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白洋湾街道:探索社区建设新模式,共享更多“幸福场景”

扬眼 2025-02-21 11:36:46

“这是我们小区近期打造的‘共享花园’,原先脏乱差的角落变身绿色打卡地!”提起小区这些年的变化,苏州姑苏区白洋湾街道宝邻社区“幸福指数推荐官”任华不由得感慨道:“各类便民设施、文体活动等应有尽有,不用出小区,就可以享受到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在金阊新城(白洋湾街道)举办的“幸福‘家’速度 共筑新城梦”系列活动中,居民们亲身体验和感受身边的变化,激发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和对未来社区发展的期待。

“未来,将进一步发挥好社会工作的纽带作用,把企业和居民紧密联系起来,”金阊新城(白洋湾街道)党工委委员潘恬甜表示,今年将探索社区建设新模式,引入更多的资源到社区服务当中,把“开门7件事”真正搬到社区来实现。

打造一站式幸福“家”

近年来,白洋湾街道各社区在惠民实事项目中下足功夫。虎池苑社区的“幸福小厨”为居民带来身边“家的味道”;金色里程的“乡音回廊”“平安驿站”等多功能活动阵地为辖区居民丰富了日常生活;清嘉苑社区的“花儿时装队”诠释着“夕阳红”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等。

15名残疾人和辖区独居老人齐聚一堂,品尝着热心居民和“海棠先锋”志愿服务队亲手制作的太妃糖……自从2023年挂牌社区康复示范点后,白洋湾街道宝祥社区残疾人之家已然成为居民们心目中的幸福“家”。在这里,休息室、文体活动室、心理咨询室、康复训练室、再就业技能培训室等一应俱全,辐射辖区残疾人近千人。其中,实现辅助性再就业的残疾人有近50人。

此外,宝邻社区的“乐龄学堂幸福家”、长青社区的“健康生活幸福家”、玉景湾社区的“技能培训创业幸福家”等,也成为打造辖区幸福场景的重要地点。

“小哥”为社区发展建言献策

“我看到井盖有个大洞,如果在视线较差的夜间,会比较危险。”外卖小哥张志新经过星光耀花园二期时,发现东门人行道与门口行人通道交界的集约化管道井井盖开裂并形成一个洞,马上将情况发在“社区联系群”内。工作人员现场勘查后,很快通过所属部门“认领接单”,快速修缮。

不久前,白洋湾街道举办“民情咨询员看社区发展”主题活动,邀请社区规划师、社会学者、新就业群体等组成的民情咨询员看现场、聊变化,为辖区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作为长青社区“民情咨询员”,张志新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与发展。

在宝祥社区“民情咨询员”的建议下,原本的小区板结绿化地被打造成家门口的“共享绿植园”,整洁的步道、生机勃勃的绿植、色彩鲜艳的花朵,俨然成为小区里的新晋网红打卡点。

社区大门“随时为居民敞开”

在关爱老年居民方面,去年,白洋湾街道为60岁以上独居老人制作了“一人一档”,分类记录老人的个人信息、亲属信息、经济和医疗状况、身体健康状况以及性格爱好等,推出涵盖医疗保障、居住安全、饮食、采购、出游等7大类20项《白洋湾街道独居老人标准化服务清单(2024版)》。今年,要调动更多资源,试水“物业+养老”、“物业+食堂”等模式,计划在社区内打造适老化改造的体验场景,把养老服务送到“家门口”。

既关心原住民的生活体验,也聚焦新市民的诉求和盼望。“联东U谷目前入驻了五六十家企业,面对产业园载体的职工,将进一步丰富邻近社区的服务内容,借助社区食堂、社区共享花园打造‘咖啡馆’,提供‘午间休息一小时’的场所,”潘恬甜介绍说,社区夜校、24小时健身房、图书角等服务设施正在筹划中,还将建设普惠性托育机构,减少辖区新市民“带娃”的后顾之忧。“不仅仅是办事大厅,社区大门更随时为居民敞开,大家有生活方面的各种需求,都可以到社区来。

通讯员 唐莺莺 严末 周红羽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晓青

校对 盛媛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