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MacMini极简无线桌面丨三款刚需实用外设推荐+调试分享

数码川川川桑 2025-04-08 15:12:36



作为评测博主,需要来回切换的测试环境越来越多,不得已开始升级更换,本次和大家分享的是MacMini环境升级,为桌面做“减负”,尽量减少外露线材和总体设备数量。

下面和大家分享下MacMini外设的选购要素,包含我个人的调试建议,欢迎点赞收藏打赏三连,大家有更好推荐的话也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 效果展示

改造后大部分视野范围内是看不到线材的,特别是夜晚暗光环境,完全可以说是视觉无线材桌面。

双手的操作区域留了非常多的空间,增高架上也是,方便摆放其他设备以及手办玩具,线材和不常拔插的供电接线板通过桌下收纳架藏着。

没办法藏的线材、需要拔插的接线板和路由器都集中在桌面的左上角,接入端则藏在增高架下面,比如键鼠的充电线就是在增高架下面藏着,下面开始正式分享。

⏹ 拓展坞选购要素

如果和我一样买的丐版MacMini,拓展坞是最需要注意的外设配件,和基础使用直接挂钩。

1️⃣ 要素解析

拓展坞和系统使用流畅度+外设接入直接关联,选购要素是如下三点:

● 首先是功能,丐版MacMini问题点在于拓展存储空间和全Type-C接口,拓展坞刚需功能就是接入外部存储,同时还得提供足够的USB-A接口。

● 其次是协议,实际传输速率取整个链路设备的最低值,MacMini是40Gbps的雷劈4接口,向下兼容USB3.2Gen2,不兼容USB3.2Gen2x2。

● 最后是散热,功能多的拓展坞意味着发热量大,再加上MacMini本身和额外硬盘的发热量,要么好好设计下摆放位置,要么直接上设计好的成品。

● 当然颜值也很重要,毕竟选择MacMini的用户很多是冲着外观漂亮这点,拓展坞的色差尽量小点,看着会更和谐。

本次最明显的提升是将拓展坞+移动固态硬盘合并成了一个设备,节约切换桌面所需要的时间,同时也节省了不少桌面空间。

2️⃣ 型号推荐

之前使用的是绿联Steamdeck拓展坞,能用,但是加上移动固态硬盘体积就很大了,并且由于不是专用型号,摆放确实难看,本次更换成内置固态硬盘的移速DK5A1拓展坞。

移速DK5A1拓展坞首先能提供的是拓展性,正面适用经常拔插的设备,包含以下接口:

● 两个高速USB-A接口,分别是10Gbps的USB3.2Gen2和5Gbps的USB3.2Gen1协议,可用于接入键鼠、耳机或者摄像头等设备。

● 一个协议为10Gbps的USB3.2Gen2协议的Type-C接口,可用于接入U盘或者移动硬盘等高速存储设备。

● 一个TF卡槽和一个SD卡槽,用于读取相机等非常规设备的存储硬件。

整体基本覆盖了主流存储设备的接入需求,正面也方便用户拔插。

背部则是适用不经常拔插的外接设备,包含以下接口:

● 一个标注为Host的TypeC接口,专用于接入MacMini。

● 一个仅用于充电的TypeC接口,输出功率为5V3A。

● 一个协议为5Gbps的USB3.2Gen1协议的Type-C接口,可用于接入键鼠、耳机或者摄像头等设备。

● 影音接口也有,一个用于接入双屏的HDMI接口以及接入音响耳机的3.5mm音频接口。

算上正面的那些口,这款拓展坞仅占用MacMini一个C口,但完全可以满足常规用户的外接需求,固态硬盘单独放在下面说。

移速DK5A1拓展坞除了拓展接口+存储以外,也能微量提升散热效率,全铝合金机身不仅好看还能增强导热,专利散热鳍片则是起到导热+防尘作用,下图就是吸了一些灰控住。

3️⃣ 调试分享

移速DK5A1拓展坞内置了固态硬盘,正常使用是不需要初始化的,连接上开机就能识别,默认是ExFAT分区,实际测试数据如下图所示:

● 顺序读取为966.82MB/s

● 顺序写入为1017.95MB/s

● 随机读取为230.38MB/s

● 随机写入为78.89MB/s

关注过的朋友应该知道,MacOS是可以装在移动硬盘里面的,单说这个拓展坞的读写性能,当系统盘确实也够用。

如果需要将移速DK5A1拓展坞的内置硬盘当做系统硬盘,进磁盘工具重新做一下分区就行,之前写过教程,就不再赘述了。

另外拓展硬盘也不只是能存常规数据,按下图提示直接把安装好的软件拷贝到拓展硬盘上就算迁移成功,用法很多,具体可以看我往期写的MacMini拓展教程。

⏹ 鼠标选购要素

这次换鼠标是没办法,老鼠标接入MacMini只能走有线或者蓝牙,用着麻烦。

1️⃣ 要素解析

搭配MacMini的鼠标有讲究,买错了真会影响使用,选购要素就是两点:

● 第一,接入和调试得足够方便,无线模式需要原生支持MacOS。

● 第二,性能调试范围足够大,将鼠标参数调试到足够舒适的范围。

这次升级不会是终点,未来想找一款支持Qi协议的无线充电型号,和手机共用一个无线充电器能更省桌面空间。

2️⃣ 型号推荐

之前使用的是雷柏VT3ProMax,缺点比较明显,MacOS认不出来2.4G接收器,也就是没办法使用高性能无线模式,本次更换成了免驱的贱驴RSR5三模鼠标。

作为标准大手用户,Apple的妙控系列确实抓不住,既然没办法用原装,不如选性能较强的传统鼠标更为合适。

对我来说,贱驴RSR5的118.7*63.5*37.1mm尺寸偏小一些,好处是真的轻,实际重量只有55g,哑光涂层的握持手感也不错,出差直接塞包里带着走就行。

选择这把鼠标主要的还是设计感,侧键有做辨识度很高的复古雕刻设计,同时左侧顶部还有两颗小小的LED状态灯,方便快速判断鼠标工作状态。

这套MacMini设备对我来说是纯工作环境,贱驴RSR5使用的是Realtek 8762G+PAW3950方案,无线模式8K回报率+0.4ms以内延迟能提供足够顺滑的操作感。

3️⃣ 调试分享

MacOS的外设性能调试一直比较麻烦,贱驴RSR5的物理切换键在底部,短按对应按键即可切换DPI+回报率,回报率建议拉到最高,DPI根据自己习惯来。

贱驴RSR5比较有趣的设计是性能指示灯,如下图所示,将鼠标翻转就会自动亮灯,不同颜色对应不同档位,用着确实方便,完全不需要借助电脑端驱动,很方便。

⏹ 键盘选购要素

讲究不多,跟着自己喜欢的手感和外形走。

1️⃣ 要素解析

键盘严格来说,是MacMini配件选购中讲究最少得配件:

● 绝大部分60-100%配列的键盘都支持MacMini免驱使用,走初始化流程识别下就行。

● 唯一真正需要讲究的是键帽,其实和使用也没啥关系,没Mac增补看着会膈应点。

● 有Mac版本驱动只是加分项,真正有快捷需求都买控制台了,低预算用户不用纠结这个。

如果预算有限,键盘选个外形、轴体和键帽适合自己喜好的就行,不用太在意是不是Mac专用键盘,硬要说有用就是Mac增补键帽,可以自己后买换上。

2️⃣ 型号推荐

之前使用的是雷蛇噬魂金蝎,单纯是用腻了矮轴的超薄键盘,这次换成贱驴RS2 4.0,相比老键盘更短,同时高度更适合日常使用。

我个人选择这把键盘的原因,除了是三模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旋钮,经常调试硬件的朋友应该知道,重装系统和切换软件时候音量都会变化,有独立旋钮方便很多。

在之前的键盘推荐文中提到过,和输入手感关系很大的就是键帽高度,贱驴RS2 4.0原装为标准的OEM高度PBT键帽,绝大部分用户都会有着不错的使用舒适度。

相比祖传佳达隆,现在的渴创方案用的高级蛮多,核心是RS2 4.0自研方案,无线延迟最低能到1ms,轴体也换成了凯华定制POM轴体,五百元价位中配置算很豪华了。

作为大力输入型用户,实际手感我个人是蛮喜欢的,四层填充的Gasket Pro结构足够弹,定制POM卫星轴的手感也不错,下面进入调试环节。

3️⃣ 调试分享

正如前文所言,几乎所有市售键盘都能给MacMini用,接入后按照提示输入几个按键定位就行,跟着走一遍就会了。

讲究点可以去买一套带Mac增补的键帽自行换上,除了贱驴RS2 4.0原装这种OEM高度,个人比较推荐的是MDA这类球帽,视觉上更漂亮一些,也不需要适应时间。

⏹ 本文完
0 阅读:3

数码川川川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