北约。
实际上就在此次法国骚乱之前,德国城镇就再次爆发了抗议美国军事霸权的示威活动,数千名反战人士聚集于此,谴责美国发动和参与了世界上的绝大部分武装冲突,尤其是在俄乌战争中火上浇油的行为严重损害了欧洲的安全。
民众抗议,反对战争
当然,除了理性的和平爱好者和个别相对独立自主的国家以外,欧洲也存在许多唯恐天下不乱的声音。比如就在法国骚乱蔓延欧洲其他国家之际,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基就提出希望美国在波兰领土部署核武器以应对俄罗斯的军事威胁。
不过,对于波兰的呼吁,美国方面却难得的没有趁乱出手。据参考消息网报道,白宫官员对此事表示“没有消息可以透露”,并称美国“在原则上不会谈论核系统的部署情况”。
不过总的来说,延宕不绝的冲突和日益升级的战争已经让多数欧洲国家心生退意,尽管以法德为首的主要欧洲国家仍支持乌克兰,但对美国的态度已经发生明显转变。尤其是马克龙,多次呼吁欧盟必须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在能源、防务、科技上实现独立自主。
德法首脑会面
这次欧洲国家爆发大规模社会骚乱其实只是一个表象,社会治理之所以面临挑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外部危机严重降低了欧洲人民的幸福感,卷入阵营对抗让欧洲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唯有重建战略自主才能走出泥潭。
但是从目前来看,欧洲内部的分歧决定了它们很难在外交政策上达成一致,更别说务实采取行动了,尽管法国已经在正确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但这种改变所带来的阵痛将是欧洲人民不得不经受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