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的名称源于西周初期的政治决策“分陕而治”。
周成王年幼,由周公旦和召公奭辅政。为稳定政局,二人以陕塬为界分治:周公管理陕塬以东(主要防范殷商遗民叛乱),召公治理陕塬以西(开发黄河中游农业),陕塬以西后来简称陕西。
进一步追溯,陕塬名字来源地貌特征,“陕”指地势险要,“塬”指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高地,四边陡,顶上平。
陕西省下辖10个地级市,分别是: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汉中、安康、商洛、榆林、延安。他们名字的由来如下:
1. 西安市
陕西省省会,十三朝古都。原名长安,取“长治久安”之意。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称西安府,意为“安定西北”,与“北京”、“南京”等地名呼应。
2. 宝鸡市
古称陈仓(因陈仓山得名)。唐至德二年(757年),因传说“陈仓山神鸡啼鸣”被视为祥瑞,唐肃宗将陈仓更名为宝鸡,寓意“宝地神鸡,吉祥永驻”。
3. 咸阳市
中国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阳光充足之地)。咸阳位于“九嵕(zōng)山以南、渭河以北”,两地皆为“阳”位,故称“咸阳”(“咸”意为“皆、全”),即“山水俱阳之地”。
4. 铜川市
因境内有铜官川而得名(今漆水河)。
进一步追溯,铜官川名字来源于历史上此处为重要铜矿开采地,故得名“铜川”。
5. 渭南市
因地处渭河以南而得名。
进一步追溯渭河名字由来,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说“渭”通“隈”(wēi),意为“河流弯曲处”,因渭河上游流经陇西黄土丘陵,河道蜿蜒曲折故而得名;
另一说“渭”与“濊”(huì)相关,指水流汇聚(渭河接纳泾河、洛河等支流,形成关中水网)而得名。
6. 延安市
“延”源于延河。战国时期,延河被称为“区水”,南北朝时期改称“清水河”。西魏时期(北朝),因连年战乱导致植被破坏,清水河逐渐浑浊干涸,民众祈愿母亲河“绵延不绝”,遂更名为“延河”。
“安”指安定,隋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改延州为“延安郡”,取“边陲久安”之意。
7. 榆林市
因城北榆溪河沿岸“榆树成林”得名。
8. 汉中市
因位于汉水中游得名。
进一步追溯,汉水的“汉”表示水多,引申水量充沛。另有一说法,古人因为汉水水量充沛,将其比喻为银河,古代银河称云汉,故而得名汉水。
9. 安康市
西晋时为安置巴山流民,取“万年丰乐,安宁康泰”之意设安康县,后改称安康市。
10. 商洛市
因境内有商山、洛水(南洛河),各取一字得名。
商山位于今商洛市丹凤县,是秦岭支脉,因形似“商”字而得名。
洛水的“洛”字在古汉语中与“雒”(luò)通假,而“雒”本义指一种水鸟,洛水流域多水鸟栖息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