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并称为三国三大战役,同时此战既是蜀汉开国之战,也是刘备复仇之战。
公元221年,刘备率蜀军精锐及五溪蛮军队共计五万,对外号称七十万,打着为关羽复仇的旗号,大举入侵东吴,东吴举国上下震惊胆寒,吴主孙权向刘备求和,却遭拒绝。
此后孙权一面向曹魏称臣,另一面提拔陆逊为大都督,统领五万吴军迎战。
陆逊利用刘备孤军深入,高筑营垒,坚守不出,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后待其懈怠,发动火攻,一举歼灭蜀军全部主力。
刘备仅带少数残余部队逃回白帝城,后羞恼忧郁成疾,于次年四月病逝。
经此一战,蜀汉元气大伤,数年之内难以对外用兵,在此后近四十年的时间内,三国之间出现稳定对峙,疆域基本保持不变。
夷陵之战前夜:刘备为复仇逆势而动公元221年五月,刘备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历史上称之为蜀汉。七月,刘备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亲率精兵五万讨伐东吴。
在此之前,孙刘两家一直并肩抗曹,刘备还娶孙权之妹,双方既是盟友又是姻亲,而这次孙刘翻脸还要追溯到十年前“借荆州”一事。
208年,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顺便瓜分荆州,刘备占有长沙、桂阳、武陵、零陵等四郡,孙权占据南郡和江夏,曹操则控制襄阳。
按照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计划,刘备需要以荆州为跳板,向西夺取益州,方才奠定王霸之业。
眼下刘备占有的荆州四郡主要是南部偏僻待开发之地,很难为入川形成便利。
而孙权虽然控制荆州两郡,但地理位置却很重要,尤其是南郡(江陵)扼守进入益州的水陆咽喉,是进入西川的重要跳板。
210年,刘备为了得到江陵,迎娶孙权之妹,与东吴结为秦晋之好,并趁机提出借江陵的需求,到时候取得益州再归还。
此时主张对刘备强硬的周瑜刚刚过世,继任者鲁肃主张联刘抗曹,遂答应刘备的请求,并居中促成借江陵一事。
215年,刘备经过三四年的战争,击败益州牧刘璋夺取西川,不久,孙权派使者前去请求归还江陵,但刘备却百般推辞,不打算归还。
直到曹操攻占汉中,威胁川蜀时,刘备为了维护与孙权的联盟,才把长沙、桂阳、零陵等三郡还给孙权。
但孙权对此并不感冒,我借给你的是江陵,你用其他的边角料还是怎么回事?孙刘联盟从此产生裂痕。
在这之后,吕蒙等东吴主战派接管吴军,开始谋划以武力夺取江陵,219年,孙权趁关羽北伐襄樊之际,令吕蒙突袭江陵,并斩杀关羽。
至此,孙权经过九年的隐忍终于拿回江陵,但孙刘联盟也宣告瓦解。
很快关羽战死,江陵被夺的消息传到成都,刘备火冒三丈,几近气绝昏迷。
要知道,自184年刘备起兵破黄巾以来,关羽效力三十余年,刘关张三兄弟出则同舆,入则同寝,比亲兄弟还亲,刘备入川前留关羽镇守荆州,足见对其信任。
如今关羽身死,刘备在感情上大受打击,同时荆州的丢失也意味着《隆中对》益州荆州遥相呼应北图中原的计划化为泡影。
于是愤怒的刘备在称帝后两个月就急不可耐的率兵东进,准备和孙权决一死战。
而此时的孙权也很苦恼,明明是你食言在先,反倒向我兴师问罪。
可面对气势汹汹的刘备大军,孙权没有打赢的底气,同时还要面对曹魏的军事压力,只能选择求和。
他特意派遣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劝阻刘备,诸葛瑾在信中说:
“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
总之,咱们的敌人是曹魏,你打错人了,为一个异姓之亲,而屈万乘之尊是舍大义而就小义的行为。
同时蜀汉内部,以诸葛亮、赵云为首的文臣武将也在劝谏:眼下我们的主要敌人是曹丕,如果北面拒曹,东面攻打孙权,就会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
以益州区区之地是无法同时和魏吴两大集团抗衡的,要想复兴汉室,必须坚持孙刘联盟。
而且三分天下之势已经形成,曹魏一家三占其二,刘备与孙权战争只能互相削弱,给曹丕可乘之机。
然而周围的劝谏却引起刘备更大的反感,首先他和关羽感情深厚,与杀弟仇人联盟,在心理上实在接受不了。
而且荆州又是战略要地,这一仗必须打,一定要给孙权打服。
火烧连营七百里,陆逊上演教科书式防守反击,实现逆风翻盘221年七月,刘备不顾诸葛亮劝阻,亲率吴班、冯习、张南以及沙摩柯等五溪蛮,总兵力五万余人从白帝城出发,对吴国发动大规模战争。
与此同时,张飞率兵万人从阆中出发,前来与刘备会师。张飞平日好酒且性情暴躁,在听闻关羽被杀后心情沮丧,整日酗酒发狂,动辄鞭笞打骂下属。
在出征前其部下张达、范强不堪折辱,将其暗杀,之后潜逃东吴避难,刘备听闻张飞遇害,心情更加悲戚,对伐吴更加坚决。
战争之初,刘备气势十分强劲,顺长江而下,一举夺下吴蜀边界巫山峡口。
刘备大军如潮水般杀进吴境,击破吴军将领李异、刘阿部,攻取巴东,随后一鼓作气攻取秭归,兵锋直抵荆州。
面对刘备大军的强大攻势,江东士族百姓无不惊骇恐惧,东吴朝野上下震动,孙权派使者乞和,刘备当使者面痛骂孙权,扬言誓为关羽报仇,攻破建业,灭亡东吴。
而随着吴蜀和谈破裂,孙权不得不整顿军备应战。
他一面向曹魏称臣,避免陷入两线作战,一面启用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等部五万人开赴前线,抵御蜀军。
陆逊出身江东名门士族吴郡陆氏,曾积极策划吕蒙袭取荆州的军事行动,深得孙权和吕蒙器重。
值此刘备东征,孙权深知陆逊可担当大用,同时又因其“春秋方壮,威名未著”以此麻痹刘备,使其轻敌上当。
陆逊一上任改变了此前吴军正面硬刚交战的打法,他利用刘备兵势强大,锐气正盛,求胜心切的特点,选择避其锋芒,据险自守的策略。
陆逊果断实施战略退却,撤出高山峻岭地带,在夷陵一带(今湖北宜都)布防,在这里,他一面向刘备示弱,坚守不出,另一面暗中集结兵力,伺机而动。
陆逊的做法遭到了韩当等将军元老的质疑,此前陆逊没有太多作战经验,由于出生于世家大族,自幼饱读诗书,看起来更像一个白面书生的形象,很难服众。
而且东吴一直被刘备压着打,众将领群情激愤,面对陆逊龟缩于营内,纷纷指责其懦弱怯战,但陆逊顶住压力,坚守不出。
222年初,蜀汉水军主力进入夷陵地区,屯兵长江两岸,刘备亲率主力抵达夷陵最前线。
由于遭到陆逊的扼阻,刘备东进的势头停顿下来,此时的蜀军已深入吴境二三百公里,且主要分布在兵力难以展开的山地。
当最尖锐的矛遇到最坚固的盾,注定是一场心理与技巧的较量,刘备远道而来,志在速战速决,当陆逊坚守不出时,刘备调动一切力量逼其出战。
首先,刘备派部分兵力围攻驻守夷道的孙桓,孙桓是孙权的侄子,在军队和士族中威信很高,吴军诸将纷纷要求出兵救援,但陆逊为避免分散和过早地消耗兵力,拒绝此建议。
好在孙桓凭借城高墙厚顶住了蜀军攻势。之后刘备又使用激将法,派数千士兵到阵前辱骂陆逊和东吴将士,甚至在吴军阵前撒尿挑衅,可陆逊依旧忍住了。
刘备见口水战没有效果,又生一计,他派遣吴班率数千人在平地立营,另外又在山谷中埋伏军队,引诱吴军出战,然后予以围歼。
只可惜计策被陆逊看穿,陆逊继续稳坐钓鱼台,坚守不战。
双方从一月僵持到六月,寸土未进,刘备的锐气消磨殆尽,蜀军将士斗志松懈,渐渐失去主动优势地位。
无形之中,刘备倚仗优势兵力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完全破灭。
时值六月盛夏,酷暑难耐,蜀军将士惰气渐深,军中怨言四起,刘备为避暑,遂将主力转移到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涧,休整士卒,准备秋后凉爽再发动进攻。
此前黄权曾谏言:
“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尝寇,陛下宜为后镇。”
此建议本是非常稳妥的方案,但却被刘备拒绝,他要亲自手刃仇敌,踏平建业。
然而现实很残酷,刘备在崎岖难行的山岭间寸步难行,后勤保障极为困难,起兵一年已从蛟龙升天之强大攻势沦为狭窄深林的困兽。
此时,蛰伏半年的陆逊嗅到了反攻的机遇,为此他上疏孙权:
“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舟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他变,伏愿至尊,高枕无以为念。”
毫无疑问,陆逊打算利用蜀军舍弃舟楫,连营百里这两个漏洞彻底击败刘备。
由于当时正是炎夏季节,蜀军营寨都是由木栅所筑成,其周围又全是树林、茅草,此天时地利最怕起火。
而陆逊的破敌之法即是火烧连营,十年前周瑜的一把大火烧掉了曹操的铁甲连环大船,将其赶回北方,如今陆逊也要烧一把山火,让刘备连营军队化为粉末,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陆逊一切准备停当后,夷陵决战拉开序幕,是日夜里,吴军士卒乘夜突袭蜀军营寨,带着茅草顺风放火。
刹时间火光冲天,犹如一条条火龙无情的吞噬蜀军大营,火借风势愈加猛烈,蜀军将士毫无准备四散奔逃。
陆逊见蜀军大乱,乘势发起反攻,吴将朱然率先锋迅速突破蜀军大营,猛插蜀军核心,老将韩当断绝蜀军后路,与朱然形成夹击之势。
同时吴将诸葛瑾、孙桓诸部向蜀军发起攻击,蜀军驻扎山路本就崎岖难以撤退,在吴军四面围攻情况下犹如砧板上的肉被任意宰割,战争渐渐沦为单方面屠杀。
很快蜀军营寨四十余座被连根拔起,蜀军士兵全线崩溃,刘备乘夜突围逃遁,逾山越险,直至逃回白帝城才摆脱吴军追杀。
而蜀军五万精锐被屠戮殆尽,至此夷陵之战以刘备的失败宣告结束。
夷陵之战对蜀汉到底产生什么重大影响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动辄数十万大军相比,夷陵之战的参战规模确实小得多,但之所以将其并列为三国三大战役是因为其影响力太大。
夷陵之战是吴蜀之间具有灭国性质的战争,对三国未来几十年政治格局产生重要意义,尤其是蜀国,虽然被歼灭仅仅五万精兵,但却是灭顶之灾。
212年刘备与刘璋为争夺益州而打了两年内战,217年刘备举整个西川之力与曹操打了两年的汉中之战。
而曹操战败实施坚壁清野 几乎将汉中所有劳动力全部迁走,刘备得到的汉中不过是一片荒土,要知道乱世之中,人口就是诸侯争霸的宝贵资源。
连年战争使原本富庶安乐的益州千疮百孔,疲敝萧条,到夷陵之战前,益州人口仅一百余万。
而刘备的五万精锐是全州人口的二十分之一,且全部是青壮年劳动力和跟随刘备多年的老兵。
同时由于关羽此前失荆州,荆州主力几乎被东吴全部吞并,因此刘备在夷陵之战带领的五万军队几乎是蜀汉拿的出的压箱底的精锐。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物资、辎重和马匹在这场战争中损耗殆尽,原本雪上加霜的益州更加衰弱。
除了军队被歼灭,多名优秀将领在战争前后逝去,像关羽、张飞都在战前身故,马良、张南、冯习、傅肜及土著部族首领沙摩柯等阵亡,杜路、刘宁、黄权纷纷改换门庭。
随着老一辈将领的凋零,蜀汉出现人才断档,只能靠诸葛亮一人苦撑大局。
更要命的是刘备在第二年去世,刘备身死意味蜀汉失去信仰和灵魂。
一直以来,刘备打着复兴汉室的旗号东征西讨,蜀汉政权纯粹是建立在他名望之上的国家,而刘备的逝世使本就政权基础脆弱的国家摇摇欲坠。
诸葛亮足足花了五年时间才使蜀汉恢复少许元气,正因为有这么大的影响,夷陵之战才能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并称为三国三大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