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代晚期花朵形铜铃 藏于三星堆博物馆)
春日归,百花盛,姹紫嫣红万象新。最近您去赏花了吗?
面对一树树繁花,我们很容易心生感慨:也许是惊叹花朵的美丽,造物的神功;也许是赞叹花开有信,不失其期;也许是感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时光虽然流过了三千多年,但花的守信不曾改变,人的多情也不曾改变。当古蜀三星堆人面对春日繁花时,不知道他们有何感慨。我相信他们一定被花朵触动了,才制作了这件精美的花朵形铜铃。

铃高12.2厘米、口径6.8厘米,由铃体和铃舌两部分组成。
铃体分三层:上层为花萼,喇叭状,外缘四瓣,形成一圈波浪,顺其波浪之形饰两道线纹;
中层为子房,扁鼓状,上下各有一凹槽为界。界内饰山形纹,峰谷之间饰圈纹,圈内有点;
下层为花瓣,四片长圆舌形,外张作半开之状。顺花瓣外缘饰两条线纹形成带状,带内饰圈纹。

图片来自网络
铃舌为长圆锥柱体,顶部有一圆环,挂于铃腔内顶端;底部也铸为四瓣花形,是铃体花瓣的缩小版。当两者套合在一起时,铃舌则成为了花蕊。
铃体顶部有U形环,显然用于悬挂。悬挂在哪儿呢?
青铜神树上。

(三星堆青铜神树部分 图片来自网络)
三星堆青铜神树上有细小的环孔,可用来悬挂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铜铃。
这就如同圣诞树上的彩灯。举行仪式时,把铃挂上,使神树更加富丽堂皇;仪式完毕后,把铃取下,好好收藏,减少磨损。

那这铜铃象形的是什么花呢?这当然是一个无法得到确定答案的问题了,只是我好奇而已。
以我对植物的有限了解,最终锁定了玉兰花和木棉花。然后根据单层花瓣以及《山海经》,觉得木棉花的可能性更大。

(右上:玉兰花 右下:木棉花)
《山海经•大荒北经》中有这么一段:“大荒之中,有衡石山、九阴山、泂野之山,上有赤树,青叶赤华,名曰若木。”
“赤华”,就是红色的花。木棉花的红色,绝对浓郁。而且三星堆的几棵神树中,很可能就有《山海经》的若木。

(木棉花 图片来自网络)
木棉花,现在只见于亚热带地区,三千多年前生活在成都平原的三星堆人能看到吗?
这个不用担心,那时候成都平原连大象都多得不得了,气候炎热足够木棉生长。
根据研究,木棉花最早生长在陕南四川一带,随着气候变冷,才一路南退。别忘了,四川南部还有一个叫“攀枝花”的城市。攀枝花,就是木棉花。

当然,不管此铜铃表现的是什么花,都不影响它带给人们的惊艳,以及透过它所感受到的古蜀人的细腻心思。
这件文物时间是商代晚期,出土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2号祭祀坑,藏于三星堆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