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王,芈姓,熊氏,名赀,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国君。
他的伯父楚厉王和父亲楚武王,都冤枉卞和进献的璞玉是石头,并分别砍掉了卞和的左、右脚。最后是楚文王为卞和平反昭雪,并将这块玉命名为“和氏之璧”。
楚文王在年轻的时候非常喜欢打猎,有时甚至到了玩物丧志的地步,在刘义庆所编写的《幽明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人给楚文王进献了一只鹰,楚文王见这只鹰非同一般,爪子非常锋利,于是就集合了人马去云梦泽打猎。
手下的人铺设的网像云一样密集,烧火冒出的烟遮盖了天空,所有的狗和鹰争着追捕猎物,而这只鹰却高高地昂起头,瞪着双眼,远远地看向天边,丝毫没有捕猎的欲望。
楚文王对献鹰的人说:“我的鹰捕获的猎物已经有好几百只了,而你这只鹰竟然没有捕猎的意思,你是在欺骗我吗?”
献鹰的人说:“大王息怒,如果这只鹰只是为了抓野鸡和兔子,我怎么敢献给您呢?”
不久,众人看到云端有一个东西在飞,但是看不清它的样子。这时那只鹰突然动了起来,扇动翅膀飞去,快得像闪电一般。片刻之间,羽毛像下雪一样落下来,血像下雨一样洒下来,有一只巨大的飞鸟掉在了地上。
有人连忙上前去测量它两只翅膀的长度,有数十里长,所有人都不知道它是什么。这时有一个见多识广的人说道:“这是大鹏的幼鸟。”
楚文王知道后非常高兴,就重赏了献鹰的人。
楚文王带着他的茹黄之狗和宛路之箭,在云梦泽打猎持续了三个月,后来又得到一位丹地的美女,于是就沉醉在温柔乡里,整整一年都没有回去上朝听政。
楚文王的老师葆申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最后实在无法忍受,就对楚文王说:“您一年不上朝,按照国家的刑法应该处以鞭刑!”
楚文王满不在乎地说:“鞭刑太丢脸了,这让我以后还怎么面对诸侯?还是换一种方式吧。”
葆申说:“这是先王定下的规矩,您不接受鞭刑,这是让我废弃先王之命。我宁可得罪您,也不敢对不起先王啊!”
楚文王这下无话可说了。于是葆申拉过席子,让楚文王趴在上面。葆申把五十根细荆条捆在一起,跪着放在楚文王的背上,再拿起来。这样反复做了两次,葆申对楚文王说:“请您起来吧。”
楚文王看到鞭刑只是这样的做做样子,就开玩笑的说:“反正我也背了鞭刑的名声,索性你真打我一顿吧。”
葆申叹了一口气,说道:“对于君子,要使他心里感到羞耻;对于小人,要让他皮肉觉得疼痛。如果感到羞耻仍不能改正,那么让他觉得疼痛又有什么用处呢?”
说完之后,葆申快步离开,打算以死谢罪。
这时,楚文王才意识到老师的良苦用心,连忙让人召回葆申。然后当着老师的面杀死茹黄之狗,折断宛路之箭,打发走丹地美女,立即启程回到国都,将所有精力全部放在了国事上。
在楚文王的励精图治下,楚国数年时间兼并三十九个国家,国力日益强盛。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我爱文言文”。
伍子胥 :楚王都喜欢这个调调吗?[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