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的书记介绍我认识了一位老学长,40岁的年纪已经是一线券商的部门总了。我顺便请教了一个问题:“一个公司、企业,或者政府、党派,到底是什么人在往上走,什么人止步不前?”
这个我年轻的时候很困惑。家里有大舅大爷,有的说要勤勤恳恳劳动,有的说啥都得靠关系,有的说就是比谁更阴险。那么多号称自己“看透了”的人,长篇大论。每每如此,我似乎学到很多,但在实践中又没啥能实操的,毕竟——大爷只说了要阴险,却没说怎么阴险。
不过实操了估计也没啥效果,因为再怎么说——大爷自己一辈子也没混出名堂,不然大道理完全可以开讲座而不是讲给一个四六不懂的晚辈。
1.
我第一次开口问老学长是在餐桌上,他没有给出最后的答案。
那是2017年,东北财经大学70年校庆。学校召集了毕了业的老学长和小学长,老学长是毕业十年以上德高望重的请回来镇场子的,小学长是毕业两三年回学校当苦力的。
我被分配给了这位老学长当苦力。

说是做苦力,其实也是另旁人羡慕的,只有自己知道自己接下来一周都要熬夜给老学长做PPT,但是别人看的都是你年纪轻轻就可以跟券商大佬坐一桌。这点上来说,财经学校有些病态,他们总期待天上掉下来的机会越多越好,却从来不觉得自己该成为一个有准备的人。总觉得和大佬一桌吃饭似乎就能成长一样。
书记不例外。书记觉得只要带我和老学长吃个午饭,那就是无上荣光,我就该做牛做马。
我也不例外。能吃上这顿饭,我也觉得无上荣光,不就是做PPT嘛?
天呐,财经学校。以后我儿子还是别学财经。
2.
既然能和大佬吃饭,我就把我的问题问了出来:“一个公司、企业,或者政府、党派,到底是什么人在往上走,什么人止步不前?”
大佬回答的很快,他说:“要把工作当事业来干。我见过很多人说‘最近想平衡一下工作和生活’,基本这就是他们止步不前的转折点了。”
这句话邦得敲了我一下,我才工作不久,那个时候加班很多,我还期待未来有机会能够平衡工作和生活。结果老学长的一句话,让我的梦想似乎变得遥遥无期了。
当然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他的条件反射,作为部门领导,他可以不过脑子的给员工灌下一碗让其努力工作的鸡汤。
何况当着不止一个人的面,怎么可能传真经呢?
切记,取经第一次拿的一定是无字经。
3.
这一周,每天晚上先加班把自己的工作做完。工作之余就按照老领导的讲稿为他做物料,第二天上午抽空电话对一对思路。一来二去,不算熟识,也算拉近了距离。
最后一个晚上备战,我们到学校找了个教室,一起对着电脑做了最后的修改。最后的修改呢,基本就是“这里居中”、“这里对齐”、“这里你要黄金分割”,每个点位改不超过三个像素。用书记的话说:“领导最后要是只改你的排版,那就是表扬你做得好。”
大功告成,保存文件,微信转发,扣上笔记本电脑。
我还是把这一周堵在心头的话问了出来:“工作和生活真的没法平衡吗?”
老学长:“啊?啥?”
4.
“哦,你真的想问啊。”原来他早忘了那顿午饭说了些什么,当时或许只是陪老恩师应付一下愣头青小崽子们,吃饭的时候都没激活大脑,一根脊椎的反射性应答就把我们打发了。
可能是我这几天的努力感动了老学长,亦或是只有两个人的场合可以说话放得开,在或者是深夜是人容易放松警惕的时候。
老学长的一句话改变了我的是世界观:“向上的路有且只有五条,阅、伐、功、劳、勋。”
改变世界观是后话,当时我的回复是:“您等会,哪五个字?”
5.
最低级,确也是最简单的路是阅。即,时间累积。
这并不需要多勤劳,甚至也不强调经验。比的只是个时间长短,哪怕总结为“资历”都有些抬高这条路的门槛了,真的就是最简单的天数的累积。
而有些位置,就是要放一个阅久的人,一来顺承合理,二来能够服众。这无关个人努力,只是人类社会的组织架构使然。
如果自己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把握,就在年轻的时候找一个好赛道、稳定的公司,一直一直苟下去,最后也能有自己的晋升通道。
6.
再高一点的,大部分普通人在竞争的,是伐。即,赏罚规则下的努力。
用现在的职场语言叫KPI。能够优秀的完成组织制定的赏罚规则,就有机会先人一步取得晋升机会。这虽然也需要一些个人素质支持,但是要清醒的认识到,这个等级下的竞争是只看纸面结果的。
不是只看结果,是“纸面”结果。这有两种极端情况,其一是,一个人完全没有做出正确的努力,但是运气很好KPI因为各种环境因素自己达成了;其二是,一个人甚至没有做出正确的结果,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在落到纸面上的时候被美化了。
因此在这条竞争的路上是最多元的,所谓的关系户、背景硬,或者投机取巧者其实都在这里,并且不论如何是不入流的旁门左道。但既然想在伐的赛道上拼,正人君子也得接受兵不厌诈。反过来说,这条赛道也最公平,任何人都可以用任何方式到达终点,十年寒窗、三代经商、舍命一搏,来者不拒。
如果因为被旁门左道比了下去,不去修炼自己反而大谈特谈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那么就是在这个赛道不得要领。他们有些应该回到第一个赛道拼阅历,另外有些英杰其实应该提升自己进入下一条赛道。
7.
第三条赛道是99%的人的天花板,是功。即,发挥专业能力。
这里开始,所有已经探明的明文规则都已经失效了。可以用语言描述的方向几乎都无法指引你的前进。科研人员探寻认知边境,商务人士探索新兴产业需求,政府官员探寻改革高效的行政路线。
因为社会里面大部分的事情都是重复劳动,其实并不真的需要很强的个人专业技能。而闯进未知领域还知道自己的方向,那就需要很强的专业技能,并且要有很强的信念。因为在圆满完成之前,所有人都会说这件事情不可行,并且会逐渐放弃对你的支持。只有在你成功的那一刻,才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这是一条没有竞争对手的赛道,想要走这条路,只是自己的判断力和意志力互相竞赛。
也只有这条路,是可以违背习惯、规则、道德、和部分非关键法律的。习惯、规则、道德、法律是可以根据你的成果做修改的。
举个例子,原本客服部门是受理投诉的,有个领导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抽调了一部分客服人员做高端客户的营销,并产生了客观销量。根据旧的公司制度,这个客服部是不可能分到利润的,但是因为事情做成了,这个部门第二年就以销售部门的方法考核和激励了。
8.
第四条高级的路,是劳。即,言辞。
讽刺的是,它虽然叫“劳”,这条路却比上一条轻松很多。然而善言辞的人,只用一个“劳”字来概括自己的作用,却让自己爬到了专业能力探索边界的人的上面。你觉得这件事情合理吗?
如果觉得不合理,那么你就应该在第一二条赛道好好努力。如果能立刻明白其中妙处,那就有机会探索第三四条较为高级的赛道。
语言是最高级的劳动。至少近5000年来,没有打破这个规律。
一个人独自生产大头针,一天可以生产20枚。
如果安排5个人,一人拉丝,一人拉直,一人斩断,一人磨尖,一人收尾,那么平均每个人一天生产了4800个大头针。
如果把这条经验用语言传播全国,整个行业都会有颠覆性改变。
如果把流水线经验传播各行各业,整个国家的生产力提升足够让每个国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知识的传播靠的是语言,它完全可以就这么简单。没有人规定高级的道路必须要比低级的道路难,第四级的道路就是比第三级的简单、安全、有效。
而怎么打磨言辞?同样是喉咙发出声音,有的人可以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9.
最后一条,也是最高级的一条路,是勋。即德。
这个我也没有非常深刻的理解,不过可以用粗浅的理解来描述它,那就是:用自己一生的经验淬炼出的人格、品质、德行,来带领身边的人获得更美好的生活。
小而言之,我们在金融证券行业。我们的股东、领导、下属、同事、甲方、供应商、客户,无一例外的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无一例外地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如果因你的存在,股东对公司的掌控增强,领导的负担减轻,下属的进步路线清晰,同事的配合顺利,甲方的诉求满足,供应商高效供给,客户获得财富。那么会有一只无形的手把你往前推,你需要代表更多人的利益,创造更多的福祉。
不要怀疑,人类构建了社会之后,社会宛若一个巨大的利维坦,它有自己的生命和方向,它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并会选择那些它需要的重要品质放在重要的位置。
大禹是怎么成为首领的?是因为他是勤勤恳恳吗?不是的。
我们记住的是他在鲧治水失败被行刑之后,仍然勇敢接过任务,对族人负责到底的德行。我们记住的是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决心。我们记住的是他在所有经验指向“堵”的时候背离所有已知知识选择了“疏”。大禹这个人的综合品质经得起自然科学的考验,世道人心的考验,最终走出了自己的成功之路。
如果一个年轻人总想着投机取巧,他能在第二条伐的赛道有亮眼的成绩。但是他的境界也就定型了,在他50岁、60岁、70岁的时候,永远没有机会用自己的人格品质接受一次世界的考验了。
人生的路有很多条,每一条都很长,一定不能走歪路。
10.
我的人生是这个时间改变的。
我背住了这5个字:“阅、伐、功、劳、勋。”
是自勉,我知道自己只有伐的水平,既不混资历,也不敢轻易冒进。不断告诉自己,练技能、练内功、练心性。
也是观人,看一个人做什么说什么,就能知道他在哪一层境界上,遇到了什么问题。
大舅和大爷们的人生经验,不再是传授,而是对他们所处境界的自白了。
11.
但是,我觉得老学长有个地方说错了。
这五条路总结的虽然精妙,但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就像老学长说的,社会是一条巨大的蠕虫,它既吞噬百姓,它又何尝不榨干君王,有什么区别?
德高望重,终登大宝。未必就比得上,种了一辈子地,阖家幸福、乐享天伦的久阅老农。
12.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