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乃抱有雄心壮志之国度,其愿景在于崛起为全球性巨擘,并意图使印度洋成为其专属的“内陆海洋”。而且,他们仿佛在各个领域都试图与我们“竞赛”,不论是在经济、军事还是其他任何层面,都渴望超越我们的地位。
在我中华的“福建舰”入海之后,印度随即流露出雄心壮志,宣布计划启动建造本国的第二艘自产航母。更令人瞩目的是,印度宣称此航母将配备电磁弹射系统与核动力装置,若此计划成真,印度将成为亚洲首个掌握核动力航母技术的国家,这无疑将成为其值得骄傲已久的亮点。
遗憾的是,印度追求成为“核动力航母大国”的愿景可能难以达成。
追求海洋大国地位的雄心
印度长期以来抱有崛起为大国的梦想,尽管其曾隶属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全球或许难以理解,在英国殖民者撤离之后,印度为何自然而然地认为自己有权“接替”英国的“权利”,插手邻近小国的内部事务,并企图以英国人为划分的“麦克马洪线”作为与中国之间的界线。
无疑,最关键的是,作为半岛国家,印度长期以来视印度洋为其势力的核心区域,并雄心勃勃地追求成为海洋强国的地位。海洋强国究竟有何需求?最核心的,无疑是一支formidable海军,而要建立起formidable的海军,航空母舰无疑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印度海军曾拥有“维克拉曼迪尔”航母,其前身是1957年印度自英国购得的“辉煌”级航母“维多利亚女王陛下”。通过现代化整修,该航空母舰于一九六一年竣工并投入服务,其名称为维克兰特。
至一九九七年,这艘自一九四五年即已服役的老朽战舰因船体状况极度恶化而宣告退役,最终于二零一四年遭到报废处理。
缺乏航母令印度深感忧虑,为此,他们自1999年起便着手与俄罗斯商谈购买俄罗斯海军的基辅级航空母舰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最终于2004年启动了改造计划。历经九年,这艘被重新命名为维克拉玛蒂亚号的航母于2013年交付印度海军。
光是购买、调整航空母舰布局,显然无法支撑印度追求“大国地位”的愿景。事实上,印度自1999年起便着手规划并设计其首艘本土制造的航空母舰,并于2005年在科钦船厂正式启动建造工程。印度亦以其为维克兰特号命名,旨在追忆印度首艘航母。
然而,印度自主研发的航母建造历程可谓充满波折,该航母竟经历了三次下水仪式,这一现象着实令全球侧目。通常情况下,航母的下水标志着其主体结构和部分内部设施已基本完成,随后阶段应包括舾装、试运行和海试等步骤。然而,印度这艘航母却经历了三次下水仪式,这一情况极为罕见且引人瞩目。
2011年、自2013年起,印度该航母历经三次下水,直至2015年6月,方始脱离干船坞,启动冗长的设施安装与校验,直至2020年的系泊实验始告展开;再经过两年时间,航母终获交付印度海军,正式投入服役。
维克兰特号的投入服务,彰显了印度成为继五常之后,具备自主建造中型航母能力的第六个国家,然而,这并未遏制印度的雄心壮志。
追求亚洲首制的核动力航母。
实际上,追溯至二零一零年,印度便已怀揣此志向,彼时,印度海军的负责人公开表达了他们“渴望”拥有一艘具备容纳战斗机、雷达侦察机及战术加油机能力的巨型航空母舰的愿望。6.5巨型吨位、配备核动力系统的“维沙尔号”。
此外,印度还提出期望其航母能配备电磁弹射系统,并搭载由印度与俄罗斯合作开发的第五代战斗机FGFA。
若此规划得以实现,印度的维沙尔级航母将不仅成为亚洲首艘核动力航母,印度亦将晋升为亚洲唯一掌握核动力航母技术的国家,此举无疑将为印度拓展海上势力提供巨大助力。然而,尽管前景乐观,印度是否具备实际能力打造出一艘核动力航母,仍存在诸多疑问。
事实上,达成此目标似乎颇具挑战性。一方面涉及资金挑战,印度为发展该艘核动力航母,设定的预算仅为60亿美元,但此数额似乎难以满足需求。
根据现有数据,美国的福特级电磁弹射航空母舰的造价达到了惊人的130亿美元。相比之下,中国所建造的福建舰,即一艘常规动力航空母舰的制造成本也已超过60亿美元。若印度打算以60亿美元的资金去建设一艘配备电磁弹射系统的核动力航空母舰,这看起来确实有些不切实际。
当然,若印度能实现全自主设计与建造,或能在成本管理上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实际情况是,印度目前并未掌握完整的航母制造技术。
尽管印度已拥有一艘本土制造的航母,其宣称此举彰显了自行设计与建造航母的能力,然而实际上,该航母的核心技术与关键设备采用了全球采购的模式,呈现出“混合来源”的特点。
据印度媒体披露,该国自主研发的航母全程采用国内钢铁制造,其中舰体的90%,推进系统的50%,以及武器装备的30%均为印度自主生产;此外,有75%的船舶构件也系在国内采购。
从表面上看,这个数字确实相当可观,然而关键在于,印度的航母核心设备并非自主制造。其动力系统采用了美国通用电气的LM2500燃气轮机,武器系统则整合了以色列与俄罗斯的装备,而对空警戒雷达则是意大利的产品。
航母所装备的拦阻装置源自俄罗斯,且搭载的舰载机并非本国制造,这主要是由于印度自主研发的LCA轻型战斗机采取了无尾三角翼设计,此类配置并不适宜于航母起降操作。
换言之,印度航母的关键技术主要依赖进口,自身仅能构建一艘“大型船只”,与实现“自主制造”一艘核动力、电磁弹射的航母目标尚存显著差距。
若印度寻求引进此类技术,则势必面临庞大的资金与预算压力,而60亿美元的投入显然杯水车薪。此外,据印度传媒先前评估,兴建维沙尔号的费用起码达到70亿美元,而为了装备航母以运作各类战斗机、直升机与侦察机,还需额外投入约50亿至80亿美元,故该计划的实际成本极有可能超出60亿美元的预算。
此外,具备研发核动力航母能力且掌握电磁弹射技术的国家寥寥无几,即便印度有意投资购买,也未必能找到合适的交易对象。
现今,即便是印度也无奈地意识到,其第三艘航母将无法实现核动力化。
核动力梦破碎,电磁弹射计划也归于泡影。
4.5大规模的维克兰特级中型航空母舰
至2024年福建舰进行海试后,印度国防部长辛格在受访时曾提及,他们即将“迅速启动”第三艘航母的建设工作,此航母将成为印度的第二艘自产航母。
此外,据媒体报导,印度第三艘航空母舰的设计蓝图已大致成型:该舰的尺寸将与当前的维克兰特号航母相仿,旨在成为维克兰特号的姊妹舰,或许会实施若干微调。
尽管印度于二零二三年十二月宣称并未终止对维沙尔级超大型航空母舰项目的研发,仍持续进行相关探讨,然而信息揭露,该航母的建设因遭遇技术、资金方面的挑战,并未获得正式立项。
这可说是印度的权宜之策,同时也是其审慎决定的表现,毕竟中国开发电磁弹射系统的开销已逾百亿元人民币,印度若欲跟进,恐怕非易事。倘若他们确实如预期般打算打造“第五艘与第六艘航空母舰”,则决定建造维克兰特级航母的姊妹舰,或将成为更为明智的选择。
然而,对长久以来视印度洋为其势力领地的印度而言,不得不放弃大型航母构成的重大打击,因其舰队阵容无法通过小型航母集群达到预期的战略目标。有人提出,巨型航母可能已不合时宜,其高昂的建造成本与在现代化尖端武器下战场存活性的难题,使得小型或中型航母更显为未来发展的方向。
印度军方内部亦有为其辩驳者,主张印度实际上并无必要打造第三艘航母,陆基空军基地足以给予充分支援。若战事爆发,航母将面临“脆弱不堪”的境地。
据行家指出,巨型航母的长处确实是小型航母难以企及的,而对于一国而言,合理调配大型与小型航母,并实现有人与无人驾驶舰载机的协同作战,方为最佳策略。
诚然,亦有观点指出,尽管印度当前的核动力航母计划遭遇挫折,电磁发射技术暂不可期,但这并未断定印度未来无法实现维沙尔号航母的目标。然而,挑战在于,印度长期以来憧憬着成为亚洲首个装备核动力航母的国家,眼下由于维沙尔号计划的停摆,印度还能否实现这一目标,获取这一“头衔”呢?
尽管中国当前的航空母舰建设进程并未完全公开,但对众多公众而言,普遍的期望是下一艘航空母舰将采用核动力系统,并且认为宣布第四艘航空母舰的计划即将来临。届时,该领域的领先地位将归属于我们,而非印度。
恐怕,印度若欲赶上我们的步伐,尚非易事。
别急,再过50年PPT就差不多画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