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说智驾要随时接管方向盘,余承东说困了能交给系统睡觉。两位科技大佬的隔空喊话,把什么是智能驾驶的标准各执一词。这哪是技术路线之争?分明是车企和车主之间的生死责任博弈。

当余承东演示边打瞌睡边开车时,法律专家后背已经冒冷汗。现行交通法白纸黑字写着"驾驶员不得双手离开方向盘",某些车企的营销话术却明目张胆鼓励危险操作。这种宣传现实主义的背后,藏着价值千亿的市场野心和近乎裸奔的法律风险。
仔细看各家的用户协议会发现惊人套路:宣传时叫"自动驾驶",出事时秒变"辅助驾驶"。某新势力车主手册第17章用三页小字注明"系统可能随时失效",但广告里却是明星闭眼享受的镜头。这种精心设计的文字游戏,正在把普通消费者变成车企狂飙路上的小白鼠。
特斯拉的案例早已敲响警钟。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统计显示,过度依赖自动驾驶的事故中,94%车主在碰撞前6秒未采取任何干预。更讽刺的是,这些挂着"自动"头衔的车祸,最终担责的永远是手握方向盘的活人。

法律界人士指出关键分野:L2和L3看似只差一级,实则是刑事责任的鸿沟。德国已出现车企为L3事故买单的判例,而国内某些宣传超前的车企,其实连L2.5的认证都没拿到。用罗翔老师的话说:"过失致人死亡罪可不管你是科技巨头还是创业新贵。"
汽车工程师透露行业潜规则:现在的智驾系统连暴雨天的外卖小哥都识别不准,更别说突发道路塌陷。某品牌测试车在郊区遇到横穿马路的山羊时,系统选择居然是加速通过。这些场景在车企的发布会上,永远被剪辑成丝滑的避障演示。
消费者该警惕的不是技术缺陷,而是刻意混淆的技术话术。当车企把"车道保持"包装成"自动驾驶",把"自动刹车"吹成"救命神器",本质上是在转移安全责任。就像给病人卖保健品却说能替代药品,出事了再甩锅给说明书。

全球保险业已开始用数据打脸:装配智驾系统的车辆出险率不降反升。伦敦劳合社的报告直指要害——不是机器不靠谱,而是人类高估了机器的能力。当系统处理99次危险都完美,第100次失误就可能是车毁人亡。
这场争论最绝的是,真正沉默的是交通管理部门。现行法规对自动驾驶的界定模糊得像隔夜豆浆,导致执法时只能揪着车主罚200扣3分。某地交警私下吐槽:"我们也不想当背锅侠,但总不能让程序员来交罚款吧?"
站在十字路口的不仅是车企,还有整个社会对技术的态度。医学界用百年才搞明白"手术刀再先进也得医生握着",汽车行业却想用五年跳过这个认知过程。当德国日本埋头测试L3安全冗余时,我们某些车企已经在直播间卖"脱手神器"。
消费者现在最该做的,就是把宣传视频里的科幻画面和用户协议里的免责条款对照着看。记住一个铁律:敢让你睡觉的智驾,必须敢在合同里写明"出事我坐牢"。否则再炫酷的演示,也不过是资本裹着糖衣的毒药片。
你买车会信车企的智驾宣传吗?遇到过系统突然抽风的情况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经历
猴王害人不浅
小米是为发烧而生。苏7也就小米手机的延伸而已,手机坏了大不了换一部,而承载人的车出了问题会要你付出生命的代价。雷总用做手机的思维做电车,不出事才怪。
有实力的产品,无所谓,没实力的产品,还真的不要放手
谁愿意放就放呗,不过麻烦你死远点放,别祸害路人!
粗粮的丧7即便是手握方向盘也没避免失控撞人!丧7少年马路杀手,2024年事故率世界第一!导致2025年很多地区保险金额过万🤣🤣🤣
学渣喷学霸,试卷最后的加分题是看的,不是让你做的
以前华为行我也行,现在我不行华为也不行
造谣没底线!余承东上门跟你说困了能交给系统睡觉???
就是余承东这股不要脸的精神,才是老任最看得上的
谋财害命
这个问题有国家法律管着了,目前而言,驾驶人驾驶机动车,必须手握持方向盘,谨慎驾驶,这是硬性规定,否则涉嫌违法!!!法律法规没有修订之前,任何机动车驾驶人都必须遵守这个规定!
只是车载导航,就别吹成端到端的智驾!
对消费者来说,放不放取决于安全
老任就是看中了余大嘴这无敌的臭不要脸
敢承诺兜底的资本家,绝对是有真本事的资本家[100]
各写一部交通法[呲牙笑]
当智驾吹得那么牛逼,手在不在方向盘上,有多大区别呢
人家吹自己的车是对自家技术有信心,华为智驾出事保额500万,你又不敢跟,出事只会甩锅,不是一个档次的东西还有脸和碰瓷别人,low米是真不要脸
以手机方式造车,所谓的生态智驾就是快消品。假如50万车,五年过后,各种APP升级占用系统越来越大,加上各种传感器的过时老化,如手机五年后大多都是会卡堪至用不了,那时的智驾还有保障吗?假如50万的车使用五年,那每年10万,摊到每月相近一万,加上出行的用车费用,一年用车成本少的在13到15万间。中国有多少家庭可以支挣?说的车机芯片8295及时就是几年前过时手机芯片改一下成车用芯片。资本割人头的口才是天花乱坠的,讲的故事又好听,听了就是实验品。现在已经没有了为人民造耐用安全的好车的车企了,只有伪装收割消费者黑色资本家
主要是前提是L3,很多人都没有看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