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柔,却未看到这篇文章的“刚”

毒小寨文化 2025-04-04 10:22:45

《陈情表》,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柔,却未看到这篇文章的“刚”

有一段很精彩的话: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陈情表》是一篇奇文,情真意切,催人泪下,据说晋武帝司马炎读后都感慨万千,不仅同意了李密侍奉祖母刘氏的请求,还赏赐给他两个奴婢,方便照顾祖母刘氏。

这篇文章的魅力何在?究竟是如何打动晋武帝的?

有人概括了9个字:事之实,言之切,情之真。

这个概括应该说还是比较靠谱的,总结起来就是以情动人,这可以归结为“柔”,四两拨千斤。

其实这篇文章绵里藏针,除了柔之外,还有“刚”的一面,主要体现在三四段,先来看第三段这两句: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对啊,圣朝以孝治天下,这是我们这个国家的治国大政方针和基本国策啊,每个人都应该遵守,我现在就是在尽孝啊。

陛下你看你还经常以身垂范,凡是国家的元老旧臣,你都加以特别怜悯赏赐,现在我祖母已经九十六岁了,我正要尽孝,你得允许啊,更何况我这情况还这么特殊,祖母她老人家都九十六了。

“圣朝以孝治天下”,这是一面大旗,绝对不能违反,你如果不允许我尽孝,那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那不是自己把自己竖的旗帜给推倒吗?

对于古代的统治者来说,家国一体,在家对父母尽孝,在国对君主尽忠,皇上就是君父,就是天下子民的父亲,因此“以孝治天下”的这面旗帜绝对不能倒。

这也是晋武帝听从其愿望的原因之一,决不能因小失大。

再看第四段的这几句: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我不是不愿意为陛下你尽忠,而是先尽孝后尽忠,我祖母刘氏已经九十六岁了,也可能尽孝不了几年了,而我才四十四岁,向陛下你尽忠的时间还长着呢。

然后,关键来了,我的这些想法,不仅蜀地人士及二州的长官都知道,就连天地神明都看得清清楚楚,你还愿意假装不知道吗?

晋武帝想,大家都知道,神明也知道,众目睽睽,舞台都上了,镁光灯下,似乎不能玩心眼,可不能真做“孤家寡人”啊!

再接着:

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陛下你看我这,愿望也提了,恩情也谢了,忠心也表了,氛围也到了,你总不能不点头吧?

晋武帝再想想,“以孝治天下”这面旗确实不能倒,人之共情也不能轻易去犯,氛围也烘托得够好,那就就坡下驴,好名声谁不想要呢?免费地成人之美谁不愿意做呢?

《陈情表》这篇文章好就好在在以情动人的柔性语言之下藏着一种你无可辩驳的刚下力量,谁敢不同意呢?

0 阅读:3

毒小寨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