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躯体反应的女儿被成功拯救,怎样化解了她心中的偏执

开济说育儿 2025-03-17 08:02:34

阿月是一名高一年级的女生,她和妈妈一起来到了咨询室。

阿月近来心情非常低落,只要想到妈妈就止不住地想哭。在断断续续的抽泣声中,我听到了阿月的故事。

阿月9岁的时候父母离异,妈妈当时肚子里怀着弟弟,带着阿月从东北老家来到太原投奔亲戚。

离异对妈妈打击很大,妈妈天天哭,阿月就安慰妈妈,和妈妈站在一边。

但阿月心里还是非常矛盾,在她的记忆中爸爸对她非常好,从小对她百依百顺,她不理解,“为什么爸爸把什么都给了我,然后又抛弃了我?!”

她无法原谅爸爸,从此再没有叫过爸爸。

阿月初一的时候妈妈再婚了,爸爸也再婚了。

阿月试图阻止妈妈和继父在一起,但妈妈还是再婚了,之后阿月和母亲的关系就越来越僵。

“妈妈开始打我,骂我,管得我特别严。只要和我说话就是用吼的,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能骂我半天。我觉得妈妈是把对爸爸的怨气撒在我身上。弟弟长得很像爸爸,妈妈看了就生气,这时候也会拿我撒气。我在家里随时都可能挨打挨骂,简直就是母亲的出气筒。”

“我都这么大了,妈妈还查我的手机,看我的聊天记录,即使我改了数字,她也一定要知道我的新数字。她会依次问我通信录里每一个人是谁,会问我新加的朋友是谁,不让我加男生。奶奶给我买了手机,我本想这下终于可以有自己的秘密了,妈妈却没收了那个手机。”

“家里太压抑了,我就出门躲着。我周末会和朋友出去走一走、玩一玩。但是只要我出门在外,妈妈就会不断给我打电话,确认我在哪和谁在一起、在干什么,吓得同学都不敢跟我一起出去了,说我是被妈妈控制的小孩。”

“从那时起,我就非常想爸爸,想回到爸爸身边。妈妈不让我跟爸爸联系,但是我去年回到了东北,爸爸也再婚了,刚生了小孩。爸爸、奶奶、姑姑都对我很好,我临走他们还哭了,让我经常回去看看。我甚至想回到东北去上学,离我妈远远的。”

母亲的控制给阿月带来很大的困扰,也让阿月非常反感。

当被问及“一切都变好了,你觉得会是什么样的情景?”阿月想了想,轻松许多地说:“我就希望我妈不要管我了,什么都不管我了。我已经长大了,自己做事有分寸,她不管我,我也不会出格的,也能生活得很好。”

通过场景重建干预,阿月情绪稳定了许多,她说从来没有这样梳理过自己和母亲的经历,其实也能理解妈妈在婚姻中受伤之后,害怕女儿在和男生交往的过程中受到伤害。

阿月平常住校,和妈妈相处的时间其实并不多,再加上周末和朋友外出,她计算了一下,自己满打满算一周就当妈妈八个小时的女儿,勉强能够忍受。

阿月希望我和她妈妈沟通,“我长大了,让妈妈也成长一下吧。”

我和阿月的妈妈进行了深入沟通,面对一个总是想逃的女儿,她有许多的困惑。

妈妈口中的阿月,是一个突然之间行为变化很大的孩子。

之前的阿月听话懂事,初中补课也是自己去,自己回,都能按时回家。

但是初中毕业之后,那个按时回家的孩子不见了,妈妈打电话、发信息都叫不回来,还常常把妈妈拉黑,联系都联系不上。

“跨年那天,临出门说好12点回来,到点儿还没回来,我就着急得不行,她不回来我就睡不着。12点我给她打电话,她说正准备打车呢。后来我再打就联系不上了,可把我急得,一个女孩子,我可害怕她在外边吃亏上当,我寻思咋这么晚不回来还不接电话呢?我就胡思乱想。自从我来太原就一个人带着他姐弟俩,生活上的压力、经济上的压力,我也可难了,我是脾气不好有时候说她两句,她是一点儿也不理解我呀。”

我告诉妈妈,她的心愿就是妈妈不再管她,她自己能管好自己。

妈妈依然无法放心,跟我说起阿月桩桩件件被她逮着的错事。“真的就像抓小偷一样,我也不知道哪儿来的灵感,总能恰到好处发现她犯的错。我很少进她房间,有一天一进去就搜着她屋里有个烟头。这种事太多了。”

讲着讲着,妈妈笑了,妈妈看到了自己和阿月之间你追我逃的模式,也看到了母女俩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剑拔弩张、硝烟四起甚至势不两立,但是充满着彼此之间的依赖、担心和关心。

这种母女之间的爱既然无法拆散,那就不如先明确界限、减少控制,母亲的再婚是母亲的事,女儿的交友是女儿的事,向后退,至少让关系缓和一下,妈妈愿意满足孩子的心愿,努力闭上嘴,不说话。

当我问妈妈希望阿月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母亲的愿望很朴实,就希望孩子能长大,走正道。

以我在谈话过程中对母亲的了解,我告诉母亲,放心吧,在这么正派的母亲的多年影响下,孩子一定不会走偏。

阿月早已耳濡目染了妈妈正向的价值观,也像妈妈一样正向乐观,要相信孩子自己能把自己的路走好。

孩子不愿意回家,妈妈需要把家变成一个孩子觉得好的地方。

家庭对孩子的力量应该是拉力而不是推力,控制、指责、争吵的家庭氛围,对孩子就是一种推力。

妈妈把孩子往外推,孩子在外面如果受到了负面影响作为拉力,那孩子将很难按照妈妈心中的期待成长。

通过家庭指导,让妈妈也放松了许多。

她意识到孩子长大了,还有一年多就成年了,不得不接纳孩子的叛逆,自己也是时候放手了。

妈妈临走时对我说:“回家我先把她屋里的锁给她装上!”

在亲子关系中,有时候家长也是需要被支持的对象,他们常常也处在焦虑的状态中,无法给孩子提供健康的家庭氛围。

通过家长访谈,家长在倾诉的过程中能够厘清自己的状态,减轻自身的焦虑情绪。

当他们能够从糟糕的情绪中跳脱出来,就更容易理解和接纳孩子,在生活中有平和的心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更有利于孩子心理状态的恢复。

我在潜意识状态下找到了阿月的病理性记忆,她在家不能关卧室门,妈妈会不停敲门让她开门,妈妈需要时刻知道她在做什么。

有一次阿月锁了门,她太想要属于自己的安静空间了,但是妈妈敲不开门,就把锁撬了,她的房间到现在都没锁。

我对阿月的病理性记忆进行重组,她焦虑的情绪稳定了许多。

经过两个多月的记忆重组干预,阿月是带着笑容离开的。

她告诉我,妈妈近来都没怎么管她,真是太舒服了,家里也不压抑了。

我知道当两个人的自我都获得内在力量,回到家庭里她们就能够带着边界感去相处,顺利度过阿月的叛逆期。

0 阅读:18

开济说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