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最新事件 ■素材:王建军
(本人用第一人称写故事,素材有原型,但情节有所演绎,请勿对号入座!)

我叫王建军,1967年出生在东北向阳村。说起我这一生,最难忘的就是那个1992年的夏天。那时候,我刚从县里的农机厂下岗回来,浑浑噩噩地在村里晃荡。
我妈常说我:“建军啊,你都25了,也该找个对象成家了。”可我那会儿心里烦躁得很,每天不是在村口的大槐树下躺着,就是去村头的小卖部买两瓶啤酒,靠喝酒来打发时间。
要说我们向阳村,虽说不大,可也有四五百户人家。村子三面环山,一面临水,风景倒是不错。我家住在村子的西头,紧挨着一条小溪,溪水潺潺,夏天的时候,蛙声一片,倒也清净。
那年六月的一天,天气闷热得很,我正躺在槐树下纳凉,忽然听见村里人喊:“下雨啦!下雨啦!”抬头一看,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这雨来得又急又猛,我赶紧往家跑。
跑到半路,远远看见李寡妇家的房顶上有个人影在晃动。李寡妇叫李秀兰,32岁,和我是邻居。她男人三年前出车祸走了,留下她和一个4岁的女儿李小雨相依为命。平日里,李秀兰为了养活女儿,又是种地又是做工,能干得很。
“哎呀,不好!”我听见李秀兰在屋顶上惊叫。这雨越下越大,我看见她正手忙脚乱地往屋顶上铺油毡布。那油毡布被风吹得“啪啪”作响,眼看就要被掀翻了。
“秀兰嫂子!你快下来!”我冒着大雨跑过去喊道。
“建军啊,我家房顶漏水,我得把油毡布铺好啊!”李秀兰顶着大雨喊道。
我一看这情况不对,这么大的雨,屋顶又滑,万一摔下来可就麻烦了。我二话不说,抄起院子里的梯子就往上爬。
“你别上来,危险!”李秀兰急得直跺脚。
“你一个人忙不过来,我来帮你!”我说着已经爬上了房顶。雨水顺着头发往下流,衣服全都湿透了,可我顾不上这些。
我和李秀兰两个人合力,终于把油毡布固定住了。这时候,我才发现李秀兰的房顶漏得厉害,好几处瓦都碎了。
“秀兰嫂子,你这房顶得好好修修了。”我一边往下爬一边说。
“是啊,可是。。。。。。”李秀兰欲言又止,我知道她是没钱修理。
这时候,四岁的小雨从屋里跑出来,奶声奶气地喊:“妈妈,房子漏水了!”

看着李秀兰焦急的样子,我心里一阵难受。这个女人,自从丈夫走后,一个人带着孩子,日子过得确实不容易。
“秀兰嫂子,明天我帮你修房顶吧。我在建筑工地干过活,会修。”我说。
李秀兰愣了一下,随即摇头:“这怎么好意思?你还要找工作呢。”
“没事,我这不是正好闲着嘛。”我笑着说,“再说了,咱们是邻居,帮忙是应该的。”
就这样,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带着工具来到李秀兰家。那时候的农村,修房顶用的都是最简单的工具:锤子、钳子、几块油毡布,外加一些木板和草绳。
我刚爬上房顶,就听见院子里传来小雨的声音:“王叔叔,你小心点啊!”
我朝下看了看,只见小雨穿着个粉色的小碎花裙子,扎着两条羊角辫,正仰着小脸看我。那模样,可爱极了。
“放心吧,叔叔不会掉下去的。”我笑着回答。
整整一上午,我都在房顶上忙活。虽说是六月天,可太阳毒辣得很。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衣服都湿透了。中午的时候,李秀兰叫我下来吃饭。
“建军,你快下来歇会儿,我煮了面条。”
我从房顶上下来,只见桌上放着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面条,上面还卧着两个金黄的荷包蛋。这在那个年代,可是难得的好饭食。
“哎呀,嫂子,你太客气了。”我有些不好意思。
“你忙活了一上午,得吃点好的。”李秀兰说着,又给我倒了一杯凉白开。
我低头吃面,心里却觉得暖暖的。这面条,软硬适中,荷包蛋也煎得恰到好处,这李秀兰的手艺确实不错。
“王叔叔,我妈妈的面条好吃吗?”小雨坐在我旁边,眨巴着大眼睛问我。
“好吃,特别好吃!”我笑着回答。
“那你以后经常来吃呗!”小雨天真地说。
李秀兰连忙说:“小雨,别胡说。”
我看见李秀兰的脸一下子红了。说实话,在那个年代的农村,寡妇家的名声最是经不起议论。我也有些尴尬,赶紧低头扒拉面条。
吃完面,我又上了房顶。直到太阳落山,才把房顶修好。虽然累得满身是汗,但看着修好的房顶,心里还是挺高兴的。

“建军,今天真是太谢谢你了。”李秀兰站在院子里,抬头对我说。
“嫂子,咱们是邻居,这都是应该的。”我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说。
从那天起,我就经常去李秀兰家帮忙。种菜的时候帮着浇水,收玉米时帮着掰,修水井时帮着打水。慢慢地,村里人开始议论纷纷。
“你们看见没有,王建军天天往李寡妇家跑。”
“可不是嘛,这大小伙子,成天往寡妇家钻,像什么话?”
“我看啊,这两个人准有一腿。”
这些闲言碎语,很快传到了我爹妈耳朵里。一天晚上,我刚从李秀兰家帮完忙回来,我妈就把我叫到堂屋。
“建军啊,你这是要干啥?”我妈板着脸问我。
“没干啥啊,就是帮帮忙。”我说。
“帮忙?你天天往寡妇家跑,像什么样子?”我妈生气地说,“你都25了,该成家了。我和你爹都给你相中了一个,就是镇上供销社主任的闺女。”
我一听就急了:“妈,我不相亲。”
“怎么?你是不是对那个寡妇有想法?”我妈瞪大眼睛,“你可别犯浑!她比你大那么多,还带着个拖油瓶。你要是敢跟她好,我跟你爹就不认你这个儿子!”
我低着头不说话。说实话,我对李秀兰,确实有那么点想法。虽说她年纪比我大,可人长得漂亮,性格也好,把日子过得井井有条。最重要的是,她那双眼睛里,总是透着一股坚韧和温柔。
可我也知道,在那个年代的农村,这样的事情是不被接受的。
第二天,我又去了李秀兰家。刚进院子,就看见李秀兰在菜园里摘辣椒。看见我来了,她明显有些慌乱。
“建军,你。。。。。。你怎么又来了?”她低着头问。
“嫂子,我来帮你摘辣椒。”我说。
“不用了,我自己能行。”李秀兰说,“建军,你以后。。。。。。以后别来了。”
我愣住了:“为什么?”
“村里人都在传闲话,对你名声不好。”李秀兰抬起头,眼圈有些发红,“你还年轻,该找个合适的姑娘成家。我。。。。。。”

她没说完,转身就往屋里走。这时候,小雨从屋里跑出来,一把抱住我的腿:“王叔叔,你是不是不要小雨了?”
我蹲下身,摸了摸小雨的头:“叔叔怎么会不要小雨呢?”
“那你为什么不来了?”小雨的大眼睛里噙着泪水。
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时候,李秀兰走过来,拉住小雨的手:“小雨,王叔叔要去城里工作了,以后就不能经常来了。”
我看着李秀兰,她避开我的目光。我知道,她是在给我台阶下。
从那天起,我真的不再去李秀兰家了。没过多久,我爹妈给我安排了相亲。对象是镇上供销社主任的女儿,比我小两岁,长得漂亮,家境也好。可是我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终于有一天,我做出了决定。我收拾了一个小包袱,趁着天没亮,就往南方去了。那时候,南方刚开始搞改革开放,听说那边机会多。
临走的时候,我特意绕到李秀兰家门口。天还没亮,院子里静悄悄的。我在门口站了好久,终究没敢敲门。
“秀兰嫂子,小雨,你们要好好的。”我在心里说了一句,转身走了。
南下的路上,我遇到了不少和我一样的打工者。大家都怀着改变命运的梦想,前往那个充满希望的地方。
刚到深圳的时候,我什么活都干。扛水泥,搬砖头,看工地。那时候的深圳,到处都在建房子,工地上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我从最底层的小工做起,慢慢学会了各种建筑技术。
后来,我认识了一个工地上的包工头。他看我做事踏实,手艺也不错,就带着我一起干。慢慢地,我也学会了接工程,管理工人。
转眼间,二十年过去了。我在深圳站稳了脚跟,开了一家建筑公司。虽然规模不大,但也算有了自己的一番事业。这些年,我一直没回老家。倒不是不想回,而是不敢回。我怕看到李秀兰和小雨,怕面对那些未完的往事。
2012年春节,我终于鼓起勇气回了老家。二十年不见,村子变化很大。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房子。走在村里,我几乎认不出来了。
我先回家看望父母。这些年,他们的态度软化了不少。见我事业有成,也就不再提从前的事。我打听了李秀兰的情况,听说她把小雨培养成了大学生,现在在省城工作。
“秀兰那个寡妇,这些年把日子过得不错。”我妈说,“她把闺女教育得好,小雨大学毕业后,在省城一家大公司上班,听说还是什么经理呢。”
听到这些,我心里暖暖的。看来这些年,她们母女俩过得还不错。
过完年,我回深圳后,公司准备扩大规模,需要招聘一批管理人员。一天,我在面试求职者的时候,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李小雨。

当她推门进来的时候,我的心跳漏了一拍。二十年过去了,那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已经成长为一个亭亭玉立的姑娘。她穿着干练的职业装,举手投足间透着自信。
“您好,我是李小雨。”她礼貌地说。
我强忍着内心的激动,开始例行面试。从她的简历上看,这些年她确实很优秀。重点大学毕业,还有海外留学经历,在省城一家外企做到了部门经理。
“你为什么想来深圳发展?”我问。
“我觉得深圳机会更多,而且。。。。。。”她顿了一下,继续说道,“而且我妈妈一直想搬到南方来住。”
听到她提起李秀兰,我的心又是一阵悸动。
“你妈妈。。。。。。”我欲言又止。
“我妈妈很想见您。”小雨突然说。看我惊讶的样子,她笑了,“王叔叔,您以为我认不出您吗?虽然您现在头发白了不少,但那双眼睛,我一直记得。小时候,每次您帮我们干活的时候,都是这样温暖的眼神。”
我一时语塞,眼眶有些发热。
“其实,这些年妈妈常常提起您。”小雨说,“她说,您是她这辈子遇到的最好的人。要不是村里的闲言碎语,要不是顾忌您的名声。。。。。。”
小雨没有说完,但我明白她的意思。那些年,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我也在想,如果当初我再勇敢一些,再坚持一些,结局是不是会不一样?
第二天,我收到了一个意外的来访者。是李秀兰托人带来的信。信不长,只有薄薄的两页纸,字迹有些潦草,像是写得很急。
“建军:
二十年了,我一直想给你写这封信,可总是下不了笔。这些年,我和小雨过得还不错。小雨争气,不但考上了大学,还出了国。每次看到她有出息,我就在想,如果你在就好了。
记得那年你帮我修房顶的情形吗?那时候屋外大雨瓢泼,你却在屋顶上忙活了一整天。我给你煮的那碗面条,你说很好吃,其实不过是普通的阳春面,只是我特意加了两个鸡蛋。
那些年,村里人说闲话,我怕连累你,才故意疏远你。后来听说你去了南方,我既替你高兴,又很是心疼。这些年,我一个人带着小雨,虽然辛苦,但心里总有一个念想,那就是有朝一日能再见到你。
小雨从小就记着你。小时候常问:‘妈妈,王叔叔什么时候回来?’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她,只能说你去南方打工了。现在小雨长大了,她知道了我们的过往,她说要去深圳找你。
建军,我知道这样说可能不合适,但我还是想说:小雨这孩子,从小就喜欢你,把你当成父亲一样。如果可能的话。。。。。。”
信到这里戛然而止,后面的字迹有些模糊,像是被泪水打湿过。

我拿着信,站在窗前发呆。窗外是深圳的夜景,高楼大厦霓虹闪烁。二十年了,物是人非,可有些情感,却一直没有变。
第二天,我给小雨打了电话,让她来公司上班。很快,她就在公司站稳了脚跟,工作能力得到了所有同事的认可。
渐渐地,我发现自己越来越离不开这个姑娘。她身上有李秀兰的影子,既能干又温柔,对人总是笑眯眯的。更重要的是,她勤奋好学,处处为公司着想。
一天下班后,小雨提出要请我吃饭。她带我去了一家本地小店,点了一碗阳春面。
“王叔叔,这是我妈妈教我的做法。”小雨说着,往面里打了两个荷包蛋,“她说,这是您最爱吃的。”
我看着面前的阳春面,一时间百感交集。二十年前的那个雨天,那碗热气腾腾的面条,仿佛就在眼前。
“小雨,你觉得。。。。。。”我欲言又止。
“叔叔,您不用说了。”小雨笑着说,“我知道您和妈妈的事。这些年,妈妈虽然没有明说,但我知道她心里一直有您。”
我深吸一口气:“那你觉得。。。。。。”
“我觉得您应该再勇敢一次。”小雨说,“二十年前,您选择离开。现在,该回来了。”
就这样,在小雨的撮合下,我和李秀兰重逢了。二十年过去,她的头发有些花白,但那双眼睛依然那么温柔。
“建军,这些年,你受苦了。”她看着我,轻声说。
“秀兰,对不起,让你们母女受委屈了。”我说。
她摇摇头:“都过去了。重要的是,你回来了。”
一个月后,我和小雨订婚了。李秀兰含着泪祝福我们。她说:“这是最好的安排。小雨从小就把你当父亲,现在,你终于要真的当她父亲了。”
婚礼那天,我特意让厨师给每位宾客都准备了一碗阳春面,上面飘着两个金黄的荷包蛋。
看着幸福的小雨,看着含笑的李秀兰,我知道,生命中有些缘分,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那些年,我们错过了的幸福,现在终于可以重新开始。
二十年前的那场雨,那碗面,那些未尽的话语,终于在时光的长河里,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