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无论是在北方还是南方,吃汤圆都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重头戏。不同的是,在北方称之为“元宵”,在南方才叫汤圆。
很多讲究习俗的人都认为“不吃汤圆就不算过元宵节”,那么如何能既享受汤圆又呵护健康呢?
注意“馅”阱
元宵的馅料一般是青红丝、花生米、香油、果酱、白糖等;汤圆的馅料一般是豆沙、黑芝麻、荠菜、猪肉等。二者做法不同,但外皮的主要成分仍以糯米粉为主,馅料还含有较多油脂,如芝麻、花生等坚果仁,巧克力以及猪油等,所以不管是元宵还是汤圆,热量都很高。
正如民歌中所唱“汤圆一样可以当茶饭”,3个中等汤圆(1两)相当于小半碗米饭,而2两黑芝麻汤圆的能量大约是300千卡,含有16.4克脂肪,其他营养素含量较少,多吃汤圆会增加能量及脂肪摄入。
此外,糯米中所含淀粉为支链淀粉,在肠胃中不易消化吸收。因此,不管是从能量摄入还是消化方面考虑,都不宜把汤圆当作主食大量食用。
控糖很重要
近年来,越来越多无糖汤圆出现在卖场中。虽说与传统汤圆相比,制作无糖汤圆时使用的是代糖,但糯米粉无论是白糯米、黑糯米、黏小米还是大黄米,血糖指数都在100左右,升糖速度很快。即便是无糖汤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也建议尽量少吃。
另外,食用汤圆前可先吃些蔬菜或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利于降低餐后的血糖反应。
预防意外
老年人消化功能逐渐减退,特别是高龄老年人的吞咽反射比较迟钝,可能会因为吃得比较急而卡住喉咙,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因此老年人吃汤圆一定要细嚼慢咽。
如果家里的宝宝还不满3岁,建议不要轻易让孩子尝试汤圆。毕竟汤圆主要是用糯米做的,让1岁以下宝宝食用,汤圆可能黏在食道内,有堵塞呼吸道的风险。如果是1岁到2岁的宝宝,仍不容易咬碎汤圆中的花生等馅料,家长要注意辨别,以防引起窒息。
另外,由于宝宝的消化功能还比较弱,吞咽反射也没有发育完善,即使给3岁以上宝宝吃汤圆,家长也要在旁边照看,最好提前将汤圆分成小块,以防意外。如果宝宝正患有呼吸道疾病,例如咳嗽等,也要尽量少吃汤圆,以防加重病情。
刚出锅的汤圆冒着热气,品尝时切记缓慢、小口,以免烫着嘴。一次吃两三个中等大小的汤圆解解馋即可,不要贪多。
(作者为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