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竟成现代人的精神灵药,这部电影火得如此贴合人心

心灵深处艾闻 2023-07-27 19:49:06

当“以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这首诗歌开始流行的时候,我就知道现在的人承受精神内耗之苦久矣。

什么是精神内耗?精神内耗就是自己卷自己,遇到问题总是容易陷入自责、焦虑、担忧的情绪中。

失业时会觉得一定是自己哪里没做好;夜深人静时会突然觉得自己前途渺茫,一辈子注定碌碌无为;可能买个西瓜都会觉得为啥别人的看起来比自己的甜。

精神内耗已经成了现代人的通病,万万没想到,却让我在一部动画电影里找到了治疗它的灵药,这部电影就是正在热映的《长安三万里》。

这部电影以李白和高适人生中的几次相遇作为重要节点,用他们的命运来影射整个大唐的由兴转衰的过程。

而治疗精神内耗的灵药正是影片里的李白和高适。

很多朋友看完电影后都对李白表示了深深的敬佩,然而敬佩的并非他的才情,而是他乐观的性格。

在看电影之前,很多人因为李白的诗都对他有误解,觉得能够写出那么豪放不羁的诗的人一定是一辈子顺风顺水,否则怎么可能会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的豁达胸襟?

看了电影才知道,原来李白和我们一样,一生中有很多坎,他也面临过求职被拒、被裁员,甚至还曾经因为出身不好被轻视,这可比现代人的遭遇要凄惨得多。

李白出生在一个商贾之家,虽然家中富庶,但是按照士农工商的排序,李白在当时的社会就是一个下等人。所以当他自诩才情横溢想要自荐为官时,却被说是贱类下民,他递出去的文章哪怕文采再好,人家也不屑看一眼。

换位思考,如果是我遇到这种情况,估计会觉得自己一辈子都要完了,毕竟出身是无法改变的,而且在那个年代,走到哪都看出身,根本没有其他路可走。

但是李白不一样,他狠狠地唾弃了那个看不起他的官员几句,然后就没事人一样地呼朋唤友去黄鹤楼饮酒去了。

而当他来到黄鹤楼,又遇到了挫折,他想在楼里写得最好的诗旁题诗,然而当他看到崔颢留下的《黄鹤楼》的一瞬间,就知道以自己目前的水平压根无法和他平起平坐,羞而离场。

但是这件事也没有令李白消沉很久,很快他就打起精神,斗志昂扬地表示自己总有一天一定要写出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佳句。

李白的乐观并不是缺心眼,而是他自信的体现,这种自信也不是自傲,因为李白后来穷其一生都在为做官和作诗两件事努力,从未停止过追寻的脚步。

人人都说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但现实里他更像一个实干家,不会伤春悲秋,干就对了!

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不管是学业上遇到困难,还是工作中有不顺之处,亦或者是生活上遇到挫折,很多人很容易陷入消沉情绪中不可自拔,然后让事情进一步恶化。这时候就该学学李白,做一个实干家,减少自己的精神内耗。

影片里的另一个主角高适也是整治精神内耗的一把好手。

高适出身不错,武艺不错,本该是人生赢家,谁曾想竟然家道中落,变得穷困潦倒。

遇到这样的人生大坎,很多人可能就一蹶不振、破罐破摔了,但是高适不一样,他依旧保持着一颗壮志凌云的心。

高适在不得志的时候,他毅然决然地裸辞回乡,之后潜心蛰伏20年,最终平步青云。

可能很多年轻人在高适身上更能得到启发,因为当前紧张的就业环境,让很多人被面临着就业的压力,不少人都在为了工作而焦虑。

高适的经历就为当代年轻人指明了一条道路,告诉我们裸辞不可怕,失业不可怕,只要心中的一口气不散,终有你大展宏图的时候。

而两个人的经历也说明了人生几十载,眼前的挫折看似比天大,但是实际上等你垂垂老矣再回首望去,会发现曾经以为过不去的坎到头来都不是事。

都说读史可以明志,李白和高适的故事哪怕和我们相隔千年,但他们身上依然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品质和思想。

如果你正在遭受精神内耗的困扰把自己折磨得疲惫不堪,那么不如去看看这部电影,或许看完后,你就会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觉悟。

0 阅读:7

心灵深处艾闻

简介:关于感情的一切真相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