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对中国出口产品加征关税,并从34%提升至145%,虽然川普现在快扛不住了,但不能否认的是中美之间的关税战已经全面升级。这无疑将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商品拒之门外,同时也引发了国内民众对于可能产生影响的担忧。实际上,中美关税贸易战对普通民众的影响是深远且多方面的,尤其是在以下4个个方面特别明显,让我们一口气看完:

01 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关税增加直接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升。由于美国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涉及多个领域的商品进口,因此这一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国内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选择。具体来说,以下几个方面将受到显著影响:
农产品价格上涨:美国是中国农产品的重要进口来源国,包括大豆、玉米、猪肉等。随着关税的增加,这些商品的价格将不可避免地上涨。例如,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一直很大,其价格上涨将直接影响国内养殖业和食品加工业的成本结构。

乳制品及电子设备价格上涨:美国也是中国的乳制品、电子设备及医疗设备的重要供应国。这些商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广泛,价格上涨将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力和生活质量。特别是对于那些依赖进口奶粉的家庭来说,成本负担可能会显著增加。
高档汽车价格上升:美国高档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占有一定份额,随着关税的增加,这些品牌的价格将上涨。对于计划购买或更换汽车的消费者来说,这将是一个不小的经济负担。
原材料和零部件价格上涨:中国的一些制造企业需要进口原材料、零部件和包装材料。随着关税的增加,这些企业的成本将上升,进而影响到产品的最终售价。这将导致消费者在购买这些产品时面临更高的价格。

02 就业市场波动与收入减少
在贸易战升级的背景下,中美之间的关税增加直接影响了出口企业的成本结构。由于商品对外竞争力被削弱,这些企业的订单量明显减少,为了维持运营,裁员和降薪成为企业应对困境的主要手段。这导致不仅出口企业的员工面临收入减少或失业的风险,而且招聘需求也大幅减少,加剧了当前严峻的就业市场压力。
一方面,出口企业是贸易战中的直接受害者。随着关税的增加,这些企业的产品成本上升,国际市场的价格优势被削弱,订单量急剧下降。为了维持运营,企业不得不采取裁员和降薪等措施,导致员工收入减少或失业。这些企业的招聘需求也大幅减少,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市场的压力。
另一方面,除了出口企业本身,那些为出口生产企业提供原料、零部件、包装材料的企业也会受到贸易战的冲击。这些企业的订单减少,导致收入减少或转岗,招聘需求也相应萎缩。这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使得整个产业链上的员工都面临就业和收入的不稳定。

03 进口商品价格上升与消费需求萎缩
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导致中国采取对等的反制措施,这对国内带来了通胀压力。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如猪肉、大豆、进口奶粉等,这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需求。在部分商品价格上涨的情况下,消费者可能会寻找替代品或减少消费数量,从而导致消费需求进一步萎缩。
一方面,贸易战导致进口商品的成本增加,进而推高了这些商品在国内市场的售价。例如,原本受欢迎的进口车厘子因价格上涨而销量减少。这种价格上涨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也影响了整个消费市场的活跃度。

另一方面,面对进口商品价格上涨的压力,消费者可能会寻找替代品或减少消费数量。例如,原本喜欢购买进口奶粉的家庭可能会转向国产奶粉或其他品牌的奶粉。这种需求变化不仅影响了特定商品的销售,也影响了整个消费市场的需求和结构。
此外,在贸易战的影响下,国内消费市场本已低迷。进口商品价格上涨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消费者在购买进口商品时更加谨慎,导致整体消费需求进一步萎缩。这影响了企业的销售业绩和盈利状况,也影响了整个经济的增长潜力。

04 国内房地产市场冲击
贸易战通过影响出口企业,进而对就业市场产生连锁反应,最终传导至房地产市场。其具体表现以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贸易战导致出口企业面临关税增加、订单减少等挑战。这些企业为了维持利润,不得不采取裁员、降薪等措施。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19年贸易战期间,中国出口总额连续数月下滑,部分出口企业因无法承受压力而倒闭或裁员。
另一方面,出口企业的裁员和降薪直接影响到就业市场。根据中国就业研究所的数据,2019年,中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较上一年有所下降,部分行业如制造业、纺织业等受贸易战影响较大,就业岗位减少明显。失业和收入下降使得部分家庭减少了购房意愿,购房需求下降。

此外,购房需求的下降直接影响了房地产市场的销售。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有所下滑。其中,改善型购房需求下降尤为明显,因为这部分家庭在收入减少或失业的情况下,更难以承担购房的高额成本。同时,炒房客也开始抛售房产以规避风险,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调整。
当然,中美之前的贸易战还加剧了楼市调整进程。在需求下降和供应过剩的双重压力下,房价出现下跌趋势。特别是在一些三四线城市和房地产热炒地区,房价调整幅度更大。此外,房地产开发商也面临融资困难、销售不畅等问题,部分房企甚至面临破产风险。

05 关税战带来的契机
贸易战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其影响并非全然负面,尤其为中国的经济转型和国际贸易市场多元化提供了契机。
一、中国可以借此机会开拓新的国际贸易市场
尽管贸易战导致中国对美出口受到严重冲击,但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其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仍然具有强大的竞争力。此时,中国可以加强与欧盟、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通过多元化的市场布局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例如,欧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庞大的市场需求为中国商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东盟国家作为新兴市场的重要代表,其经济增长迅速,消费需求旺盛,也是中国值得重点开拓的市场。通过加强与这些地区的贸易合作,中国不仅可以降低对美贸易战的损失,还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其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

二、贸易战迫使中国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和产业升级
长期以来,中国依赖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制造业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然而,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这种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持续。贸易战作为一个外部压力,促使中国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步伐。
具体来说,中国需要逐步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高端制造业、高科技领域转型。这需要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同时,还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产业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通过这些措施,中国可以逐步摆脱对低附加值产业的依赖,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一方面,产业升级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这可能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和市场风险。另一方面,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地缘的复杂化,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多变。然而,正是这些挑战和机遇并存的环境,促使中国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步伐。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中国可以逐步掌握更多核心技术,提高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话语权。

06 面对关税战的升级,普通家庭应该如何应对?
在贸易战升级的大背景下,普通家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家庭应做好财务规划、消费决策和投资策略。以下是我们针对普通家庭的三点建议:
一、转向性价比较高的国产商品
在贸易战升级的背景下,进口商品的价格可能会上涨,导致家庭购买进口商品的成本增加。因此,家庭应逐渐转向性价比较高的国产商品,以降低生活成本。国产商品在质量、性能和价格等方面都有较大的优势,可以为家庭节省不少开支。此外,选择国产商品还可以支持国内产业,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具体操作上,家庭可以关注一些国产品牌的高质量产品,如家电、服装、日用品等。在购物时,可以先比较不同品牌、不同产品的性价比,再做出决策。此外,还可以利用一些购物节、促销来购买所需商品,以获取更多优惠。

二、谨慎投资股票、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
贸易战升级会导致国内经济、投资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在这种环境下,投资股票、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需要更加谨慎小心,以避免本金蒙受重大损失。股票和基金的价格波动较大,易受市场环境和政策影响,而银行理财产品虽然相对稳定,但也存在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具体操作上,家庭应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了解投资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在投资前,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评估,选择信誉良好、风险较低的投资产品。此外,还可以采取分散投资的策略,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的产品、行业和地区,以降低整体风险。

三、量力而为购房避免投资购房
对于刚需家庭来说,购房是一项重要的决策。在贸易战升级的背景下,房价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家庭在购房时应量力而为,每月偿还房贷应占家庭总收入的30%左右。这样可以确保家庭在偿还房贷的同时,仍有足够的资金应对其他生活开支和突发情况。
对于投资购房来说,未来房价下行压力大。在贸易战升级的背景下,投资购房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和经济压力。因此,现在应避免投资买房,否则很可能会成为接盘侠。如果家庭有购房需求,可以考虑租赁或者购买小户型、低总价的房产作为过渡性住房。
总之,在贸易战升级的背景下,对我们普通人有4个方面的影响,而我们普通家庭需要做好财务规划、消费决策和投资策略。通过转向性价比较高的国产商品、谨慎投资股票、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以及量力而为购房,特别是要避免投资购房等,来应对挑战和不确定性。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家庭降低生活成本、保护资产安全并实现财富增值的目标。同时也要注意保持理性、冷静的心态面对市场变化和经济压力,不要盲目跟风或恐慌性抛售资产以免陷入不必要的困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