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战役:士兵活不过一天,刑犯女人都上,为何这般惨烈?

论戈 2024-06-30 23:15:25

1937年7月7日,日军挑起侵华战争,由此开始到1945年8月日军投降,中国人民进行了8年艰苦卓绝的全面抗日战争。

抗战八年,中国前后动员1400万人上战场,常备兵力维持在500万上下。8年抗战中,中国军队共380万人伤亡,共毙伤日军70多万。中日军队伤亡比例接近5:1,可见抗战之残酷。

但如果把这个伤亡放在欧洲,整个8年抗战的伤亡,可能只和苏德战争的一场大会战相当:

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苏德在这片战场投入500万大军,最后伤亡300万人,一场局部大战,代价和亚洲的一场国战相当。

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前,除了一战的索姆河战役,世界上从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绞肉机式争夺战。

由于苏德双方围绕斯大林格勒不断增兵,城内的废墟就是地狱的入口,双方参战的士兵往往活不过一天。打到最激烈时,甚至连女人、死刑犯都被拉上去填战壕。

其实在当时的整个苏德战场,小小的斯大林格勒起初并不是最为关键的战略点,北方的勒热夫、列宁格勒,南方的高加索都是德军的目标。

但偏偏就在斯大林格勒,苏德爆发了最壮阔的决战。

后世认为此战之所以惨烈,有战略意义,但也有“斗气”成分,两国都围绕一个地方较劲,导致苏德军队在伏尔加河畔死磕。

那么,斯大林格勒在1942年处在什么样的战略地位?苏德为什么一定要争夺这里?这一战为何打得如此惨烈呢?

{1}1942年,德军走到了命运路口

1941年夏天到1942年夏天,德国入侵苏联的闪电战取得了巨大的战果,德军消灭苏军近500万,其中300万苏军被德军俘虏,苏军的士气非常低迷。

彼时,德军唯一的战略失败就是没拿下莫斯科,苏联的寒冬以及西伯利亚援军挽救了莫斯科,朱可夫成为了苏联的救火队员。

而若以1942年春天为节点,德军北、中、南三大集团军群各有任务:

北方依然是围困列宁格勒,并清剿游击队;

中部是在勒热夫等地和苏军攻防,杀伤苏联有生力量;

南方进展最为顺利,乌克兰大草原很适合德军的闪电战,德军啃下克里米亚,南方集团军群决定执行“蓝色计划”,兵分两路分别去南方找石油、在伏尔加河畔保护刚占领的乌克兰土地。

总的来说,德国前方战事还算成功,但德国国防军这时候却普遍蔓延着一种消极情绪。

柏林的参谋部里,高级军官们都在担心前线的补给问题——在苏联部署着几百万德军和仆从军,而且基本都在战斗状态,每个月的消耗都是天文数字。

虽然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在加班加点造军火;法国的面包、牛奶被维希政府征集后运给德军;罗马尼亚的石油炼制后输送给前线的汽车和坦克,几乎整个欧洲都在给德军服务。

但这还不够,远远不够。

德军需要更多的物资填满前线,尤其是油料方面——罗马尼亚的石油不够德军消耗,装甲部队无法高效部署,这让德军很难受。

为此,德国早就把乌克兰规划为德军的第一战略目标,这里肥沃的黑土以及总量庞大的矿产能填饱德国人的肚子。从乌克兰南下,还有高加索的巴库油田吸引着德国。

这里的产油量占苏联的一半,德军要是得到这里,坦克部队将不会再为燃料发愁。

纳粹德国把这套理论叫“战争经济学”:不以战养战,德军就永远无法占领苏联。

于是,1942年夏,南方集团军群分成A、B集团军群,A集团军群去了高加索,目标直指石油;B集团军群则西进伏尔加河,以阻断苏联南下的援军。

其中,B集团军群有百万人,德军占一半,罗马尼亚和匈牙利、意大利军占一半。该军群的主力是第6集团军,下辖4个步兵军,1个装甲军,共26万人。

为了守住伏尔加河防线,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联合霍特的装甲第4集群进攻伏尔加河上的重镇斯大林格勒,这里是伏尔加河的古渡口之一,也是苏联南部的重要工业城市。

截止德军进攻前,城内的拖拉机厂还在制造坦克。德军在1942年7月和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地区开始交战,苏共中央得到消息后,下达了那个著名的“227号命令”。

苏联国防委员会第227号命令,可以简单总结为“不许后退一步”。

斯大林同志要求苏军从将军到士兵都必须严肃军纪,与国土共存亡,在没有命令的情况下,任何人不得擅自撤出阵地,“惊慌失措的人,擅离职守的人,都要被原地枪毙”。

实际上,苏联高层下达“227号命令”,也是无奈之举。

从1941年6月开始,因为德军巴巴罗萨计划闪击突然,前线苏军成建制的崩溃、投降成为一种风气,而很多部队的伤亡也出现在逃跑的过程中。

到了伏尔加河畔,苏军退无可退了,因为伏尔加背后就是中亚,渡过这条河,苏联的“后背”就会被露出来。

而且如果坐视德国拿下高加索的油田,德国必将掀起新的攻势,苏联政府会被赶入荒芜的西伯利亚。

因此,在227号命令出台后,每个集团军都有3到4个“督战营”来严肃军纪,苏联要用鲜血来震慑逃兵,这让苏军上下的士气重振了起来。

{2}斯大林格勒绞肉机:苏德士兵的终极较量

整个苏德战争期间,在人数相等的情况下,德军的战斗力是高于苏军的。

如第6集团军这样的重装集团军,战斗力更是同量级苏军的N倍。

在1942年8月,当第6集团军接替第4装甲集群进攻斯大林格勒时,苏军为了迎战,在斯大林格勒附近部署了足足9个集团军,一共50多万士兵。

至于早前于7月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国第4装甲集群,此时被临时调往南方支援高加索,但半路却又被调回,参与对斯大林格勒的围攻。

此时,斯大林格勒城内的守军是第62集团军,该部队其实在9月就几乎被德军消灭。但德军发苏联人好像打不完,消灭一队,第二天又有新人从河边涌来。

实际上,斯大林格勒战役开打之时,苏联已经开始了全面动员,苏军组建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预备队的士兵从亚洲涌来,在伏尔加河边集结。

1942年11月,德军占领了斯大林格勒90%的市区,苏军被压缩在河边的窄小范围内。第6集团军向柏林发去了“斯大林格勒被占领”的信息,柏林进行了一次盛大集会纪念了这次胜利。

但只有前线的德军士兵知道,他们就是无法彻底清扫这座城市。

同时,为了坚守这座城市,苏军撤掉了守城的第62集团军军长洛帕京的职务,让第64集团军副军长崔可夫代替他的职务。

崔可夫赴任前,和来到前线指挥的朱可夫将军见了面,后者传达了苏联最高层的意思——丢了斯大林格勒,指挥官都要上军事法庭。

崔可夫回答:“不必这么麻烦,丢了城,我就死在城里。”

崔可夫知道,斯大林格勒对于苏联来说非常特殊。

这座城市原来叫“察里津”,是沙俄时代重要的军事堡垒城市。苏俄内战时期,斯大林临危受命,领导红军和白军在这里血战一年,白军数万人攻城,察里津几次危急。

但斯大林领导战士们顽强反击,保护了这道俄国南方的门户。

就是这一战,奠定了约瑟夫.斯大林同志在苏共和红军中的地位,这座城市对于苏联而言有着无法取代的意义。

此后,斯大林成为苏联的领袖,这座城市也被改名为斯大林格勒。

以领袖的名字来命名城市,是欧洲的老传统,这座城市和领袖息息相关,一定程度上代表着领袖和国家的尊严。

纳粹德国深知这一点,所以北方的列宁格勒,南方的斯大林格勒早就标记在地图上,拿下这里能对苏联的士气造成打击。

苏联方面也预料到了丢失斯大林格勒的后果,一旦丢了斯大林格勒,德国在国际上就有了宣传的资本,苏联则落于下风。

对于苏联社会来说,斯大林格勒就是国家的尊严,这里决战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更是两国领袖的一场较量。

为了这座城市,苏联从亚洲紧急动员500万人在伏尔加河畔待命,后撤到乌拉尔山的工厂也在全速运转,把坦克和飞机、重炮运到前线。

苏联士兵在斯大林格勒对面武装,以团为单位源源不断进入前线。

而在崔可夫上任前,苏军的战术还是“阵地战”为主,士兵以连和营为单位,在地图上划定战线,以火炮为掩护,以机枪为进攻支点,士兵进行死亡冲锋。

这样的打法不仅伤亡大,对战局也几乎没有改变——德军的火力和人数都不弱于苏军,士兵素质也很高,苏军难以打开局面。

崔可夫上任后查看了前线,他认为,阵地战已经无法改变斯大林格勒这个地狱战场了。

最后,崔可夫选择用“散兵渗透”的方式打击德军,这种战法被德国人形象地比喻为“老鼠战”。苏军化整为零,三五个人一组渗透进废墟,在残垣断壁间进攻德军。

这种打法可能没有明确的组织和目的,但士兵们神出鬼没,纯粹就以杀死敌人为最高目标,这让德军苦不堪言。

德军日夜提防,苏军却仿佛从四面八方钻了出来,他们从废墟里射出子弹,丢出手榴弹,德军每走一步都要付出代价。

不过,这种战术也不是没有缺点,主要问题是伤亡太大,基本上派出去的士兵活不过两天,因为他们没有组织,也没有撤退的机会,战斗到死亡就是士兵的归宿。

在苏军“散兵渗透”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德军也感到棘手,于是无奈地效仿这种战术,把士兵分散到每个角落去和苏军死磕。

正是苏德之间这种不讲战术的“添油”式战法,让整座城市成为绞肉机。

{3}一场斯大林格勒,看到德国的结局

斯大林格勒战役打到后来,苏军已经没有军衔和编制,一个连队的士兵可能隶属于十几个不同的部队,军官也会受到士兵指挥,随时去填口子。

而士兵们只知道拿起武器向前推进,杀死看到的敌人。

此时德军也杀红了眼,他们不留俘虏,也不救敌方伤员,只是麻木地射击、杀死看到的每一个俄国人。

斯大林格勒城内在血战,苏军每天减员2000人以上,等于一天打掉一个团。而在城市的外围,苏军准备的反击也在进行着。

实际上,斯大林格勒战场是一片很大的区域,除了第6集团军被困在城里外,漫长战线上有德国第2集团军、装甲第4集群,匈牙利、意大利各一个集团军,罗马尼亚两个集团军。

这些轴心国部队在顿河和伏尔加河战线上排开,总人数达到100万。苏军指挥部已经决定用一场包围战将其全歼,一举扭转乌克兰的战局。

慢慢地,德国方面也有人感到了威胁,名将曼施坦因告诉纳粹元首,应该让第6集团军撤出斯大林格勒,退往后方的顿河,重新整顿防线。

但纳粹元首拒绝下令撤退,他开始斗气,也效仿了苏联的命令,告诉前线:“德国士兵脚下就是德国的国土,你们不能撤退。”

这道“德式227命令”,宣判了斯大林格勒德军的死刑。

最终,第6集团军在寒冬里和苏军鏖战,因为苏军预备队在沃罗涅日的反攻,保护第6集团军侧翼的德国第2集团军被迫北上支援沃罗涅日,还带走了几个装甲部队。

意大利、匈牙利、罗马尼亚军队担负起了严峻的保卫侧翼任务。

然而,德国人从不相信这些仆从军的实力,这也难怪,这些仆从军几乎是纯步兵,缺乏重武器和坦克,很难抵挡苏军的装甲突击。

但无论如何,苏联的坦克部队正在源源不断赶来,第6集团军的形势越来越糟糕。

1942年底,苏军开始突击,坦克部队很快击穿了意、匈、罗仆从军,然后包围了斯大林格勒。

最终,20万德军被包围在城内,两个月后就因弹尽粮绝而投降了。

德军投降时,第6集团军只剩下9万人,加上外围被消灭的仆从军和德军,德国B集团军群在斯大林格勒百公里的战场上全军覆没。

战后,意大利、罗马尼亚、匈牙利基本退出苏德战争。

至于德军,因为损失第6集团军这样的重装集团军,还被击毁1000多辆坦克,1500多架飞机,3000多门各型火炮,从此德国在乌克兰缺少了一只拳头。

尽管德军伤亡百万,苏军的伤亡却是德军的一倍,超过200万。这些部队很多是刚刚征集的新兵,倒在了自己参与的第一场战役里。

当斯大林格勒战败的消息传回柏林后,纳粹党、国防军都开始担忧,德国此时还没开始全国总动员,国内征兵已经到了极限。

前线告急,纳粹党不得不宣布进行“深层动员”,把劳动岗位上的男人和体面的中产阶级送到战场。

此举势必会动摇人民的信心,但为了战争,纳粹党已经别无选择。

由于苏联人夺回了满是废墟的斯大林格勒,南方的德国A集团军群也吓得迅速回撤,否则他们将会被关在高加索。

1942年夏天,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结束,宣告着德国制定的南线“蓝色计划”全面失败。

对于长驱进入敌国境内作战的军队来说,战略目的没达成,如果全师撤出还能收场,可现在大军全军覆没,往下这个仗怎么打,国防军高层非常悲观。

此时,美国正在全力支持苏军,武器、物资从太平洋和印度洋运到了苏联。虽然德国还有战争潜力,但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喘息,然而苏联不会给德国人机会。

在那之后,苏联制定了“十次斯大林突击”行动,对欧洲轴心国进行了全面反击。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惨烈,让西方很多学者和政客震惊,他们曾怀疑这个伤亡数字是否有假。但在得到证实后,这些人陷入沉思。

“二战会毁灭人类”的论调从此开始传开,自古以来,人类从未有如此血腥的战争,但苏德战争后来还经常爆发百万人以上的大会战,不断刷新人类军事记录。

可以说,苏联用体量拼垮了纳粹德国,纳粹德国也输得心服口服。所以战后的德国很老实承认战败,不像日本那样老是“魔改历史”,总以为自己当年还有翻盘的机会。

参考资料:

1.《斯大林格勒战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转折点》,易化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邓兴国,赖蓉辉

3 阅读: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