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蒋介石临终前也在担忧着蒋经国和宋美龄的母子关系,他自己心里知道如果自己走了,两人肯定会大闹一场,为了争夺权势斗个你死我活,在病床前,他拉着两人的手叠在一处嘱咐蒋经国。蒋经国也对他最后的担忧做了回复,“昔亦如此,今亦如此,日后亦永远如此。”
临终前竟然还在担心两人的关系,但是为了表现出自己的孝顺,也为了让父亲安息,他只好先答应下来。
实际上,这不是蒋介石第一次留下遗嘱,嘱咐两人好好相处,一家人不要兵刃相见,在西安事变的时候,他就已经做好了回不去南京的准备了,在那时,他一天之内写了三份遗嘱,分别给宋美龄和自己的两个儿子还有全国国民。

给宋美龄的遗嘱中是这样说的:家室无挂念,惟经国与纬国两儿,皆为兄(代指蒋介石自己)之子亦即吾妻之子,万望至爱视如己出,以慰吾灵。
给两个儿子的遗嘱中是这样说的:我一生惟有宋女士为我惟一之妻,如你们自认为我之子,则宋女士亦即为两儿之惟一母,我死之后,无论何时,皆须以你母亲宋女士之命是从,以慰吾灵是属。
蒋介石那时认为这些话可以转圜两人的关系,孰不知在蒋经国心里已经恨透了宋美龄,他这句话只会让自己对宋美龄更狠,毕竟自己从来都没有把她当过母亲,宋美龄也从未对他视如己出,何况这句话就是在告诉他,他父亲的心里从来就没有过自己的生母。

果不其然,蒋介石刚闭眼没几天,两个人就开始了明争暗斗,两人迅速形成了两派,都想争夺蒋介石留下的权力,一派是以“第一夫人”为代表的夫人派,一派是以“蒋氏太子”为代表的太子派,颇有一种封建皇族太后和太子争皇位的气势。
两人双方分别拉拢各家势力,都知道未来即将会有一场大战,并且两人都想在这场大战中获得胜利。
宋美龄这边想借助孔宋家族的势力,将自己的外甥孔令侃扶上去,让他来掌握更多的实权。

蒋经国这边积极拉拢蒋介石留下的得力干将,他讲述自己对国民党前途的打算,也暗中大打点了不少名门望族,自己也在想办法阻止宋美龄获得更多的实权。
这段平静的生活没有保持多久,两人将蒋介石的葬礼变成了暗流涌动的战场。
在葬礼的讲话上,蒋经国先发制人,他要将父亲与自己的生母合葬,并且总裁的名义只为父亲保留。

宋美龄听到他当众公布这两项决定就知道自己已经败了,因为这两项决定全都是在针对她,甚至是羞辱她的,这些决定不仅剥夺了她竞选国民党总裁的资格,还进一步打击了她在国民党内的政治地位。她也就选择了不战而退,否则结果可能还不如现在。
面对蒋经国的公开宣布和打击,宋美龄感到无力回天。她意识到自己已经处于劣势地位,无法再与蒋经国争夺政治权力和家族影响力。因此,她选择了听蒋介石生前嘱咐的话,离开台湾,前往美国定居。
实际上两人的矛盾早在多次斗争中积蓄已深,根本无法解开。

当初蒋介石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就想得到宋家的支持,当时宋家是上海的名门望族,有很大的影响,在上海也盘踞依旧,如果能得到宋家的支持,那就是对蒋介石的政治权力如虎添翼。
所以他就想和宋家结亲,就想方设法对宋美龄表达爱慕之情,但是宋家不是小门小户,他们知道蒋介石已经有了妻子,并且育有一子,肯定不会让自己家的女儿当妾,就逼着蒋介石休妻。
蒋介石为了自己的势力,根本没有多加考虑,就把发妻毛福梅休了,娶了宋家三小姐。

蒋经国知道此事后,对父亲的行为满是愤怒加失望,所以将自己对母亲的委屈和对父亲的怨恨全都加在了这个后妈身上。
他明白父亲这个时候非常需要宋家的支持,如果这个时候和宋家作对,对父亲的决定表现出不满,那本在父亲那里的地位就会消失殆尽,他就会认为自己不堪重用,更不会着重培养自己,日后把权力交给自己了。
所以蒋经国就做一个明面上的好儿子,在和宋美龄的相处中恭恭敬敬,从不越矩,也会亲切的关心她的身体,但是两人暗地里却是争斗不停。

宋美龄嫁过来没多久,蒋经国就收到了一个极为痛心的消息,他的生母在溪口老家被日军的敌机不幸炸死,他连母亲最后一面都没有见上他只能匆匆赶回家处理母亲的后事。
对于母亲的一生他觉得很不幸,也觉得父亲很对不起他,于是万般思索下他就给父亲写了一封信,希望他可以怀念一下母亲,起码是有一点点的遗憾吧。
但是事情并不如他所料,在父亲的回信中只字不提母亲,只让他快点处理完事情回来,就像这个死去的人和他毫无关系似的。

蒋介石这一行为无疑就加剧了蒋经国对宋美龄的看法,但是现在时机还未成熟,他只能把这些愤恨嚼碎了往肚子里咽,等待日后有机会再报仇。
蒋经国和宋美龄最大的一次矛盾就是在上海的打虎行动中。蒋经国奉命去上海彻查贪污腐败的工作,整顿上海的金融危机。当时的蒋经国正是当打之年,想干一番大事业给父亲看看,没想到就栽在了宋美龄手里。
蒋经国工作正在顺利进行的时候,就发现上海最大的“虎”就是宋美龄的侄子孔令侃,他当时是扬子公司的老板,但是蒋经国并没有念及旧情,当机立断查办了这个公司,孔令侃直接就被捕进监狱了,他就向宋美龄求救,宋美龄当即就盘桓多方,将他救了出来,根本不考虑蒋经国的工作。

蒋介石实际上早就听闻了此时事,但是他没有选择帮自己的儿子,而是对这件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后这次行动就失败了,蒋经国发布公告向社会各界道歉,最后了了收场。
自此两人间的裂痕就越来越深,站在了彼此的对立面,宋美龄在争权失败后也只能客居他乡。
参考资料:《蒋经国与宋美龄关系再探究 ———以<蒋经国日记>为中心》,林孝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