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月份,中国对全世界宣布,首座实验性质的钍基反应堆在中国的北方沙漠中建成。
这一句话中包含着很多的信息,抓关键词首座、钍基反应堆、沙漠。
首座就不用说了,这意味着中国在该领域中的突破,而且其他国家还没有这技术,就算是有还待在实验室中,无法推广实践。
钍基反应堆,以前的反应堆可都是铀,现在变钍了,大变化。
沙漠,这绝对是最关键的,因为课本中的知识告诉人们,核反应堆是建在水边的。
这水边,不是大海,好歹也得是个湖,而且还得是一座大湖才行。
什么时候,核反应堆不需要水了?
这就是第四代核反应——钍基反应堆的特点,水不需要的,如果需要也是工作人员使用的生活用水。
关键这个反应堆的安全系数极高。
三代以前包括三代的核反应堆,最让人害怕的是核泄漏,而钍基反应堆根本就不用担心这个,在它的身上根本就不可能出现这种安全隐患。
所以钍基反应堆,是目前为止最为理想的核反应堆了。
那么今天就来说说第四代核反应堆。
首先是超高温气冷堆。超高温气冷堆是目前世界各国,主要开发的核能发电技术,由低温气冷堆发展出来的。
而低温气冷堆是核反应堆中最早的堆型,前后经历了早期气冷堆、改进型气冷堆,现在发展到了第四代高温气冷堆,还有一种变形模块化高温气冷堆。
所以高温气冷堆算是一脉相承传下来,技术迭代,相对来说技术比较成熟。
这也是为什么各国将高温气冷堆作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原因。
那么这种堆型的特点是什么?
从名字上分析,就有两个特点,其一高温、其二气冷。
所谓高温,是因为在该反应堆中使用石墨等一些高温材料,作为减速剂,所以可以让堆芯出口的温度,达到前三代堆芯达不到的温度。
那么温度高了,产生的热量也就高了,得到的能量多了,发出的电跟着就增加了。
所以同样的核燃料在高温气冷堆上,可以得到更多的电量,充分发挥燃料的能量。
然后是气冷,显而易见整个堆芯的冷却不是传统的水冷方式,而是通过气体加以冷却。
一般情况下高温气冷堆使用氦气进行冷却和热传导,而氦气因为是惰性气体,所以在工作的过程中不会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从而增强了安全性。
那么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如何呢?
进展很好,在2023年的十二月六号的时候,中国在山东荣成建立了世界首座该反应堆,而且已经投入到了商业化的运作。
这个反应堆仅仅调试就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期间完成了七百多项的调试试验。
所以在该领域中,中国的技术是处于领先水平的。
而且还通过两层强化,将高温气冷堆建成在任何事故、自然灾害之下,不依靠人力干预,不依靠外部动力干预,反应堆可以利用自然规律进行冷却,不用担心堆芯熔化。
怎么做到的呢?两个原因。
其一、堆芯中的燃料被分割成了一万两千个拳头大小的燃料颗粒,而每一个颗粒又使用四层陶瓷进行包裹。
这还不算,这一万两千个燃料颗粒还被包裹在了一层厚实的石墨之中。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可以有效防止放射性物质的外泄。
最关键的是,每一个燃料颗粒都可以进行核裂变反应,释放能量。
过去柱状的燃料棒使用一次就必须废弃了,这种颗粒状可以进行多次反应。
这就像烧煤一样,过去的反应堆燃烧不完全,而高温气冷堆可以做到充分燃烧,提取全部的能量。
其二、这个高温气冷堆使用了模块化设计,整体由两座模块化反应堆组合起来。
而每一个反应堆还都可以作为一个小反应堆进行对立运行,所以可以做到随时随地的连续装卸核燃料。
通过这两种方法,将大型反应堆分解成为若干小模块,每一个小模块都可以看成独立的小型反应堆。
小模块意味着每一个模块下的每一个燃料颗粒的功率更小,所以就算是停止工作,发出的热量也小。
那么仅仅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就可以将出现问题的模块解决,从而减少高温融毁的事故发生。
超临界水冷堆这是第四代核反应中唯一一款水冷堆。
这一款最大的特点是,通过超临界水来冷却堆芯。
需要说明的是超临界水和普通的水不一样,它指的是当气压和温度达到一定值的时候,水的液体状态和气体状态没有区别,甚至交融到一起的现象。
那么怎么就同时产生了水的液体和气体呢?高温下水膨胀,高压下水被压缩。
一团水一部分膨胀,一部分压缩,密度就会出现正好相同,于是交融,不分彼此,气体和液体的特性混淆了。
超临界水冷堆,冷却剂的出口温度可以达到五百度,这个温度在反应堆中已经算是高的了,所以可以提高热电的转化,更好的利用铀燃料。
关于这项技术早在二十一世纪初就开始了,比如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法国、俄罗斯、韩国都相继开始。
中国算是比较晚的,在2003年才开始启动研发,如今这一块的研究也有很大的突破。
快中子堆这种核反应堆也叫快堆,指的是由快中子引起链式裂变反应,从而释放出热能。
这种反应堆最大的优势是增殖。
增殖的字面意思增加繁殖,放在快堆中的意思就是提高核燃料的利用率。
简单说,在天然的铀矿中,铀235只有0.714%。
那么在一般的热中子反应中对于铀资源的利用率只有1%到2%。
这样产生的核废料不仅污染严重,也在严重浪费核燃料。
而快堆可以做到将丰都为99.2%铀238转化成钚239,这就让核燃料不断的增殖,从而将铀资源的利用率最少提高60%。
这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先明确一点快堆中能够转化出热能的核材料是钚239。
那么在钚239进行裂变的时候,就会释放出快中子,而快中子被外围的铀238吸收,铀238就会转变成钚239。
这样就会形成一个闭环,钚239裂变放出热量被利用,而它裂变之后产生的中子又将铀238不断的变成钚239,关键再生的速度高于消耗的速度。
在这种循环中铀238就会不断的被消耗,从而达到深度利用。
根据推算,目前世界上的铀资源如果按照老型号的反应堆消耗,全球的铀资源只能让人类使用几十年。
但换成快堆的话,可以延续千年之久的使用时间。
目前快堆又细化出三种类型的堆芯。
气冷快堆、钠冷快堆、铅冷快堆。
气冷快堆了解了前文知识,也能推断出来,这种快堆使用的冷却剂是氦气。
而钠冷快堆,理所当然使用的是钠作为冷却剂。
那么为什么要使用钠作为冷却剂呢?
用液体或者气体作为冷却剂可以理解,利用固体很多人难以理解,尤其是使用钠这种金属。
其实钠有着很高的高导热系数,让它具备比水还要高一百三十倍的热传导能力。
再有钠具备低中子吸收率。
这两个特点,就可以让反应堆的堆芯熔化降一个大台阶。
关键钠还不会腐蚀钢材料,还可以和核燃料进行兼容。
不过钠有一个缺点,会和空气会发生自然,甚至和水反应能爆炸,所以这种反应堆的关键是密封。
中国是第八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已经在2000年的五月份开工建设此类反应堆,于2011并网发电。
铅冷快堆
它和钠冷快堆有相似之处,利用铅作为冷却剂。
同样利用了铅的热传导能力,不同的是铅的密度高,可以作为屏蔽伽玛辐射的材料,同时对中子来说是透明的。
而且铅和钠比较起来属于惰性金属,不和空气、水发生反应。
在2016年,中国的麒麟一号就是铅冷快堆。
最后就是熔盐反应堆。这种反应堆以高温液体熔盐作为冷却剂,目前也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了,其中最出色的就是钍基熔盐堆。
钍基熔盐堆也是很多国家着重研究的方向,但在这个方向上,中国走在了世界前列。
前文提到中国在甘肃武威已经投入运行了,其他国家还没有走到这一步。
那么钍作为核燃料有什么优势呢?
其一是在地球上钍的储量是铀的三到四倍,尤其是在中国钍和铀的储量之比是6:1。
所以钍基反应堆对于中国来说,是非常诱人的,能够摆脱对铀的依赖,避免被卡脖子。
其二,钍作为燃料要比铀更加的高效。
比如中国在武威建成的这座钍基反应堆,功率不高只有两兆瓦,但可以为一千家庭提供电能的需求。
其三、就是前文中提到的安全。
钍基反应堆中使用的是熔盐,不是水,所以它可以在沙漠这种缺水的地方进行工作。
其四、钍基反应堆产生的核废料,要比传统的反应堆少之又少,安全性能再进一步。
其五、钍基反应堆可以实现小型化。
小到可以放在房间里,安装在汽车上。
这就了不得了,因为钍基反应堆的安全性,所以小型化之后,推广民用就很有意义了。
最后再说一条消息,中国将在2030年之前,再建造一座钍基反应堆,这座反应堆可以为十万居民提供用电量。
太长了,太多了,重点不突出,费神
希望是真的
其实都是实验性质的,都在试验中,推广还有一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