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老照片:50年代的北京,原来这么美!

历史图馆知识一览 2025-03-02 13:11:06

这是一组上世纪50年代的老北京明信片。内容包含有紫禁城、颐和园、孔庙、北海公园、中山公园等。每一张图片都是彩色的,令人惊叹。

50年代的北京,城市风貌跟现在不一样。尤其是皇家园林里,风光古朴自然,太漂亮了!

笔者挑选其中二十多张,分享给大家。这些照片是年代的缩影,更是老北京珍贵的历史印记。老照片搜集不易,值得珍藏。

50年代,北京午门前景象。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红色的宫墙,黄颜色的琉璃瓦,金碧辉煌,处处彰显着皇家气质。

50年代,北京天坛祈年殿。三重顶圆殿,造型优美。祈年殿是祈谷坛的主体建筑、天坛的标志性建筑。在很多有关北京的宣传资料上,都能看到祈年殿的身影。

50年代,北京雍和宫内景象。雍和宫主要殿堂是绿色琉璃瓦,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为黄色琉璃瓦,金碧辉煌。重檐碑亭内立有石碑,均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50年代,北京国子监内景象。国子监,是我国古代最高的学府,元大德十年(1306年)建成,距今有800多年历史,东边挨着孔庙。照片中这座建筑是辟雍大殿。

50年代,北京孔庙内的大成殿。北京孔庙是皇帝祭孔的重要场所。大殿内供奉有孔子的塑像。孔庙内环境幽静,古树参天。

50年代,北京颐和园内的“云辉玉宇”牌坊。这是一座三间四柱七楼牌坊,造型精美古色古香。牌坊坐北朝南,前面是烟波浩渺的昆明湖。

50年代,北京颐和园里的十七孔桥。阳春三月,桃花盛开,岸边绿柳依依,人们在湖面上划船。十七孔桥倒映在水中,美轮美奂。

50年代,北京颐和园仁寿门前景象,夹竹桃花开得正艳。仁寿殿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在颐和园居住时朝会大臣、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

50年代,北京颐和园万寿山上的一条长廊。长廊红漆立柱,雕梁画栋,古色古香。近处亭子上方题额有“夕云凝紫”四个大字。

50年代,北京颐和园里“谐趣园”风光。这是一座园中园,小巧玲珑。荷塘里莲花盛开,亭台楼榭倒映在水中,美轮美奂。

50年代,北京颐和园昆明湖边的铜牛。铜牛铸造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铜牛卧在地上,昂首眺望昆明湖,牛尾巴断了一节,铜牛背上刻有乾隆手书四言铭文《金牛铭》。

50年代,北京中山公园里,唐花坞景象。中山公园,位于故宫南面。唐花坞始建于1915年,共有房间14间,整体为飞燕展翅形式,古色古香。

50年代,北京中山公园美景。湖边绿柳依依,粉色的桃花开得正艳,亭台楼榭穿插其中,典型的中国古典园林,犹如一幅美妙的中国画。

这是50年代的北京北海公园,园内亭台错落掩映,湖畔林木郁郁葱葱,风光旖旎。湖边大树下面,设置有长椅。坐在这里,能看到对面琼华岛上的白塔。

50年代,北京北海公园里,白色的石桥为“永安桥”。石桥一端连接着琼华岛。永安桥的两端,各有古石狮两对、有古牌坊两座。白塔、石桥倒映在水中,美轮美奂。

这是北海著名的五龙亭,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五座方形的亭子伸入水中。亭子相互交错,中间有廊桥相连。五座亭子分别叫:龙泽亭、澄祥亭、滋香亭、诵瑞亭、浮翠亭。

50年代,北京西山卧佛寺内精美的琉璃牌坊。这座牌坊建于清乾隆年间,牌坊南面额题“同参密蔵”,北面题额“具足精严”,据说都是乾隆皇帝写的。

这是位于北京香山东麓的碧云寺,寺内内的金刚宝座塔。该寺原名碧云庵,始建于元代。金刚宝座塔由造型奇特,由十一座大小不等的佛塔组合而成,塔身上都描绘有佛像和精美的纹饰。

50年代,北京广播大厦。该大厦位于复兴门外,建成于1958年,主楼10层,塔高86米。是我国第一个广播、电视建筑。

50年代,北京东交民巷建筑。在过去,这里是各国的使馆区,更名为使馆街。东交民巷,历史悠久,见证了一百多年来中国社会的风云变幻。

50年代,位于北京的苏联展览馆。该馆建成于1954年,主体建筑为欧式风格,恢弘大气。此后许多重要的展会都在这里举办。1958年,苏联展览馆正式更名为北京展览馆。

50年代,北京亚洲学生疗养院。位于北京西山脚下,从1954年11月开幕以来,已经先后接纳了亚洲各国560多位病患学生。

50年代,北京电报大楼。1958年建成投入使用,楼高6层,是中国第一座最新式电报大楼。在当时是北京著名十大建筑之一。

50年代,北京友谊宾馆大楼景象。建筑古朴典雅,具有中国浓郁的民族特色。宾馆前面有很大的广场和花园。

50年代,北京八达岭长城雄姿。八达岭景区以其宏伟的景观、完善的设施和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而著称于世。

结束语:回看这些50年代北京老照片,雄伟的皇城、优美的颐和园等,令人惊叹:70多年前的北京,原来这么美!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