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网站发布消息,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参与RHIC-STAR国际合作实验研究,首次在相对论重离子金金碰撞中观测到一种新的反物质超核——反超氢-4,这是迄今实验上发现的最重的反物质超核。
相关成果于8月21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这次“反超氢-4”反物质的发现,表明我国在反物质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反物质的研究,将彻底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
反物质是一种与普通物质相对应的物质,其主要特征是与普通物质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和相反的电荷。
反物质与正物质相遇时会发生湮灭,将全部质量转化为能量,这种转换效率高达100%,远超当前的核裂变(质能转化率约为0.13%)和核聚变(质能转化率约为0.7%)技术。
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²,一克反物质与一克正物质湮灭时,可以产生约1.8×10^17焦耳的能量,相当于几千吨石油燃烧所释放的能量。
反物质的能量密度极高,这意味着在相同体积或质量下,反物质能够存储和释放更多的能量。
如果人类彻底研究清楚了反物质,就可以在物质和能量之间自由转换,这将彻底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
人类未来的星际远行的能源问题,极有可能依赖反物质的研究。
理论上,如果在飞船上带上足够的反物质和正物质,就可以轻松的进行星际旅行。
反物质来自哪里?宇宙中有多少反物质?
反物质的物理性质和行为应该与普通物质完全一致,只是电荷和其他一些量子数相反。
例如,反氢原子的光谱应该与氢原子的光谱完全相同,反物质的重力效应与物质的重力效应也相同。
反物质和物质的高度对称性,让人类怀疑宇宙中反物质的质量和物质一样多,只是人类目前发现的很少。
在我们所观测到的宇宙中,几乎全部由物质构成,而反物质的数量极其微小,只能在极端的条件下产生,如高能粒子对撞或宇宙射线的作用。这与理论上预期的正反物质对称性相矛盾。
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在宇宙诞生的初期,可能产生了数量相等的物质和反物质。
然而,在现有的观测中,我们看到的宇宙主要是由物质构成的,反物质似乎非常稀少。
人类猜想的平行宇宙很可能就是由反物质组成,我们这个世界的人类之所以不能观察到,就是因为一旦两个世界相遇,双方都会消失不见。
反物质事关宇宙起源,人类是否能够掌握这个逆天技术?
在小说《三体》中,作者刘慈欣通过宇宙归零计划,提出了一个关于宇宙重启和再生的设想。
在小说中,宇宙被认为是从大爆炸中诞生,并终将走向热寂,即所有的物质和能量都将消散,宇宙陷入一片死寂。
宇宙归零计划的核心目标是将宇宙中的物质和能量重新归零,从而触发一个新的宇宙大爆炸,实现宇宙的重启和再生。
宇宙归零计划不仅仅是一个疯狂的科幻构想,它还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义。
它引发了人们对宇宙终极命运、文明存在意义以及人类自身价值的思考。
人类在整个宇宙文明中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人类是否可以掌控这项逆天技术?
现在人类已经发现了反物质,也可以制造反物质,只是在如何存储和利用反物质方面还在探索。
目前反物质的研究面临诸多技术难题,如反物质的制造、存储和运输等。
制造反物质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和资源,且目前制造效率极低;存储反物质则需要解决其极不稳定的性质以及高昂的存储成本问题;而运输反物质则面临巨大的安全风险。
物质的湮灭过程是不可控的,一旦发生意外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一旦人类真的发现宇宙中大量的反物质,并且开始利用这些反物质,是否会造成宇宙的失衡,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科学家已经通过重力产生的效应得知暗物质的存在,而且已经发现宇宙中有大量暗物质。
这些大量的暗物质有多少是反物质,会不会对人类认知的宇宙才生影响,科学家还在探索之中。
阴阳相生,万物相克,也许老祖宗早就给我们留下笔记,可惜我们现在还没读懂。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对基本范畴,用以描述宇宙间万物相互关联、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相生,指的是阴阳两种力量在宇宙中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共同推动万物的发展变化。
万物相克,则是指宇宙间万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克制的关系。这种相克关系也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
最近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像玄学,我们以前认为的上古神话,也许就是上古的科技文明。
这次我国在反物质领域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也让“南天门计划”再次成了热议话题。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南天门计划”中各种科幻武器就会真的出现在我们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