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年邓垦就任副省长,身为兄长的邓小平致电问:哪个给你安排的?

青春诗行无悔 2025-04-07 17:54:37

1931年那会儿,邓小平的亲弟弟邓垦跑到上海去上学了。

这次到上海,邓垦其实还有个事儿得办:那就是去找他的哥哥邓小平。

过了好几个月,兄弟俩这才碰上面。多亏了邓小平的指引,邓垦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决定这辈子都要为老百姓打拼。

邓垦老年时提起过:“我哥哥的革命观念,真的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

邓小平对弟弟既疼爱又严格,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他对弟弟的关爱不言而喻,但在原则问题上,他绝不含糊。毕竟,邓小平一直以来都是个坚守党的规矩,绝不妥协的领导人物。

1981年,邓垦被挑上做了湖北省的副省长,这事儿一传开,邓小平立马就拿起电话,给弟弟拨了过去,想问个明白,到底咋回事儿!

【一、邓垦要参加革命】

1920年的时候,16岁的邓小平踏上了去法国求学的路。那时候,他的弟弟邓垦才9岁大。从小到大,邓垦一直特别崇拜自己这个思想开明、知识丰富的哥哥。所以当邓小平要离家去法国时,邓垦伤心得直掉眼泪,死活不让他走。

在那之后的十一年,邓垦和自家兄长一直没见上面。那时候,邓小平已经是共产党的一员了,他选择不跟家里联系,是为了保护家人。特别是1927年蒋介石反水后,那些反动派更是变本加厉地折磨共产党领导的家人。

邓小平的父亲邓绍昌,因为儿子和家里没了联系,曾有一段时间特别恼火。

在法国时,邓小平为了让弟弟邓垦快点接受共产主义,就悄悄地给他写信,还寄了些讲共产主义的书。他写的信里,不光会问邓垦学习和生活咋样,还会跟他说说自己的革命想法。

那时候,邓垦还年幼,对邓小平讲的那些深奥的革命理论,并不太懂。但多年之后,等邓垦真正走进我们党的大门,他才深刻体会到,当年邓小平的那些话,对他的影响有多么深远,无疑让他更加坚定了投身革命的信念。

1931年那会儿,邓垦抵达了上海。这时候,家里人已经得知邓小平也在上海的消息了。

在上海的大街上溜达时,邓垦心里特别想念他超级崇拜的哥哥邓小平。有一天,邓垦脑子里突然蹦出个主意:要不就在报纸上登个寻人启事找找他哥呢?

邓垦晓得他哥哥已经投身革命,所以在登报找家人的时候,他专门用了个假名字。

转眼间,时间一晃就到了1931年5月份。

党组织做完一系列的安全安排后,邓小平终于来和弟弟碰了面。

尽管两兄弟有十多年没碰面了,但我党的重要领导人邓小平,他做事向来冷静有分寸。一见面,他立刻领着弟弟换了个安全的地方继续交谈。

邓小平先是关心地询问了家人的近况,随后他便和邓垦聊起了革命事业的话题。20岁的邓垦,那时已经接触并接受了党的先进思想,他毫不犹豫地表达了想要加入党组织的愿望。

邓垦弟弟有了新想法,这让邓小平乐开了花。在两人要分开的时候,邓小平特地跟邓垦说,换个地方住吧,可得小心那些反动派找麻烦。

没过多久,经邓小平的引荐,邓垦加入了红色救援会,那是共产党带头搞的一个团体。他们的主要活儿就是援助那些被抓进牢里的同志。邓垦进了这个会后,表现得特别勇猛,他不止一回地给被关的中共党员和民主人士写信打气,还偷偷溜进监狱好几趟,探望我们党的人。

【二、以笔为枪】

1937年那会儿,邓垦由于已经有了好些年的斗争历练,被正式接纳为党员了。

自打1931年那回兄弟俩碰了头,邓小平因为全身心投入到党的革命工作中,四处奔波打仗,所以他们俩基本上就没咋见过面。就这么一直到了1945年,中共开七大会议那会儿,这俩兄弟才又重聚了。

邓垦心里头对哥哥这些年干的漂亮事儿特别佩服,琢磨着借这次开会的机会,跟哥哥好好聊聊革命的那些事儿。可谁想到,邓小平工作忙得不可开交,两兄弟也就只能简短地碰了个面,然后就各自忙去了。

1945年6月份,邓垦接到党组织的安排,去了东北那边负责搞宣传。

新中国成立后,邓垦和邓小平见面的次数慢慢变多了。只要邓垦一到北京,他俩就会碰个头。他们聊得最多的,还是革命的那些事儿。有了邓小平的耐心指导,邓垦干起活来特别有劲头,而且行事特别谦逊。

邓垦和他孩子们的档案材料里,从来都不提邓小平这个名字。因此,在好长一段时间里,党内的好多同志压根不知道,邓垦竟然是中央大领导邓小平的亲弟弟。

【三、不以权谋私的邓公】

1981年那会儿,邓小平无意间在报纸上瞧见了,说邓垦当上了湖北省的副省长。

邓小平想了一会儿,表情变得严肃,接着他拿起电话,直接打给了湖北省政府,开门见山地要求跟邓垦通话。

邓小平神色认真地说:“报纸上说,你成了湖北省的副省长,这是怎么回事?谁给你安排的这差事?”

这么多年过去了,邓垦心里头清楚得很,他哥哥是个讲党性原则的好领导。

邓垦说:“我这次能选上,并不是靠着我哥邓小平的光环,而是省委认可了我的本事,觉得我能干好这个工作。”

听完邓垦的话后,邓小平慢慢放松了下来。一直以来,他对家人要求都挺苛刻。特别是1979年他当上第二代党中央的核心领导后,经常把家里人聚在一起,反复叮嘱他们,绝对不能借着他的名头搞特权,他的家人得低调做人,老实本分。

邓小平有个规矩,家里头不许聊政治事儿,还得自个儿隔三差五地反省反省。他二闺女邓楠,上中学那会儿,压根不知道自个儿老爹是中央的大领导。邓家的孩子们,也从没想过靠老爹去捞啥官位、找工作,干工作的时候,邓小平的孩子们都特别不起眼,很低调。

1979年11月份,在一个很关键的大会上,邓小平讲了一番话,主要是说高级干部得带好头。他强调,高级干部得继续保持那种吃苦耐劳、说真话、不张扬的好习惯。

邓垦最终选择革命这条路,很大程度上是受了邓小平的启发。尽管在新中国成立前,他们兄弟俩相聚的时间并不多,但邓小平在革命事业上的巨大付出和卓越贡献,却让邓垦深受鼓舞。这让他一次次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决定追随哥哥的脚步,成为一名忠实的共产党员。

邓小平对家里人管得很严,他从不用自己的权力给自己家人捞好处,这种好品质真的让人佩服,也应该一直被后人记住。

1 阅读: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