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丨如何打造超强AI小钢炮丨华硕NUC15Pro+迷你主机使用指南

数码川川川桑 2025-04-19 15:16:36



先申明,本文并不是传统评测,作为DeepSeek元年上市的产品,华硕NUC15Pro系列是赶上好时候了,不仅搭载了自带NPU的Ultra200系列平台,同时也有超多即战力AI工具以供安装使用。

本文作为干货教程,会着重分享如何以迷你主机为核心,打造适合自己的AI生产力场景,欢迎点赞收藏打赏三连,有复杂问题咨询请单独联系。

⏹ 划重点

相信点进来的朋友,都是在用AI工作或者尝试搭建AI场景的用户,简单说一下要点:

● 硬件方面,迷你主机尽量选Intel Ultra200H平台的型号,NPU支持的生态多,可以更合理的分配硬件机能。

● 软件方面,各家硬件厂商都会给出推荐软件清单,直接去对应页面下载想要的ai工具就行,下文有明确指路。

● 拓展方面,有些公司会有开发需求,华硕NUC是比较合适的系列,接口很多,看看下文拆解部分。

● 竞品对比,玩AI必然会在NUC和MacMini中纠结一下,其实选择很简单,需求较杂选NUC,偏影音就MacMini。

NUC系列作为两大业内顶级厂商华硕+intel联袂出品的高端迷你主机产品,在硬件调教和软件支持方便做的都不错,很适合商用。

需要注意的是华硕NUC15Pro系列有三个细分型号:

● 普通的华硕NUC15Pro,分厚款和薄款两种,塑料机身,区别在于多了一个2.5英寸的SATA硬盘槽位。

● 高配版本的华硕NUC15Pro+,阳极氧化铝机身,高度会高一丢丢,区别在于有更高性能的CPU可选和Kensington锁孔,同时散热系统更好(能压得住115W功耗)。

● 华硕NUC15Pro系列的拓展硬件比较特殊,固态硬盘和内存均有讲究,下文的拆解部分有细说。

本文使用的案例设备是华硕NUC15Pro+顶配版本,有AI需求的企业可以评估下,适合批量采购。

⏹ 基础知识

了解底层原理才能实现按需调整,这里用尽量简单的描述给新手用户科普下。

1️⃣ AI所需硬件解析

主流本地部署的AI工具,对硬件需求如下,互不冲突,可以手动指定:

● 首先是显卡,也是目前最主流的方案,不过对迷你主机来说不是,因为迷你主机正常只有核显,没有独立显卡,性能比较孱弱。

● 其次是NPU,属于CPU自带的独立单元,是迷你主机处理AI的主力硬件,但各家NPU只能用指定生态的软件,这也是本文的核心要点。

● 最后是CPU本身,相比NPU有着更大的适用范围,但缺点也很明显,CPU的算力一般没NPU高,并且还得留给其他软件机能,一般不建议。

● 还有冷门用法是内存和固态硬盘,算力太低,一般不纳入讨论。

简单来说,主流迷你主机用NPU/显卡跑AI会比较好一些,CPU用来处理常规软件。

当然也有带NVIDIA独立显卡的迷你主机,比如之前评测过的超旗舰型号华硕ROG NUC,自带的RTX4070教程一堆,当笔记本去使用就好。

2️⃣ AI软件生态解析

软件生态依托硬件平台,这个定律近几十年是不会变的,目前有以下几个主流生态:

● NVIDIA的CUDA平台,系统支持windows和Linux,需要NVIDIA显卡,商用工具几乎都是CUDA。

● Intel的OpenVINO平台,系统支持windows和Linux,需要Intel CPU、Intel NPU和显卡,目前以中小企业应用和家用为主。

● 微软的WindowsML平台,系统仅支持windows,适用硬件是市面上几乎所有CPU、NPU和显卡,目前以企业应用和家用为主。

● AMD的Gaia平台,目前系统仅支持windows,需要AMD CPU、AMD NPU和显卡,目前应用不算多。

就目前迷你主机的硬件配置而言,想要比较好的AI体验,还是得Intel Ultra平台。

3️⃣ 一句话总结

单说常规迷你主机,跑AI优先用NPU比较合适,推理效率较高的同时还不影响正常使用,Intel+华硕联手调教的NUC系列优势就在这儿了,硬件支持的生态比较多。

⏹ 外观拆解

老样子,分为外观和拆解两部分,拆解关联后期设备维护+硬件升级,建议打算入手的朋友收藏一下。

1️⃣ 设备外观

先对比下尺寸,华硕NUC15Pro+的尺寸为117*112*54mm,高度明显比同类迷你主机矮上不少,更适合搭配拓展坞或者壁挂使用。

称重则是如下图所示,不含内存+硬盘的重量为664.7g,还是比较重的,毕竟内部结构和框架几乎都是坚固的金属件。

华硕NUC15Pro+材质为合金材质搭配少量塑料件,整体无论是观感还是触感都是顶级,不愧是御三家头部厂商,设计感确实拉满了。

华硕NUC15Pro+的正脸接口比较多,包含一个USB3.2Gen2x2(20Gbps)的Type-C接口和两个USB3.2Gen2(10Gbps)的A口,覆盖了常规的USB传输协议。

两侧做了镂空的散热开孔,用于辅助散热,摆放时候注意不要遮挡哈,这套散热比较特殊,兼顾效能的同时还非常好维护,具体看下文的拆解部分。

华硕NUC15Pro+的接口比较均衡,背部USB接口配置和正面一样,多了HDMI接口、有线网口和DC供电接口,少了DP还是有点遗憾的。

为了适配115W的性能释放,底部做了大镂空,四角贴有相当高的防滑垫,不仅能提升摆放稳定性,还能提升散热效率。

底部两个螺孔是壁挂用的,具体安装看说明书,下面进入拆解环节。

2️⃣ 加装硬件

华硕NUC15Pro+采用快拆设计,整机没有易碎贴,所以个人拆解是不会影响保修的哈,拆解方法如下图所示,先松掉卡扣的唯一一颗固定螺丝。

解锁螺丝后,捏住拨片往上提就能取下后盖,主要注意的是底盖被铰链固定着,不是分体设计,像笔记本翻盖一样打开就行。

华硕NUC15Pro+的内部结构如下图所示,常规硬件增添只要开盖就能操作,可直接拔插更换的是固态硬盘、内存和无线网卡。

风扇则是台系厂商祖传AVC,和华硕NUC15Pro不同,华硕NUC15Pro+使用的是9cm风扇,两侧均做了额外的防尘隔离,并且是4pin的智能温控。

顺道看一下小设计,首先是防静电,靠近外部的金属件基本都做了,可以有效防止干燥天气电手,固态硬盘位这些主要发热区也有额外的散热垫辅助导热。

原装固态硬盘是西部数据SN560(1T),性能一般,后期可以换成随机读写性能更强+容量更大的2280长度PCIe5.0型号,没错,支持PCIe5.0。

比较特殊的是副固态硬盘位,虽然也是PCIe4.0的插槽,但只支持2242长度,后加一定要注意,别买错了。

内存同样特殊,虽然两条都是标准SO-DIMM的DDR5槽位,但最高能支持6400MHz频率,目前测试下来就海力士原厂绿条能直接6400MHz,切记切记。

原装无线网卡为Intel BE201,也就是BE200的小改款,如果在意无线传输性能,后期可以升级更好的WiFi7型号,现在暂时不用动,等下一代出来再说。

3️⃣ 后期维护

接下来属于进阶拆解,也就是后期取下主板清灰+换硅脂,首先卸掉下图圈出来的四颗螺丝,并拆掉对应的两块固定挡板。

接着拿镊子解除风扇连接主板的供电线,将底盖转动到能解除和铰链的连接就行,最后再取下底盖。

最后卸掉固定主板的四颗螺丝,就能取下主板了,完整组件图如下所示。

将主板反过来就能看到散热了,是套非常少见的X型三热管系统,换硅脂需要拆掉四颗固定螺丝,常规批头就行。

华硕出厂的硅脂图的比较薄,我个人建议是1-2年后自己换一下,追求耐用可以上霍尼韦尔的散热垫,导热系数12左右的就行。

纽扣电池则在散热下方(靠着电源键那一侧),正常不需要动电池,如需放电恢复BIOS,直接卸掉反面的两针接线然后拿螺丝刀短接就行,下面进入调试部分。

⏹ 设备调试

虽然华硕NUC15Pro+基本没啥手动调试空间,还是给有需求的朋友简单说一下。

1️⃣ BIOS

进入BIOS的方法还是和传统电脑一样,开机后按F2进入,目前只有英文页面,虽然是AMI的BIOS,实际绝大部分手动配置项目都被屏蔽了,没有太大的调试空间。

简单说一下可以调整的地方,首先是性能模式,在Power页面下配置,有两档可选:

● 勾选Dynamic PL1 Support是满血设置,也是默认配置。

● 取消勾选Dynamic PL1 Support是能耗模式,PL会降到65W,能耗比更好一些。

如果看不懂这段是什么,那就啥也不要动。

其次是风扇模式,在Cooling页面下配置,有三挡可选:

● Whisper是安静模式,功耗墙也比较低,说人话,跑不满CPU。

● Standard是标准模式,也是默认设置,正常不用动。

● Performance是性能模式,如果是7x24小时运行,建议切换成这个模式,刚开机和满载状态下风躁声音会比较大,根据实际需求取舍吧。

如果你对电脑调试比较了解,可以拉到最下面的External Ambient Temperature Tolerance,切换成User Defined模式自己设置TL,不懂就不要动。

第三是Security页面下的安全设置:

● Block Sid and Freeze Lock是设备防盗用的,勾选后可以禁止第三方存储硬件引导系统。

● 硬盘名称那个进去后可以设置单独的硬盘密码,不输入就无法访问数据。

特别提醒,如果你的数据没有重要到价值千金,以上两项能不用就别用。

其他小配置就是触摸屏支持,点进Advanced页面下的Display&Video。

进入二级页面后,按照下图勾选上Touch Screen Support即可。

确认全部调试修改完成后,按照提示按F10保存并重启NUC即可,下面进入Windows端的调试。

2️⃣ MyASUS软件

华硕管家(MyASUS)是华硕比较标志性的综合性软件,正常联网后自动安装,如果没有自动安装,可以去微软商店搜索MyAsus自行安装。

华硕管家可以做的事情比较多,简单列一下:

● 如果之前用过华硕电脑,可以快速迁移数据。

● 更新Windows系统和驱动,这个就不用多介绍了吧。

● 注册后关联保修,可以直接查看这台设备的保修状态。

● 关联相同网络下的其他华硕硬件,并且可以接管,比如路由器和显示器。

● 快速安装华硕系的免费工具软件,同时可以优惠购买Adobe等合作商的正版软件。

比较可惜的是并没有和笔记本一样的性能模式可以选,不知道后面会不会新增。

⏹ AI工具选择

如果和本文一样是Intel Ultra平台设备,AI工具选择就比较简单了,浏览器搜索Intel Ultra找到Intel的官方介绍页面,最下面是官方合作清单,剪映这些耳熟能详的工具都在里面。

单纯大陆使用,建议是Flowy AI PC助手,安装部署和使用都很方便,支持DeepSeek和Qwen,缺点是4K分辨率支持不太好。

绝大部分的AI软件还是以CPU和显卡为主,NPU能用上的不多,还是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当然本文主要是指路,教大家如何快速找到合适的AI工具,后期用的上。

目前魔搭社区已经有了Intel NPU专用版本的DeepSeek R1模型,用能用,就是部署麻烦点,希望各大软件厂商快速升级成到手即用的版本吧。

⏹ 跑分测试

接下来做一下跑分测试和应用测试,仅内存开启XMP,其他配置皆为默认,大家应该能对这套设备的机能有更清晰的了解。

1️⃣ 综合跑分

首先是鲁大师做了个整机跑分,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综合得分为1356893

● 处理器得分为762471

● 显卡得分为160639

● 内存得分为263912

● 硬盘得分为169871

就当前测试环境而言,CPU和内存在迷你主机中非常强势,弱项就是原装固态硬盘了,所以建议大家买准系统,自购固态硬盘。

其次是游戏加加,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游戏性能得分为59393

● 工作站性能得分为143809

● 处理器单核性能得分为40621

● 处理器多核性能得分为240746

● 显卡得分为13109

● 内存得分为69322

● 硬盘得分为10682

游戏加加作为游戏向的跑分工具,显卡评分低也正常,毕竟Arc核显不是主打游戏性的显卡。

2️⃣ CPU测试

首先是CPU-Z,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单核评分为851.0

● 多核评分为10236.8

华硕NUC15Pro+作为迷你主机,单核的性能释放确实比同平台的笔记本要强一些。

其次是Cinebench2024,全默认配置,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CPU单核评分为134

● CPU多核评分为1220

3️⃣ 显卡测试

首先是针对移动平台综合性能的Night RAID模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最终分数为35681

● 显卡分数为41802

● CPU分数为19502

单说综合性能,华硕NUC调试的非常亮眼,远超同平台的其他设备表现。

其次是针对DX11的FireStrike模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最终分数为8244

● 显卡分数为8913

● 物理分数为34381

● 综合分数为3051

由于BIOS屏蔽了显卡频率/显存相关的手动配置入口,确实没办法,游戏性能是差点。

第三是针对DX12的TimeSpy模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最终分数为4471

● 显卡分数为4009

● 物理分数为12931

第四是3DMark针对DX12高画质的SpeedWay模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最终分数为391

最后是针对移动设备的Steel Nomad Light模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最终分数为3494

4️⃣ 存储测试

第一是内存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读取速度为90674MB/s

● 写入速度为84149MB/s

● 拷贝速度为84811MB/s

● 延迟为108.0ns

得益于6400Mhz的高频内存支持,读写效能非常亮眼,下面的实际应用测试中也会有体现,延迟则是带NPU的平台通病,比较高。

其次是固态硬盘测试,使用CDM进行IO测试,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顺序读取速度为5007.48MB/s

● 顺序写入速度为3556.78MB/s

● 4K随机读取速度为769.80MB/s

● 4K随机写入速度为502.39MB/s

原装硬盘性能比较一般,建议自行购买替换。

5️⃣ 整机温度

这里使用3Dmark的Steel Nomad Light循环压力测试,测试时的环境温度为16℃,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通过率为99.3%

● CPU满载温度在60℃左右

这里的风扇模式为性能模式,所以温控确实不错,风躁也不算太大,能接受的范围。

⏹ 应用测试

上述跑分工具仅代表理论,下面进行实际工具软件与游戏的量化实测。

1️⃣ 生产力测试

首先是代表CPU和内存性能的7Zip Benchmark,使用默认的10次循环,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综合平均分数为109.243

得益于迷你主机中非常强势的内存效能,7Zip的跑分相当亮眼,解压缩能力出众。

其次是代表建模场景的Blender Benchmark,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CPU)monster分数为131.91

● (CPU)junkshop分数为86.54

● (CPU)classroom分数为67.11

作为亲CPU的建模软件,Blender确实可以最大程度发挥这一代NUC的硬件性能。

第三是代表渲染场景的Vray,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CPU得分为21902

● GPU得分为1015

虽然Vray比较吃显卡性能,但得益于Ultra平台强力的单核性能,实际效率还是不错的。

第四是调用Adobe PhotonShop+Lightroom的UL Proycon Photo模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测试得分为6552

Photoshop和LightRoom都比较吃内存效能,所以华硕NUC15Pro+的表现还是不错的。

最后是调用Adobe Premier Pro的UL Proycon Video模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测试得分为4537

相比吃显卡性能的Premier,个人更建议NUC用户选择剪映,毕竟Intel官方有合作,部分AI功能也能利用上NPU,实际体验会更好一些。

2️⃣ AI测试

首先是代表视觉AI性能的UL Proycon AI Video模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Intel OpenVINO(Intel专享环境)的GPU测试得分为839

● Intel OpenVINO(Intel专享环境)的NPU测试得分为380

通过测试可以看到,NPU的效率接近GPU的一半,合理分配软件的硬件设置可以提升并发工作的效率。

其次是代表图形AI性能的Stable Diffusion Benchmark,使用Normal标准,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CPU+显卡混用的得分为 0.05 / 0.05 / 0.05

● 单用显卡的得分为 0.04 / 0.04 / 0.04

效率很低,只能说勉强能用。

最后是代表文字AI性能的UL Proycon AI Text模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PH3.5模型测试得分为879

● MISTRAL 7B模型测试得分为828

● LLAMA3.1模型测试得分为745

● LLAMA2模型测试得分为749

如果把华硕NUC当做辅助AI助手,还是能完成工作的,但如果当做生产力工具去生成文本或者复杂运算,还是差点意思,毕竟只能到7B这个级别的模型。

⏹ 游戏测试

首先是要求配置较低的常规FPS网游,案例选择英雄联盟(DX11),画质选择2K分辨率+全高,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单局游戏平均帧数为160FPS。

轻松跑满2K高刷显示器,游戏体验会很棒。

其次是要求配置较低的常规FPS网游,案例选择无畏契约(DX11),画质选择1080P分辨率+全高,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单局游戏平均帧数为250FPS。

降低到1080P就可以享受流畅游戏了,也能有不错的游戏体验。

第三是要求配置较高的常规动作网游,案例选择永劫无间(DX12),画质选择1080P分辨率+全低画质,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单局游戏平均帧数为53FPS。

作为非常吃FPS的竞技游戏,只能说勉强能玩,体验不佳。

第四是要求配置较高的常规FPS网游,案例选择CS2(DX12),画质选择1080P分辨率+全低画质,创意工坊的Benchmark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平均帧数为66.4,P1为39.3。

同样勉强能玩,体验不佳。

第五是单吃显卡性能的动作类3A游戏,案例选择黑神话悟空官方测试工具(DX12),画质选择1080P分辨率+全低画质+开启FSR帧生成,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平均帧数为61FPS。

勉强能玩,换TSR也差不多这个帧数,没必要折腾。

最六是同时吃CPU+显卡性能的动作类3A游戏,案例选择赛博朋克2077(DX12),画质选择1080P分辨率+全低画质+开启FSR帧生成,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平均帧数为71.44FPS。

意外的帧数比较高,但画面会有撕裂,能玩。

⏹ 测试汇总

简单说一下具体的测试结果:

● AI方面,NPU作为GPU的补充,如果软件支持,合理设置会是多软件并发使用的不错选择,能最大化榨干华硕NUC15Pro+的所有机能。

● 传统生产力软件方面,6400MHz的内存支持确实有不错的帮助,解压缩和建模软件会比同级别低频内存的效率更高。

● 游戏方面,还是老样子,优化较好的传统网游能有不错的表现,大型竞技类网游和3A游戏只能说能玩,不会有特别好的表现。

⏹ 本文完
1 阅读:10

数码川川川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