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卫生室,是最基层的一级医疗组织,乡村医生,则是卫生系统,设在农村的医务人员,通常被认为是,医疗系统在基层编织的网底。
这种概念,好像在大众当中,已经形成一种共识,不是那么容易撼动的,这种概念的形成,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有他一定的合理性和大众性。

这几天,由于忙于一个象棋赛,已经断更三天了,由于没空去卫生院开药,与老伴吃得降压药和降糖药,也已经出现断档,昨天傍晚去了趟大队卫生室,意思是先买几种药,救救急。
结果到了后一看,只有几个村民坐在屋里坐等,一问方才知道,医生已经因事回家了,说很快就会回来,于是乎只好坐下耐心等待。
翘首以盼,足足等了半个多小时,仍然不见村医的踪影,于是乎,有俩人坚持不住,知趣地悄悄走了,我由于急着买药,只好耐心等下去。

我们村是个中等村庄,常住居民接近三千,最早赤脚医生年代,有三名村医,轮流在卫生室值班,什么时候去什么时候有人。
可是近些年三人均病故,一名子承父业的接班者,也因为年满六十而退出。现在只剩下一个后补的中年媳妇,一人在支撑,又得给村民看病打吊瓶,又得干繁杂的“公卫”任务。
因此就觉得力量不足,凭着一己之力,干着三个人的活,苦苦支撑,常常忙得团团转,家里老伴前几天又突然晕倒了,幸亏送医院及时,方免遭不幸。

加上会议不断,检查不断,担子全由她一人担当,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于是卫生室便开启了锁门状态。
我这天买药是实在没有办法,去医院人家早已经下班,去三步一店五步一铺的街上药店,他们又没有便易的“集采”药,因为利润太低,他们精明的都不经营。
除医院以外,再就是卫生室,才有这样的“集采药”,没有办法,足足等了近一个小时,医生才骑着电动车,急急忙忙地赶来了。

试想,一个三千人的大庄,只有这么一个家庭妇女,还有大量的家务事要做,她怎么能干好“公卫”任务。
像这样的卫生室,医务力量严重不足,做出来的“公卫”任务质量也堪忧,可是这个却没有好办法解决。增加医务人员,应该是上级主管部门的事情。村级政府好像没有招人的权力。
由此看来,乡村医生队伍,宜年年补充人数,保证数量上的优势,自然质量也不能下降。毕意几十年了,乡村医生,更新换代,一直拖后腿,总体人员呈现下降状态。

可别小看,乡村卫生室和村医的作用,这个队伍在成立之初,就缩短了城乡医疗的差别,在医疗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基本解决了,基层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这可称得上是一项伟大的发明。
借助民间中医人才,和短期速成培训,迅速组织起几百万的村医队伍,凭借简陋的住房居处,建立起简陋的小医院,却顶起了大医院所能完成的任务,这不是人间奇迹是什么。
按照常规,这支乡村医生队伍,应该越发展越好才对,可如今正好相反,越发展队伍越缩小,待遇低和名份不正,是其主要原因。把医疗推向市场,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