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开国上将许世友非常喜欢喝酒,据说他一顿就能喝五斤酒。
而且,许世友将军还非常喜欢喝茅台酒,据说每天都得来一瓶,每个月所发的工资基本上都拿来买了茅台酒,一生喝过的茅台能够装三四辆大卡车。
在许世友将军去世以后,后世之人为了表达对他的崇敬,在他的坟墓前放了很多茅台的酒瓶。

不过,本文的主角并非许世友将军,而是另外一位开国将军与茅台酒的故事。
这位开国将军就是尤太忠,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
尤太忠曾经是许世友的手下,在许世友去世之后,尤太忠得知中央批准了许世友的土葬要求,尽管中共中央对此多有非议,但尤太忠还是派人到广西购买了两棵百年楠木,直运南京,为许世友制棺使用。
什么样的将军带什么样的兵,大概是受许世友的影响,尤太忠也喜欢饮酒。

不过,尤太忠和许世友在对待酒的态度上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许世友喜欢喝好酒,尤其是茅台,而尤太忠则有酒就行,不论好坏,而且平时只喝最便宜的酒,可谓“抠门”至极。
但是,尤太忠也喝过几次茅台,结果每次都闹出了笑话。于是,他发誓:
“此生再也不喝茅台了!”
是什么样的尴尬导致尤太忠这样发誓?

尤太忠是一个率性正直的人,因为这份正直,他在军界中的地位与评价很高。
新中国成立不久,王近山就因为和发妻离婚而被撤职,由中将降为大校,下放河南农场劳动。在1969年,是尤太忠建议许世友向毛主席提出重新启用王近山的提议。
1969年7月,王近山从河南回南京,当时正值浩劫时期,人人都不愿意与王近山结交,怕惹火上身。但是,尤太忠却在南京火车站深夜迎候王近山。
在浩劫时期,史景班被“造反派”冲击,他的三个女儿都被下放到内蒙古劳动。时任内蒙古自治区革委会主任的尤太忠专程看望其女,并将其调回南京。
1974年,邓小平由江西返回北京。当时邓小平尚未出来工作,仍然遭受“造反派”的迫害。但尤太忠仍然冒险探视,并且对邓小平敬礼,称邓小平“永远是我的老政委”。

尤太忠是一个节俭且豪爽的人,这两个名词用在一个人身上并不奇怪。
尤太忠是一个“抠门”的人。
1971年5月,尤太忠开始担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主任、兼任内蒙古军区政治委员、兼任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可谓内蒙古第一人。
但是尤太忠依然在单位的食堂吃饭,从来没有开过小灶。即便外出到基层考察,面对基层干部的宴请,他也从来不去,并且还会对基层干部进行斥责。
他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深知今天的生活是如何得来的,所以他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甚至很多人认为他过于“抠门”。

但是,他又是一个很“豪爽”的人。
1959年,尤太忠得知母亲病重,所以他回到了家乡河南信阳光山县。
很多人都知道,当时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有很多人饿死。但是在这种灾难面前,当地依然浮夸风盛行。尤太忠当即把自己带回来的现金全部发放给家乡的灾民。

“抠门”的人,往往也是愿意占他人便宜的人。
尤太忠如此“抠门”,平时自然不可能喝茅台酒,但是他可以到别人那里“蹭酒喝”啊!
1972年,当时还在内蒙古的尤太忠得了重病,周总理得知这个消息以后,派人把尤太忠接到了北京,让他在北京接受治疗。
过了大半个月,尤太忠总算好了,也就在这时候,周总理接见了尤太忠。

周总理先是问了尤太忠的身体情况,希望他注意身体,随后就和尤太忠讨论起了内蒙古的相关问题。这一聊,一上午就过去了。
到了饭点儿,周总理宴请了尤太忠。虽然是普普通通的工作餐,但是却有茅台酒。
当时的茅台酒出厂价是两块五,市场价是四块零七分。在现在看来,这价格低得可怜,但是我们要考虑这是1972年,当时尤太忠少将的工资才300出头。虽然尤太忠能买得起,但他毕竟“抠门”嘛,所以平时也很难喝到茅台酒。
馋酒的劲儿上来了,尤太忠不顾身体刚刚康复,喝了三杯。而周总理虽然号称“千杯不醉”,但当时周总理的身体情况也不是太好,再加上下午还有工作,就没有喝酒。

结果,这三杯茅台让尤太忠出了个糗。
次月,尤太忠已经回到了内蒙古,结果却在某一天收到了来自北京的信,中心思想就一句话:
“还钱!”
原来,北京当时刚出台了一项规定,工作餐并不包括酒水,而尤太忠喝了三杯茅台,需要付六毛钱的酒水钱。
尤太忠当时不知道有这项规定,而周总理也忘了这项规定。虽然是周总理宴请了尤太忠,但周总理没喝酒,所以这钱还是得找尤太忠要。
尤太忠闹了个大红脸,赶紧拿出六毛钱,寄到了中央招待办。

不过,这一次并没有让尤太忠太当一回事儿,毕竟是和周总理一起喝酒(虽然周总理没喝),而且价格也能接受。
但是,还有一次喝茅台的经历,可是让尤太忠心疼了好几天。
1973年,尤太忠来北京出差,遇到了老战友李先念。当时李先念是中央政治局委员,是周总理在主持经济工作方面的主要助手,是大家的“财神爷”,“抠门”的尤太忠自然想到让“财神爷”请客。

李先念也很痛快,立刻拉着尤太忠进了饭馆。
李先念点了两个菜,在菜上桌之前就结了账,两人边吃边聊。
聊了一会儿,菜上齐了,但尤太忠却不满意,对李先念说:
“我这好不容易来一趟北京,咱俩好不容易见一次面,怎么说也得喝点儿啊!”
李先念哈哈一笑,说道:
“你这是不宰我一顿不罢休啊!”
说罢就让服务员拿来了一瓶茅台。
尤太忠大喜,心想总算能喝个痛快了。
结果,饭还没吃一半儿,李先念接到一个紧急任务,只好给尤太忠道了个歉,然后自己急匆匆地走了。

尤太忠也没在意,一个人也喝得很愉快。
酒足饭饱之后,尤太忠准备离开,却被饭馆的老板拦住了,让他付3块钱。
尤太忠不解:“先走的那位同志不是已经付过了吗?”
饭馆老板:“他付了菜钱,但这酒钱还没付。”
让“抠门”的尤太忠拿出来三块钱,可着实把他心疼坏了。他甚至在交了钱之后,还想去李先念的单位,找李先念要钱。但一想,这样做也实在太没品了,就没有付诸于行动。
随后,尤太忠就回到了内蒙古。
李先念当时走得匆忙,忘了付酒钱,但事后想起来,还专门到饭馆询问了一下,这才知道尤太忠已经给了。

过了一年,尤太忠和李先念又在北京见面了,两人又到饭馆吃了一顿。
这一次,李先念对尤太忠说:“上一次太失礼了,这一次,你想喝几瓶茅台就喝几瓶茅台!”
结果,尤太忠却点了饭馆中最便宜的酒。
李先念不解,询问原因。
原来,茅台酒当时已经涨到8块钱了,并且,尤太忠两次喝茅台都整出了糗事,所以,他发誓,以后再也不喝茅台了。

他说:
“我宁愿把我的工资都上交给国家,也不会再买茅台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