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队储能项目顺利推进

彬彬评商业 2025-03-20 16:35:35

中国能建的储能大棋正稳步落子!

起点锂电获悉,3月18日中国能建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旗下公司中能瑞新厦门储能项目正在顺利推进,其中一期项目投资17亿元用于研发生产储能电芯、电池包、系统集成产品等;该公司的无锡项目同样计划生产储能电芯和集成产品业务,正在前期推进中。

中能瑞新成立于2022年,为中国能建储能电芯项目的推手,其股东分别为中国能建、贝特瑞、安瑞创新,三者分别持股51%、15%、34%。

该公司重视研发,现有锂电池领域核心专利超110个,研发中心位于深圳,厦门、无锡分别设置生产基地。中能瑞新研发的储能电芯循环寿命可达12000次,并顺利通过针刺测试及“全生命周期”热失控测试,容量也逐步从306Ah到314Ah迭代升级。

中能瑞新厦门生产基地计划打造30GWh年产能,项目分三期,一期产能为5GWh,投资19亿元,总建筑面积约29万平方米;无锡方面则主要生产铝壳方形储能磷酸铁锂电池,投资约180亿元规划产能40GWh,除此之外中国能建还同无锡市惠山钱桥绿色航运产业园区和科教城产业片区项目签约,总计约450亿元。

中国能建的“大手笔”

看准储能赛道,就坚定不移的去布局,中国能建正在用行动向业内证明国家队实力。

日前该集团宋海良也针对布局储能计划进行了回应:“目前储能和氢能等新型能源正加速发展,未来将成为中国能建的核心。”进一步肯定了中国能建积极转型的决心。

中国能建只是央国企转型的一个缩影,随着储能市场的走红,五大六小两网两建全都在积极的布局。

但这些公司并不是只有竞争关系,而是根据自己的老本行进行侧重点开发,例如五大六小企业主要涉及储能项目投资和技术支持;两建则是具体执行建设的主要环节;两网涉及储能系统集成和数字化运营部分。

投资建设运营一条龙,央国企的储能路线已经有了清晰规划。

这其中,中国能建尤为瞩目,因为2024年该公司新签储能相关合同已达到5553.45亿元,占合同总额近四成,成立至少二十余家储能相关公司,并与宁德时代和贝特瑞等多家企业联手,打造属于自己的储能版图。

今年开年中国能建就接连中标储能项目5个,合计规模超2GWh,中国能建的出海速度也非常快,例如新加坡裕廊岛项目、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州奥兹150MW/300MWh新型储能项目、澳大利亚南澳洲Templers新型储能离岸EPC项目、马来西亚赛京卡特60MW储能电站等。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中国能建在新能源领域的研发投入已经占总体研发支出六成,技术的支持才是中国能建能在新领域如履平地的根本保障。

2025年国家队布局储能前瞻

2023年开始,国家队瞄准储能赛道进行转型,那一年国家管网/南网储能/广州国资等纷纷出资宣布布局,另有相关政府单位例如常州市政府也在那一年大力扶持新能源集团发展。

去年11月份以来多家央国企业陆续发布2025年储能集采公告,总体规模超50GWh,电芯、PCS以及储能系统为采集重点,其中中国电建计划16GWh跃居榜首。从招标类型来看储能系统招标量最大,其次是电芯招标,还有储能变流器硬件采购等。

通过招标数据可看出,单次集采量越来越大,好几家企业都超过了10GWh,企业投标数量也越来越多,并且报价多低于0.5元/Wh。

竞争者多,对投标者的要求就会水涨船高,目前想获得央国企项目的储能企业门槛一般是需要优秀的自研能力、三年内所承包项目无热失控现象发生、供货不低于1GWh、单个项目规模100MWh以上经验者优先等。

虽然现在内业TOP 10企业大多都推出了600+Ah储能电芯产品,但314Ah电芯依旧是主流需求,且呈现出爆发趋势,2025年招标要求还是以280Ah电芯容量,整体质保5年为底线。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电力集团的央国企,其他领域的央国企也在积极进入赛道,例如石油化工类、盐业集团、钢铁类、机械交通类、船舶风电类等,国家队实力雄厚,战略眼光长远,“有耐心”的建设也必将带来长久的利润收获。

0 阅读:47

彬彬评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