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富仲不退休的根本原因,及安全部门老大接班后换政策的底层逻辑

是猫智深鸭 2024-08-22 16:35:16
一、

一日,苏联《真理报》报道:“苏共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和部长会议沉痛宣告,勃列日涅夫同志在长期患重病之后没有苏醒过来。”但该报随后补充道:“感动的是,他目前仍在工作。”

上述是在苏联广为流传的一则政治笑话,即使在笑话中《真理报》仍旧履行着揭示真理的职责,即苏共第一书记勃列日涅夫能不能退休,已经不能由他个人决定。

你的“勋总”--勃列日涅夫

勃列日涅夫是苏共历任领导中最平庸者,被赫鲁晓夫形容为“是个没有主意的人,太容易受别人的影响,让人牵着鼻子走”,但他却执政苏联18年。勃列日涅夫曾两次中风,可自己想退休也退不了。而媒体透露阮富仲也同样中风,还表露过想要退休,可怜阮富仲今年都80了,想退都退不了。

美国现任总统拜登比阮富仲还大两岁,最初竟然还想参加选举,总算他要点脸,刚刚退选了。

在勃列日涅夫死后,接他班的是克格勃老大安德罗波夫,而原本勃列日涅夫是想让乌克兰第一书记谢尔比茨基接班的。类似的是,接替阮富仲工作的则是前公安部一把手苏林,而原定的接班人武文赏在今年年初因手下贪腐被迫辞职。

其实不只勃列日涅夫,整个苏联历史中,最高领导能够活着退休的只有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前者是被政变赶下台,后者则是苏联倒台了。再看我们北方的邻居,金先生两代都是工作到最后一刻。

当事物只出现一次时,可以说是巧合,但事物反复出现时,背后就有原因了。这些领导工作到最后一刻鞠躬尽瘁不能退休,最大原因是因为他们优秀,以至于找不到替代。

但是对于阮富仲,他的疾病已经影响了自己的工作能力, 早在2019年4月就有一段时间长期没有露面。越南有一亿人口,还找不到一个人能替代他,让这个曾在《共产主义》杂志社工作三十年的老编辑按照自己意愿去休息?

越南的政治运作,透明度并不高,外人难一窥其中的原因。为了找到借鉴,猫智深将目光放到已经解密的苏联高层政治之间的博弈。

二、

曾担任赫鲁晓夫“文胆”的布尔拉茨基曾这么总结苏联的三代领导人:

“在列宁时代,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委员几乎都是非贵族知识分子或半知识分子出身。他们才华、热情,是宜传鼓动家、是领袖。群众信任他们。(比如犹太人托洛斯基)列宁逝世后,这一代领导人都被斯大林接二连三搞的清洗除掉了。取而代之的是比较年轻的一代,其特点是性情暴躁,但是文化教育程度很低。然而这一代领导人在1936-1938年间都被打倒了。(比如幸存的矿工出身的赫鲁晓夫)于是又一代新人上台了,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没参加过革命,但是受过专门的党的教育,具有一定的水平。他们之中的许多人都有一幅神话般的、跳跃式的升官图,几年之间便扶摇直上,由普通工作人员升为部长。(比如一直走的从机关到机关道路的勃列日涅夫)”

赫鲁晓夫作为苏联的第二代领导人,曾在今天俄乌战争打的最激烈的顿巴斯矿区做了8年矿工(其实苏联中后期的主要领导都跟乌克兰东部地区有深厚关系,或在此出生如波德戈尔内,或在此长期工作如勃列日涅夫,这帮人以团伙的形式长期把持着苏联的权力),他脾气暴躁,文化教育程度低,但至少他出自基层,又伴随着苏联的成长而发迹,了解制度弊病,又敢于改革。

赫鲁晓夫在联合国大会发言时,拿皮鞋怒砸桌子

赫鲁晓夫上任伊始就破除了干部终身制,搞干部任期制和更新制,使许多党政官员感到权力受威胁。

1957年在赫鲁晓夫缺席的情况下,苏共中央主席团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竟然通过投票的形式将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罢免。但或许是军队顾念赫鲁晓夫曾为众多将领平反,站在他这一边。在朱可夫元帅的帮助下,赫鲁晓夫将中央委员会集合了起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通过临时会议的形式解除了反对者的职务。

到了1964年,赫鲁晓夫的政治、经济和农业各项改革均不能取得预期效果,尤其是古巴事件使得军队也对其失望,至此神仙也救不了他。众多因干部任期制而被调整的领导们又一次私下串通起来,在一次会议上突然发难,成功迫使其退休。

但对于谁来接替赫鲁晓夫,大家就犯了难。对于苏联这种一把手任劳任怨干到死的体制,没有一把手会培养同时也是自己潜在威胁的继承人。

斯大林自不必说,只要稍有迹象表明有这样的继承人出现,他便将其消灭,比如1950年被处死的那两位年轻且善于搞经济的政治局成员沃兹涅先斯基(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国家计委主席)和库兹涅佐夫(中央书记处书记)。

有一些苏联学者认为列宁也没有关心自己的继承人问题,他在遗嘱中对每位健在的高级领导人都作了评价,但都是批评性意见。

此前为了防范接班人或者说威胁者的出现,赫鲁晓夫也做了精妙布局。他让资质平庸、“望之不似人君”的勃列日涅夫做第二书记,而把克格勃主席这种重要职位留给过于年轻而对其没有威胁的谢列平等人。

我国此前发给苏联的电文

但等到下台时,赫鲁晓夫才发现“小丑竟是他自己”,平庸竟然成为勃列日涅夫上台的最大原因,大家竟然因为勃列日涅夫平庸到不会干扰大家发财而让其接替赫鲁晓夫。当然参与者的表述不会这么赤裸裸,沃龙诺夫日后称,“(罢免赫鲁晓夫的)会议参加者的动机各不相同,而错误却是一致的:为了纠正一个有鲜明个性的党的领导人的错误,我们却把希望寄托在另一没有什么鲜明个性的人身上。”

阮富仲是2011年当选越共书记的,而此前风头正劲被许多人认为将成为书记的是推动越南成功加入TWO的总理阮晋勇。

阮晋勇当时几乎是越南的国家英雄,不仅带领越南加入众多贸易协定,而且还曾在战场上履历功勋,获越南一等抗战勋章,两次三等战功勋章,6 次勇士称号。

与之相比,阮富仲不那么显山漏水,即不是将军或者高官的孩子,在战争年代也没有走上战场。

虽然不像勃列日尼夫那样被认为平庸,但阮富仲“比较温和,走稳妥的路线,善于平衡党内外的关系,得到各方的接受”。因此即使在当政10年后,在越南独特的“四驾马车”格局下,阮富仲仍旧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的房宁教授认为是“弱王”。

三、

对于新上台的勃列日涅夫,他清楚的知道赫鲁晓夫下台的原因,以及自己因何上台,因此他迅速取消了赫鲁晓夫种种改革,在人事制度、经济制度上很大程度上恢复到斯大林时代的旧规。

勃列日涅夫就是不喜欢折腾。比如改革派的总理柯西京曾给出的苏联经济问题报告,指出了问题,但勃列日涅夫十分不满地说:改什么改,我不知道有什么好改的。

他废除了赫鲁晓夫大力推的干部轮换制,实际上形成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使领导干部没有失去职位的后顾之忧,官场一片和谐。赫鲁晓夫时期召开的二十二大,连选连任的中央委员只占49.6%,五年后勃列日涅夫召开的二十三大,连选连任比例上升为79.4%;

而到了1981年的苏共二十六大,选出的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竟是二十五大时的原班人马,这在苏共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在一片和谐的气氛下,苏联领导干部形成三种类型的利益集团。

第一种,帮派型的利益集团,即以某主要领导人为核心,由同事、同乡、同学组成的集团。如勃列日涅夫所在的“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帮”,即因为他曾担任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基冶金技术学院院长,后来的政府总理吉洪诺夫、政府副总理诺维科夫、苏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帕夫洛夫、内务部长谢洛科夫等都是毕业于该冶金学院。第二种,部门/地区型的利益集团,主要由在同一个行业部门或同一地区的领导干部组成,比如军工集团、农工集团、石油化工集团、天然气工业集团等,或者由某一地区领导干部组成的利益集团。第三种,特权阶层-利益集团。这个群体虽然没有正式的组织联系,但是成员都拥有某一级别以及与此相联的生活待遇特权,产生了与广大群众不同的特殊利益。

在勃列日涅夫上行下效的带动下,这些利益集团成组织化地攫取苏联的财富和权力。比如,1980年代中期拉脱维亚共和国储蓄所抽样调查的材料证明,储蓄总额的一半以上集中在3%的存款人手中。

又比如在加盟共和工乌兹别克斯坦,其一把手拉希多夫当政20多年,该共和国的党、政、经和政法部门全部都是他的亲信,仅在党中央机关他的亲属就达14人之多。

对于军队,勃列日涅夫知道这是赫鲁晓夫成败的关键,因此他不仅不敢削弱,还不断加强本来就已挤占大量资源的苏军。

在1981年,苏联的军费已经增加到当年国民收入21%,居世界第一。与之对比,如今我国军费长期低于于1.5%。

更骇人听闻的是,为了发展军事工业,苏联军工业几乎占到工业投资的80%~85%。尤其在造船方面,苏联在1967—1977年10年间用于建造军舰的费用,比美国多50%左右,而同期GDP只相当于美国的40%。

四、

有了固化的利益基层,苏联自然是啥改革都搞不成,利益集团会千方百计抵制或扼杀每一个改革举措。

比如在经济领域,苏联这种计划经济模式,啥都不多就是官多,什么部门都能来管一下。为此,1970年代初,苏联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和撤销管理局的办法建立生产联合公司,精简管理环节,把原来的四到六级工业管理体制改组为二到三级。

但这一改革遭到各个官儿的抵制,原本1980年要完成建立联合公司的任务,但是到了时间节点,联合公司的产值还不到工业产值的一半。

看到改革遇挫,人们认为需要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关系,让企业以利润作为经营的目标,而不是处处都被上级部门“计划”(这个目标在今天来看如此平常)。但部门利益集团如国家计委、物价委员会等部门领导人却纷纷发表文章,强调坚持和加强计划原则、物资计划调拨和计划定价原则是苏维埃“不可动摇”的基础。

尤其是军工企业集团反对的声音最大,毕竟不在生产上搞集权和“计划”,军队怎么调集全国的资源来维持比美国还庞大的军工产业呢?

至此,苏联的经济江河日下。勃列日涅夫掌权18年间,苏联的经济年均增长率从1966~1970年的7.4%下降到1981~1985年的3.6%。(能维持这个增长还要感谢1973年中东战争以后石油价格提高了15倍。

这还只是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更是无从谈起。

有了庞大的利益集团,不到崩盘的地步,他们是不会丝毫放弃手中的权力。所谓的改革,方向会跟大众期望的相反,只会越改权力越集中。

而在基层干部之间,许多人都在混。干部们敷衍工作的主要表现是躲着问题走:“能不解决的,就不解决;非解决不可的,就不签字。”或者,“把问题推给别人……当实在躲不开时,为了缓和一下不满情绪,就发指示或制订一些对以后不起任何作用的措施。”

苏联的普通工人眼见上层瞎搞,少数人起来反抗,就被送到新建的精神病院。

(1969克格勃首脑安德罗波夫向苏共中央提交了扩大专门精神病治疗医院数量的报告,并赋予其“保卫苏联国家和社会制度”作用,苏联的精神病治疗医院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也从3家扩展到30家)

大多数工人见反抗无效,就选择了躺平。1980年代中期社会学家在苏联全国各地工业和农业中进行了社会学调查,结果表明,全力以赴地工作的不足职工的1/3。

因此,苏联产品的质量也让人一言难尽,如洗衣机、电冰箱等工业品的次品、废品率超过了20%,该国被时人讥讽为“世界上最大的废品加工厂”。

对于勃列日尼夫以及官员集团搞得那点钱,猫智深都懒得写。他们拒绝改革,直接导致了一个国家的败亡,一个民族的衰落,他们都是民族罪人!

“文胆”的布尔拉茨基事后这样评论:在这些人手中,国家不仅没有保证社会的进步,反而更加阻碍了社会在经济、文化、道德各个面的发展。

苏联逐渐被世界远远抛到后面,1970年代末,苏联生产每一单位国民收入消耗的电力是美国120%,用钢量为190%,所需投资为500%。。

苏联这么个全球地最大物最博且没有之一的国家,竟然连粮食都要进口,1973年苏联进口粮食 占粮食总需求量的13.2%,1981年这一比例上升到了41.4%。

苏联也只剩下卖石油了,彻底变身为“欧洲的武装加油站”,从1970—1985年,原料和能源在苏联出口中的比重从15%上升到53%。这一情况延续至今,在如今俄罗斯市值前10的企业里,9家都是原料和能源类企业,剩下1家是联邦储蓄银行。

也有不想躺平的人指出问题,苏联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提出:应当重新处理与欧洲共同市场的关系, 要励志对待军备竞赛。

可连这种国家智囊机构都被指责“为什么不深刻揭露帝国主义? 为什么不制定与帝国主义进行斗争的理论基础? 为什么关于缓和问题的提法却在破坏我们的国防能力?”

为此,以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格里申为首, 成立了 “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专案组”, 对该所进行立案侦查。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派出 15 名工作人员, 以各种身份进入该所, 监视该所的工作。

至此,没人再提出意见,苏联上下形势一片大好。勃列日涅夫宣称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还将其写到《宪法》里。而50年后今天,我们也只敢说自己仍旧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六、

勃列日涅夫这么好的领导,哪个官员舍得让他退休呢?

甚至到了1974年,勃列日涅夫第二次中风并患有大脑动脉粥样硬化,他召集政治局委员开会,宣布他非常累了,打算退休。然而,他被包括自己所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帮”在内的各集团代表人物挽留,全体政治局委员态度都出奇的一致,大家友好的表示反对,并保证要为总书记创造适当的工作条件,以便“亲爱的列昂尼德 · 伊里奇能够继续富有成果地为苏联人民和全体进步人类工作”。

但勃列日涅夫的身体已经无法支撑正常工作。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总局局长的弗·亚·克留奇科夫回忆见勃列日涅夫的情景时称,“桌子边坐着一个十足的病人,当同我问候时,他好不容易才站起来,并且好长一会儿都喘不过气来,随后便直接栽倒在沙发上。

他生命的晚年,连起码的谈话内容和礼节性的应酬话也要别人替他写好。原苏联总统办公厅主任博尔金回忆:“中央政治局会议越开越短。勃列日涅夫茫然坐在那儿,并不十分清楚自己身在何处,会议室里都有谁,应该做些什么。经常出现这种局面,他坐在那儿,读着助手们用特制大号字母打字机打出的简短讲稿,有时候读错行,前言不搭后语。他自己大概也意识到这一点,用忧伤的目光望着在场的人。”

到了这个阶段,政治局有些会议开会的时间只有15~20分钟,即使是重大的问题,也很难进行认真的讨论。主持者惯用的言辞是,“同志们已做过研究,事先交换过意见,也向专家作过咨询,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提什么意见?

这样的勃列日涅夫,已经成为了苏联特权阶层掌控的傀儡,只具有象征意义了,他也只能工作到死了。

1982年11月7日,在这个纪念十月革命胜利的日子,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的瑟瑟寒风中最后一次站上红场阅兵的主席台。这位76岁的老头儿绝望地熬过了三个钟头,3天后勃列日涅夫离开了人世。

帝国余晖,1990年的红场阅兵

七、

阮富仲与勃列日涅夫的情况有相似也有不相似之处。

在身体状态方面,早在2019年就有报道称阮富仲罹患中风,越南外交部发言人承认他病倒入院。之后他多次长时间消失在公众视野中。

而到了2021年,阮富仲流露出去意,他承认自己年事已高,健康状况有所下降。但他仍旧没退休。

到了2024年年初,他又连续多周没有在公共场合露面。猫智深推测,今年2月时阮富仲的原定接班人、国家主席武文赏的下台,意味着阮富仲已经丧失了对政局的把控,圈内人都知道他命不久矣。

今年年初,公安部长苏林在政治局中排名第6,之后三个月的时间里排名在他前面的,除了同样出身公安部门的现总理范明政,其他全部被迫辞职。尤其是国会主席王庭惠,此前刚刚带领了高级别代表团访问中国,被外界解读为向中国求援,但回国后仍旧被迫辞职。

随后,苏林成为新的国家主席。按照越南法律,书记如果任内去世,接班的将是他。

与平静如一潭死水的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不同,阮富仲执政的越南党内斗争颇为激烈,他自2013年开启名为“熔炉”的反复运动,导致大批官员被查处。

但猫智深认为越南国内仍旧有大量的利益集团。比如在军队领域,越南军队生意做得飞起,部队所属企业营收占到gdp的1/10左右。在阮富仲的任期,越南的军队经商不仅停不下来,反而做大做强了。在2019年,越南军队电信集团(Viettel)成功自研5G技术和芯片,并将商用5G技术成功应用,合作伙伴包括诺基亚和爱立信。这一举措标志着越南军队在通信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进一步增强。

越南阅兵仪式

甚至在“熔炉”运动搞了近十年,越南政坛仍旧系统性的窝案频发。比如越南疫情期间的核酸腐败窝案和“援助包机”案,包括2名副总理、3名部长在内的多位官员相继被查出违规行为。

由此可见,越南政坛上贪腐的土壤依旧存在。根据越南相关部门屡次引用的全球清廉指数,2022年越南在其中位居77,跟布基纳法索、东帝汶和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并列,比南非都低一位。

更惨的是越南的行政效率,阮富仲搞了这么多年,越南如今仍存政府在机构职能重叠、审批手续烦琐、效率低下、法律执行透明度不高等问题,据全球经济网站的统计数据,2019年统计的193个国家和地区中,越南政府的行政效率指数为排名第86位,比其在全球清廉指数排名还低.

因此猫智深猜测,跟利益集团共同阻止勃列日涅夫退休的情况类似,越南国内的利益集团也不想让性格温和的阮富仲过早退休。这些利益集团之间虽然内部有争斗,但也维持着“斗而不破”的局面,没有人出来掀桌子。

细数阮富仲执政这10几年,很多人并不认为他在政治领域进行了深入改革。其任期内越南经济确实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更多得益于中日韩的产业转移以及其国内低廉的人工成本。据悉,2023年越南的人均GDP刚过4200美元,而我国的人均GDP是12000多美元。

在中文互联网上,盛传越南搞“土地私有化”、“取消户籍制度”、“取消公务员终身制”、“官员财产公开”等改革,但经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的潘金娥调研,全都是子虚乌有。这些谣言盛传的目的,大概是有些人含沙射影地“想表达点什么”。

总之,跟勃列日涅夫、斯大林、安德罗波夫、两代金先生等类似,阮富仲终究在任内去世了,实现了鞠躬尽瘁。

猫智深在本篇大篇幅介绍了勃列日涅夫的情况,两者有一些相似之处,也有许多不相同,请大家自己分析吧。

八、

接任者苏林自执政伊始,就进行了一些大动作,一改前任外交上的亲华态度。7月17日,越南向联合国提交了南海外大陆架划界案,其内容涵盖了中国南沙群岛的部分区域,这一行为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这一转向并不是孤立的,菲律宾刚刚在6月14日提交的南海外大陆架划界案,这边越南就又搞这个幺蛾子。

另外,7月9日,美国海军第七舰队 "蓝岭"号指挥舰(LCC 19)和美国海岸警卫队 "‘维希"号巡逻舰刚刚访问越南金兰湾。

而在上月普京对越南的访问中,双方透露将在和平利用核能等各领域开展务实合作。这意味着越南可能将建设核电站,而这将减少越南对中国电力的依赖。

苏林将如何保住自己的地位?他执政下的越南将怎么走?猫智深还将从苏联的历史中找到借鉴,依据跟他经历类似的两位克格勃老大贝利亚和安德罗波夫,在下一章给出推断。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部分参考资料如下:《“庸才”治国——勃列日涅夫何以能当政18年》叶书宗《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和赫鲁晓夫》闻一《勃列日涅夫和赫鲁晓夫执政夭--对国家政治领导人素质的反思》费·布尔拉茨基《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党追求安静”》左凤荣《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政治笑话”及其对特权阶层的批评》李斯霞《勃列日涅夫时期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造成的严重后果》刘艺文《分利集团怎样搞垮苏联社会主义--利益集团”与苏联兴衰》黄立茀《苏联因何丧失改革良机——勃列日涅夫时期利益集团”与苏联兴衰》黄立茀《前苏联最高领导人健康档案揭密》加贝《阮富仲去世,继任者会是谁》陆依斐《越南版“权力的游戏”:河内的继承人难题》日新说Copernicium 腾讯网《俄罗斯市值最大的TOP10公司》喀秋莎俄罗斯留学知乎网友“月塔”等关于苏联问题的回答

43 阅读:10735

是猫智深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