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中央金融委员会审议同意,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
1月23日上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和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邹澜、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介绍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
证监会主席吴清介绍称,这次印发的《实施方案》,既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决策部署的又一重要举措,也是对前期《指导意见》的细化、深化和具体落实。《实施方案》聚焦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更加具体的举措,既立足当下,确定了各类中长期资金提高投资A股实际规模、比例的一些具体明确指标要求;更着眼长远,从建立适配长期投资的考核制度、投资政策、市场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制度安排,可以说“干货”满满。
今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
吴清表示,经过认真研究论证,明确了稳步提高中长期资金投资A股规模和比例的具体安排。对公募基金,明确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对商业保险资金,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这也意味着将每年至少为A股新增几千亿的长期资金。第二批保险资金的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将在2025年上半年落实到位,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后续还将逐步扩大。
中长期资金明确全面实施长周期考核
吴清指出,考核周期短是多年来制约商业保险资金、年金基金等一些中长期资金扩大A股投资的一个重要卡点。实施长周期考核,能够有效熨平短期市场波动对业绩的影响。本来是个长钱,但是考核周期过短就难以长投,通过考核周期调整,能够提升中长期资金投资行为的稳定性。
这次《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出公募基金、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金基金等都要全面建立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大幅降低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当年度经营指标考核权重,细化明确全国社保基金五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安排。对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性突破,可以说是解决了多年要解决没解决的问题。
进一步推动保险资金入市将从三方面入手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介绍称,为支持保险资金加大入市力度,财政部一直积极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实际上2023年10月,财政部就印发了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采取长短结合的考核方式,将商业保险公司绩效评价办法中经营效益类指标中的“净资产收益率”考核分成了“当年”和“近三年”,这两项是各占50%的权重。做这个事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国有商业保险公司优化资产配置,注重长期投资收益。
廖岷表示,下一步,会按照这次《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步推动保险资金入市,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制度进行修订。主要的考虑:
一是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益类指标的长周期考核权重。我刚才介绍的“净资产收益率”的长周期指标考核权重调整至不低于60%,这样能增加更多的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使考核周期更加适配长周期资金投资的周期,进一步发挥保险资金的长期资本属性。
二是实施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指标的长周期考核。通过长短期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促进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加大中长期投资力度,实现所有者权益稳定增长和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三是推动国有商业保险公司提高投资管理能力。鼓励引导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加强投资管理,提升资金长期运作能力。
进一步提高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的力度和灵活度
廖岷表示,目前,全国社保基金股债投资的比例大体为四六开,配置结构总体合理,成立以来投资收益很稳定,也取得了较好的投资收益。
下一步,财政部将抓紧落实《实施方案》。此外,对于后续具体安排,我们正在抓紧做好两项工作。
一是优化完善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制度。我们修订了全国社保基金境内投资有关管理办法,而且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对于社保各界反馈的意见,财政部现在正在抓紧研究、吸收,待履行程序后,将尽快和大家正式见面。修订后的办法结合金融市场最新的发展形势,优化了不同投资品种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了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的力度和灵活度。
二是健全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运营长周期考核体系。我们正在研究完善全国社保基金的长周期考核体系,细化完善5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机制要求,拟从风险管理、保值增值等不同维度对基金投资运营情况进行考核,兼顾基金短期的投资收益和长期的保值增值目标,铸牢长周期投资的理念,真正有力支持我国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鼓励保险资金稳步提升投资股市比例
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介绍指出,目前,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的金额已经超过了4.4万亿元。从保险资金运用看,资本市场和未上市企业股权是主要的投资方向,目前股票和权益类基金投资占比是12%,未上市企业股权投资占比是9%,两项加起来是21%,这反映出保险资金作为耐心资本、长期资本,在投资长期方面的优势和决心。
保险公司投资股票还具有较大的潜力和空间,加大股票投资也是当前保险资金资产配置比较好的策略和选择。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完善保险资金投资相关政策,鼓励保险资金稳步提升投资股市比例,特别是大型国有保险公司要发挥“头雁”作用,力争每年新增保费30%用于投资股市,力争保险资金投资股市的比例在现有基础上继续稳步提高,即“两个力争”,充分发挥保险资金作为机构投资者在长期投资、价值投资方面的积极作用。
在确保基金安全下推动基金取得稳健投资收益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表示,在推动社保基金市场化投资运营过程中,安全性始终是我们第一位的考量。下一步,我们将在确保基金安全的前提下,按照规范、稳健、专业化、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更加注重基金中长期收益,健全长周期考核机制,持续完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职业)年金基金投资政策,健全投资监管体系,推动基金取得稳健投资收益。通过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与稳健的投资策略,能够实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
不断优化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的政策安排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邹澜指出,为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我们还创新设立了两项工具,也就是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以及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以提升上市公司和行业机构的融资能力和投资能力为政策目标,支持这些机构更好发挥市值管理和维护市场稳定的作用,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同时,这两项工具也体现了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职能的拓展和新的探索。
邹澜表示,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也受到市场广泛欢迎。为了进一步发挥政策工具稳定资本市场的作用,人民银行结合市场关切,不断优化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的政策安排,尤其是针对贷款比例、期限等核心政策要素,已经将申请贷款时的自有资金比例要求从30%降到了10%,将贷款最长期限由1年延长到了3年,并且鼓励银行发放信用贷款,便利银行开展贷款业务,充分满足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融资需求。
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规模1000亿元
2023年10月份,金融监管总局批复同意了中国人寿和新华人寿两家保险公司通过募集保险资金试点发起设立证券投资资金,规模是500亿元,投资股市并且长期持有。基金设立一年多来,运行比较顺利,实现了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综合动态平衡。
肖远企介绍称,第二批试点今后在机制上比第一批试点会更加灵活,基金可以是单独由一家保险公司发起设立,也可以由两家或者两家以上的保险公司联合发起设立。第二批试点的规模现在拟定1000亿元,我们准备在今后几天,就是在春节前,先批500亿,马上到位,投资股市。后续还将根据保险公司的意愿和需要来逐步扩大参与试点保险公司的数量和基金规模。
引导推动有条件的上市公司给投资者过年发红包
吴清指出,去年,我们制定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出台了鼓励分红、回购等政策和规则,上市公司全年分红2.4万亿元、回购1476亿元,这些都创了历史新高。
岁末年初,我们也坚决落实新“国九条”关于一年多次分红、春节前分红的部署要求,今年多次分红的企业已经有不少,春节前分红的企业也有很多,引导推动有条件的上市公司给投资者过年发红包。去年有分红条件的上市公司有九成都已经分红。
今年春节前的2个月,也就是去年12月和今年1月,预计会有超过310家公司实施春节前分红,分红金额大概会在3400多亿元,家数、金额分别是去年同期的9倍、7.6倍。目前,沪深300股息率达到3%,明显高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权益市场的投资价值进一步凸显。
严厉打击基金投资中的各类违法违规
吴清表示,近年来,受股市波动等复杂因素影响,特别是前两年,部分权益类基金出现了一定亏损,公募基金行业中也暴露出经营理念偏差、公司治理存在缺陷、投资行为短期化等问题。
按照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的部署,证监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深入检视剖析公募基金行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经过认真调研论证,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目前已形成初步改革方案。总的考虑是:一是完善基金公司的治理和定位。二是强化功能发挥,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三是加强监管执法,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完善股东股权、人员管理、市场退出等重点领域法律法规。强化对基金投资交易行为的引导和约束,坚决纠治“高换手率”“风格漂移”等过度投机行为,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基金投资中的各类违法违规,加强基金公司信息披露的社会监督,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行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