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看似一个遥远的年代,却让历史学家黄仁宇,写出了他最负盛名的著作。
《万历十五年》所叙主要有万历皇帝朱翊钧、首辅张居正、大学士申时行、御史海瑞、总兵戚继光、知府李贽等。他们或身败、或名裂,没有一个人功德圆满。书中透过六个人物的刻画,见证平庸无为,才是中国衰亡的致命伤。
万历皇帝九岁登基,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最久的皇帝,万历登基之初,就以他高贵的仪表,给了臣僚们深刻的印象,他的声音发自丹田、深沉有力,并有余音袅袅的气魄,从各种迹象看来,他确实是一个早熟的君主,在位前十五年,曾励精图治、勤于朝政,大明一度呈现出中兴景象。
后来他却被朝臣的斗争与宫中的繁文缛节,局限的无处伸展,于是万历皇帝干脆罢工,几十年都不再上朝,他拒见文武百官,虽然奏折照批、政事依然进行,但已阻断了君臣之间沟通的大门。自锁在深宫的万历皇帝还被人批为奢侈懒惰,喜欢享乐至上的宫廷生活,甚至传出德妃、恭妃等嫔妃恩怨互斗等深宫秘闻,加上立储问题,自锁深宫万历皇帝仍旧被弄得焦头烂额。
首辅张居正,被人评为不是皇帝的皇帝。张居正在万历之初,确实是忠心耿耿,全力辅佐万历皇帝,包含他临朝前都会预先写好纸片,让这位小皇帝边看边回答各个官员的呈奏请示,让一个尚未成年的儿童,简单地履行皇帝的职责。
尤其是当时的首辅高拱,自认为是先皇的元老重臣,不把小皇帝放在眼里,太后也只不过是妇道人家,这种狂妄跋扈是和人臣的身分不能相容许的!幸好上天保佑,还有忠臣张居正在。他立即献计建议采取断然措施,免除高拱职务让他告老返乡,张居正在艰危之际,保障了皇室安全,建立如此殊勋,取代高拱为首辅是理所当然之事。
除首辅之外,张居正又掌管万历的教育事务,五个主讲经史、两个教书法的老师和一个侍读都是由他一手任命,他还编订了讲章,作为万历的教科书,有机会还会亲自讲授。
张居正似乎是智慧的象征,更是仪表堂堂,他眉目轩朗、长须、而且注重修饰、袍服每天都像崭新的一样、折痕分明,他的心智也完全和仪表一致,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就能揭出事情的要害,言辞简短准确,使人无可置疑,颇合中国古语:『夫人不言,言必有中』。他在万历皇朝有许多的建树,至今都有人在传颂张居正的政绩!
可是树大终归会招风,独揽朝政的张居正当然会引起他人的忌妒,以致后来他遭受许多参奏,如独揽人事大权任免不公、税收问题、丈量国土弊端,作威作福、甚至有一次旅行,排场浩大、气势煊赫,排场等同皇帝等等。锦衣卫均呈报御前,更引人注目的是张居正行经各地都有一队戚继光派的乌统手护卫。要知道乌统是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而戚继光也是一方大将,首辅与大将来往如此密切,可最受皇帝的忌惮。幸好,张居正最后在万历力挺下,有惊无险地度过了弹劾风波。
但是有了一次参奏,后续便会引起规模更大的一连串参奏。1582年张居正因为一场疾病与世长辞。他的功过本应该盖棺论定。但半年后又有人参奏他:欺君毒民、接受贿络卖官鬻爵、结党营私妄图把持朝廷大权等罪状,这次的参奏风波,就没有再断过,两年后连最信任张居正的万历皇帝,都不免动摇,他终于下旨抄家,张家被抄没出一百一十辆大车的钱财、白银四十万两。
最受信任的老师居然贪墨了这么多钱财,生活居然如此奢侈,这对万历皇帝的打击不可谓不大。想到张居正生前,每天对自己强调的礼仪与道德,万历皇帝感觉受到了莫大的侮辱,愤怒的他对张居正展开大举清算,牵连甚广,更对张居正展开鞭尸,以泄心头之恨,而朝堂争权也开始进入最激烈的环节。
申时行,他虽然不是万历皇帝的五个蒙师之一,但后来他担任的功课最多,时间最长,能担任皇帝的老师是难得的际遇,也是位极人臣的一个重要阶梯。因为皇帝还是太子时,即应受傅于翰林院学士就读,就算登基之后,皇帝还必须参加『经筵』,讲课者必须是在政治、学术、道德诸方面,有出类拔萃的表现,是众所推服,彻底了解国事的思想家。
1582年首辅张居正逝世之后,继任者为张四维,但没多久张四维即一病不起,资深的大学士也相继病死,申时行因缘际会接任首辅。由于他为人温和谦让,不会趾高气扬,所以在开始的政治风暴中,还能置身事外相安无事。
但后来申时行也牵涉到如:科举文官制度、权力斗争、税收、立太子之争、及道德等一系问题当中,在一场悲剧的权利冲突中,申时行也被弄得灰头土脸,他前后十一次请辞,最后以健康问题提出辞呈,皇帝才批准他辞官,回乡调养。
御史海瑞在这本书中,被形容为一位古怪的模范官僚,前后相继任浙江淳安知县、嘉兴通判、户部主事、应天巡抚和右都御史等职。他尊重法律,经典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以及《海瑞罢官》中,就展现了他的形象和风格。
嘉靖四十四年,海瑞任户部主事时,为了给明王朝『求万世治安』,上疏指斥嘉靖皇帝昏庸无道,被盛怒的嘉靖皇帝下旨入狱,嘉靖皇帝死后,隆庆帝即位才海瑞获释复职。他为官清正廉明,执法无私,敢于打击豪强权势,热心为平民百姓办事;特别是强迫大地主退还所占农民田地,贯彻实行“一条鞭法”和疏浚吴淞江、白茆河等,这些行为大多都有益于人民的生产与生活。
海瑞一直干到了巡抚,在巡抚任内,他『禁绝馈送,裁革奢侈』,『振风肃纪,远近望之,隐然有虎豹在山之势』。这对整饬当时贪污贿赂公行的官风,起了积极的作用。
在法律思想上,海瑞强调严格执行和遵守封建法制,认为『成法之坏久矣』,为了补救当时法纪松弛的弊病,只有『复祖宗之成法』,『惟此民困可苏,舍此不可言治』。在听讼理狱的实践中,主张『通民隐,抑强横』。
他认为如果政府发给官吏的薪给微薄到不够吃饭,也应该毫无怨言不应贪渎,所以万历十五年他官至二品,死的时候仅留下白银二十两,住所仅能以葛帷敝籝来形容,最后还是由以前的同僚募捐了一些钱帮他殓葬。
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戚继光是剿灭倭寇的名将,前几年我去秦皇岛旅游才知道,山海关一带的长城也是戚家军建造的,但是课本上却没有告诉我们戚继光的晚景如何……
戚继光不但是战功显赫的武将,他有许多的军事著作,同时也是一位诗人,在福州有一座戚继光纪念馆,陈设了他一生的功绩。有机会大家可去参观参观。
在明朝武将领兵作战和文官集团的施政原则是不能相容的,武官都会受到文官的压制,在明朝兵部尚书下面最大的就是总兵,不论你战功多大,只能加俸加赏,不得升官,而且管辖不得跨越另外一省,福建就是福建,浙江又是另外总兵的辖区。这些措施都是怕武官坐大叛乱,所以也导致武官的地位比文官低上很多。
戚继光之所以受到万历赏识,是因为受到张居正的提拔重用,当张居正被抄家鞭尸时,他也受到牵连,被罢黜削官。曾经有一位御史建议重新启用这位被罢免的名将,这一建议使得万历皇帝大为不悦,这位御史被罚俸三个月,戚继光被劾罢官三年后,仍得不到万历皇帝的谅解。
1588年1月17日,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戚继光在贫病交迫中离开人间,在他世之前,他的妻子已经弃他而去,这位历史上的名将竟然就落得到如此凄惨的下场,实在是让人惋惜。
本书最后一位谈的是李贽,他于1552年中举人,是位自相冲突的哲学家,他曾在河南共城任儒学教谕3年,在南京和北京国子监任教官各数月,在礼部任司务5年,又调任南京刑部员外郎又近5年,最后才被任为云南姚安府知府。在就任知府以前,他的官俸极为微薄,甚至不足糊口。只有在知府任上,才有了各项“常例”和其他收入,这时才逐渐有所积蓄。
李贽好强善辩,不肯在言辞退让,在做官的时候也经常与上司对抗。和耿定向闹翻之后,他更为重视自己的独立不羁。退休后按本朝的习惯,退休的官员被称为“乡富” ,也就是意味着他仍然具有官员的身份,要受地方官的节制。地方官可以邀请他协助处理有关的事务,也可以邀请他参与重要的典礼。这种权利和义务,在别人或许会引以为荣,而在李贽身上则是精神上的压力。他说:“弃官回家,即属本府本县公祖父母管矣。来而迎,去而送;出分金,摆酒席;出轴金,贺寿旦。一毫不谨,失其欢心,则祸患立至。”李贽剃发为僧,除了避免亲朋好友的纠缠以外,摆脱这些牵制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李贽还是儒家的信徒。1587年以前,他已经按照儒家的伦理原则完成了对家庭应尽的一切义务。次年,他即剃发为僧,时年六十一。剃发的原因是他那时所处的环境已经允许他抛却呆板、拘束的生活,得以寻求个性的自由发展。
可李贽的言行与著作却不容于当时,后来他被捕入狱,在狱中以剃刀自刎,死后,被称为牺牲自我。
《万历十五年》这本书谈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无论身份,统统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有的身败,有的名裂,还有的人不仅身败而还兼名裂。
看完这本书,我学会了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看清自身这个年代的迷障。但不知历史的教训,我们能吸取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