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航天员大队首任大队长,一生从未上过太空,被授什么军衔?

诗兰谈过去 2024-07-18 15:22:49

1998年1月5日,这一天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被永远镌刻在国家的历史上。中国国家精挑细选了14名卓越的空军飞行员,在北京航天城集结,站在庄严的五星红旗下,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正式成立。

这14位航天员,包括邓清明、聂海胜、杨利伟、吴杰、费俊龙、赵传东、翟志刚、刘旺、景海鹏、刘伯明、李庆龙、陈全、张晓光和潘占春,他们被誉为我国的第一批航天员。

1996年,国家决定启动载人航天工程,军委选派申行运负责首批航天员的选拔、航天员大队的筹备和组建工作。这是一项光荣的任务,14名航天员,包括杨利伟在内,脱颖而出,通过了申行运严格的考核和选拔。

然而,仅仅选拔出这些航天员还不足以完成任务,关键在于如何培养他们的太空能力以及制定学习和训练计划。申行运采取了多项措施,以确保国家的航天员能够胜任太空任务。

在安全方面,他制定了严格的“五不准”原则:不允许外出就餐、不允许节假日私自外出、不允许与不明身份的人接触、不允许暴露身份、不允许抽烟喝酒等。这些规定之严格,虽然严苛,但有助于保护国家机密,减少对航天员的不必要干扰,使他们能够专心致志地投入航天事业。

在学习方面,申行运给予这14位航天员两年的时间来学习超过10门复杂的航天基础理论课程。他深知,这些航天员将面对太空的挑战,因此必须具备扎实的航天知识、理解航天理论和熟悉航天设备。对于之前是空军飞行员的人来说,太空领域的知识几乎是全新的挑战。

在申行运的督促下,这些航天员展现了极大的努力和毅力。航天城几乎成为了一个“不夜城”,他们夜以继日地学习,有时甚至熬夜到凌晨2点,探索轨道力学公式和其他复杂科学理论。这种刻苦精神和毅力显示了他们对航天事业的坚定执着和深厚的责任感。

申行运在训练方面制定了严苛的体能、心理和装备操作训练计划,其中最艰苦的一项是超重训练。在这种训练中,航天员们必须在8倍重力加速度下执行各种抗负荷动作,同时处理信号并回答问题。这种训练非常辛苦,甚至导致了面部肌肉的变形和眼泪的流失。然而,申行运清楚,只有通过这样严格的训练要求,航天员们才能迅速达到完成任务所需的能力。

幸运的是,这些航天员们都经受住了这些非常规的“魔鬼训练”,没有一个人按下红色按钮暂停训练。从1998年航天员大队成立到2003年神舟五号首次载人飞行,仅用了短短的五六年时间。这14名航天员全部通过了航天考核,实现了零淘汰率,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成就。

申行运可以说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杰出领导者和重要奠基人。在他的领导下,我国首批航天员中,除了潘占春、赵传东、陈全、吴杰、李庆龙、邓清明等六人没有进行过太空飞行外,其余的航天员都有太空经验。其中聂海胜和景海鹏甚至多次进入太空。值得注意的是,申行运虽然是航天员的负责人,但他本人没有进行过太空飞行,成为了唯一一位没有太空经历的航天员大队长。

直到2009年,申行运在担任航天员大队长长达13年后,将领导权交接给了自己的学生费俊龙。然而,他的航天生涯并不仅仅局限于领导航天员大队。他还在2003年、2005年和2008年三次率领载人航天乘组前往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完成了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的太空任务。因此,申行运三次获得了三等功,并在2003年被解放军总装备部评为“管理先进个人”。

由于申行运在航天事业中的卓越贡献,国家授予他大校军衔,并享受正军级待遇,这使他成为了唯一一位没有晋升为少将的航天员大队长。他的领导和奉献不仅为中国的航天事业铺平了道路,也为全球太空探索贡献了宝贵的力量。

0 阅读:945

诗兰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