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不爱做“炼丹师”的少年,把“华为软挑”当做了“炼丹炉”

科技正能量 2024-03-22 15:17:56

一颗豆大的汗珠,滴落在键盘的近侧,两只手近乎颤抖着在键盘上按下了“回车键”……“系统没有崩,跑起来了!” Henry和他的队友们击掌相庆。

这一刻,是2021年的“华为软件精英挑战赛”总决赛,那一年的赛题让Henry所在的团队特别不适应,从初赛走来,在与其他赛区的胜出者做过了几次赛前测试,几乎无一胜算。但总决赛为增加难度的需求变更却给了他们新的机会。

在总决赛的高压下,Henry的团队从开局不顺到稳住局面,最终拿下了当年挑战赛的全国第四名。

尽管这对于之前已经拿过“华为软件精英挑战赛”年度冠军的Henry来说,并不是一次出色的成绩,但这种“高压”的氛围感,依然让他很享受比赛带给他的成长与激励。

1

“高压训练”比拿冠军更重要

在东北的一座小城,和很多当地的男孩子一样,刚上中学的Henry,迷上了手机游戏。但这个孩子又和其他男孩不同,他不止玩游戏,更想改变一些东西,比如去论坛上学习如何给手机刷机。

这种计算机知识的启蒙和求知欲,让Henry进入高中后顺理成章的报名参加了计算机竞赛,当然也毫无意外的遭到了家里人的反对。“高一的时候,只是晚上和周末上课,影响还不大,到高二开始打全国比赛,甚至要停课,压力就变大了。” Henry说。

要同时兼顾学习和比赛,以及即将到来的高考,人生第一次高压的状态出现了。但好在,全国大赛的铜牌成为了加分项,某知名高校计算机系向Henry敞开了大门,他与“华为软件精英挑战赛”的缘分也从此开始。

“大四那一年,在几位优秀学长的带领下,第一次参加‘软挑’就拿到了冠军。” Henry将这次夺冠的功劳,归结于整个团队的力量。

从此之后每一年的“华为软件精英挑战赛”成为了Henry迈出校门前,例行的“高压”训练。“如果只是来玩一下,或者只是来拿点小礼物,那参加这样的一个赛事,就失去了意义。内心还是要带着小目标,比如一定要拿区域赛第一,我们平时面对高压环境的机会并不多,强迫自己去实现目标,会学到很多解决问题的方式。” Henry说。

其实,这也是华为举办“华为软件精英挑战赛”的初衷之一。大赛已连续三年以“普朗克计划”为主题,它的含义就是:在寻找像普朗克一样,永不满足持续追问的人,复杂难题中坚守真理的人,真实场景处着手实干的人,用技术推动世界进步的人。

当然从参赛者的角度,除了追求梦想和和高压中实现目标的喜悦,还可以更好的融入开发者的“圈子”。

如Henry一样,“每次回忆起当年几届软挑的参赛经历,内心都会感到非常的幸福,因为那是跟几个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在共同奋斗。在软挑的参赛过程中,也结识了很多水平很高的‘敌人’,最后成为了很好的朋友。相信今年的软挑也会是大家人生中难忘的一段回忆。”

2

打开了认知的边界

2022年,Henry毕业了。

和面临就业难的一大批同龄毕业生不同,在各项软件赛事中的出色表现,让这些“天才少年”成了大厂争相力邀的软件精英,最终Henry选择了加入华为。

“其实我并没有预设一定要来华为,但每年参加软件挑战赛,的确让我们更了解华为,也能理解华为的使命。” Henry说。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在大学攻读“算法”专业的他,进入华为之后选择了做框架开发。按照Henry自己的解释是,“算法这份工作相对比较枯燥,确定性不强,而框架开发更具备确定性,可施展的空间也更大。”

就像他说的,“如果说深度学习的算法工程师们是‘炼丹师’,那我的工作就是如何让炼丹炉更好用更高效。通过模型的前后端编译优化、显存资源规划、通信计算并行来让模型训练的更快、能训更大的模型。让框架更好用,更充分的释放芯片的算力。”

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乃至未来的发展路径能有这样清晰的认知,一部分原因也是来自于挑战赛带给Henry“触类旁通”的意识。因为每年的挑战赛,总会学到新的知识。

“比如在2020年,鲲鹏处理器算法优化的题目,要让鲲鹏处理器跑得更快,而这种题目,在日常是不可能遇到的,对我来说就会形成很多经验和积累。” Henry说。

“华为软件精英挑战赛”的与时俱进,题目与时代主线同频共振,确实能够为参赛者打开很多新知识的“窗”。

比如今年的赛制中,就包含了“最佳大模型应用奖项”。在云原生与AI大模型叠加的技术背景下,今年的参赛者也会比同龄人,更快的体会到大模型的实践和知识。

每年大赛的赛题,都是基于华为真实的业务场景延展,并降低了难度,非常适合参赛大学生去体会真实的企业业务场景。赛题设置也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式,初赛的难度较小,随着复赛、总决赛的递进,难度会进一步增加,可以让参赛者的知识积累一步一个脚印的迈进。

“其实大模型对开发者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它会让开发者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而且大模型写代码非常的规范,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老师’。” Henry说。

3

让学以致用

透过Henry的故事,我们其实看到的是产学研用整个体系的进步。

以前高校培养的人才,因为技术课程的“滞后性”,往往落后于社会需要。但随着技术创新成为推动每一个企业前进的优质生产力,社会对技术人才,尤其是具备算法和和大模型能力的人才需求鸿沟在持续被拉大。

这就需要“华为软件精英挑战赛”这样的赛事,来搭建一座“桥梁”,让大学生的所学所练,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Henry入职华为后,也遇到过一些新的挑战,他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优化一个巨大的科学计算网络的编译时间。因为该网络规模过大,显存资源规划模块要编译数个小时才能计算出结果,导致相关解决方案的易用性难以保证。

经过Henry细致的分析,他将2020年参加“软挑”时,鲲鹏处理器上的图算法优化上的经验融入到了显存资源规划的过程中。包括时间局部性、空间局部性、对线程伪共享的处理,以及当时参赛的秘密武器——一个巧妙的针对稀疏图的访存亲和数据结构。重构了显存资源规划模块的代码,最终达到显存资源规划模块编译性能提升百倍,从数个小时降低到一分钟以内。

这份经历体现出来的细节有两处:首先是Henry经过了很多“高压”场景的磨练,知识体系的边界很宽,在处理很多问题时,能够更快的抓到解决问题的逻辑;

其次是“软挑”这样的赛事,所设计的赛题和涉及的范围,的确是真实业务场景的体现,参赛者未来在工作中,可以将这份经验与实际任务相互印证。

“人生中,能够让我们体会高压状态下成长的机会并不多,如果没有‘软挑’这样的平台,高考可能就只是我们唯一的机会了。” Henry开玩笑说。

业界有很多华为“天才少年”们的传说,但其实这就是一群坦然的青年人,在Henry的身上我们看不到骄傲,他也没有那些追求梦想的豪言壮语,仿佛他做到的这一切只是沿着当初的兴趣,顺流而下的结果。看得出,“软挑”带来了高压体验和知识的宽度,更塑造了一颗积极、细腻的心胸。

0 阅读:9

科技正能量

简介:相信文字有力量改变世界,坚持科技改变生活的正面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