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韩晓慧(河北怀来)
四月,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球似的太阳,云彩好似被太阳烧化了,也消失的无影无踪。4月17日怀来县老年大学摄影二班和电脑后期制作班在袁秀峰老师和顾文老师的精心安排下,在段芳班长和张孟杰班长的认真组织下,两班学员开始了2025年的第二次游学采风活动。
大家追逐春天铺成的颜色,用最美的镜头去记录属于自己的那份心情。在美景中感叹春天带给大自然的色彩与宁静,同时感受涿鹿武家沟别样的静美。
6:30大家乘车一路西行,去探访溪源村,观感魁星楼,游赏龙门湖,参观东窑沟。
一路上风景美不胜收,清风拂面,鸟在枝头,天空碧朗。不到两小时就到达了第一个采风地——武家沟的溪源村。溪源村是隐藏在涿鹿县城西南桑干河流域的一个古老而静谧的小山村。进村的路上,映入眼帘的是潺潺的溪流,众多的泉眼,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无尽的生机与活力。
沿着溪水向上,行走大约三里,就远远望见一座青翠的小山,山巅矗立着一座六角二层的小楼,那就是魁星楼。大家一路拍摄,一路观赏魁星楼,它的建筑风格古色古香,飞檐翘角像是要冲破云霄。来到楼前,感觉它像是在给人们讲述一段被时光尘封的故事,又像是在诉说往昔的辉煌。我站在魁星楼简介石碑前,看着上面的文字,了解到魁星楼的历史变迁。从魁星楼下来,我就琢磨着,现在虽然时代不同了,不用像古人那样来这儿祈求科举高中,但是这种对文化的尊重和传承,还得继续下去,让后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厚重和美好。抵达山脚,向左步行百米,龙门便展现在眼前。穿行溪水,进入龙门,顿时觉得眼前豁然开朗,合影留念。龙门内是一个幽静的山谷,清澈的溪水在春日的照耀下泛起粼粼波光,置身于此,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又似步入了世外的桃源。
穿过树阴,来到湖边,面对水中飘动的云朵、树影,学员们对千姿百态的倒影产生了浓浓兴趣,频频摁动快门,尽情创作,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在这里,有的呼吸清新氧气,畅享绿色生态;有的在湖边慢慢踱步,湖水潺潺有致,如情人私语;有的与摄友伫立湖边观赏岸上风光,仿佛水天共一色。
最后一站来到东窑沟村,这是一座拥有千年制陶历史的村庄,依山建屋、缸瓦垒墙为本地民居一大特色,至今仍存有窑神庙、“石猴铺”侯家老院及屋前的“泥猴子”雕塑等明清古建筑群,与古老的陶窑、制陶遗迹形成独特的历史文化群落。沿古村里的古道徒步而行,引起了学员的好奇,“咔嚓——咔嚓——”的快门声不绝于耳,镜头下青砖古巷、陈窑清幽,斑驳的陶片墙,青灰色的屋瓦,光滑的石板路,都拍出了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时代变迁、技术进步,但陶瓷窑火生生不息,有的学员就拍到了制陶过程。东窑沟村的陶瓷历史也在这里必将不断延续……
一路观景,一路拍摄,一路探讨,一路有两位班长的服务,80多岁李志华的精神感染,新老学员的互帮互学,两个班学友的友好交流,大家忘记了年龄,以各种造型与美景同框。不觉已到中午,大家品尝了农家美味,又争先恐后在两个班级群分享自己的采风作品,照片、视频达到几百张。点评的,谈感受的更是数不胜数。学员鲁大伟写道:“来过N次的地方,重又采风打卡,溪源今年的小瀑布水流量又大了些,水流潺潺声有些冲击力,台阶路有些路段已被淹没,四顷梁村里香椿已悄然长出了嫩芽,经忙着春耕的老哥同意,我兴高采烈的采了一朵,分发给众姐妹尝尝鲜。
村里的山泉水依然还是那么的甜爽,必须手捧着多喝几口哦,东窑沟的变化还是有一点的,主街道上居然多了几栋泥坯房,和原有的青砖瓦房呼应着,但在我看来还是有些不大协调。还好村里保存完整的清代古民居没有被改良,青砖灰瓦,猫头,梅花鹿,喜鹊登枝,各式花砖雕依然栩栩如生。没有被人为破坏。高兴!”徐爱琴写道:“感谢以上所有学友拍的美片;感谢大伟的短文记录;感谢出游时学友间互帮互助、谈笑风生;更感谢袁老师和两个班长精心策划组织大伙去看美景,寄情于山水之间,快乐学习,愉悦身心……”
采风游学活动,不管手里拿的是单反还是手机,大家都在愉快的拍摄着、记录着,把春的色彩、春的欢乐,乡村的变化......存进相机,留给历史。
图片:段芳/张孟杰
责任编辑:牛义信/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