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所城位于饶平县所城镇,依山傍海,北部有山丘十六座,最高峰大尖山,海拔512米。中南部为丘陵台地,南部为海积小平原,海岸线长11公里,南坑溪在此直流入海。
二战末美军航空测绘大埕周边地形图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百户顾实创筑所城于金山、廖公山之南麓,城池周长六百四十三丈,高二丈七尺,厚一丈六尺。城墙内夯以土,外以花岗岩条石丁卯垒砌。开设东、南、西、北四座正门,门上建有城楼,城角四隅则建有敌台。
明代嘉靖年间《万里海防图说》中的大城所
清代康熙潮州府图中的大城所
闽粤沿海多带有“埕”字的地名,埕即指沿海盐田。而“城”与“埕”同音,故亦有大埕所之称(从古地图上看,明清地图中多写作“大城”,民国地图中多写作“大埕”)。大城所是福建进入广东的第一座海防城池,地理位置险要,成化年间潮州邑人国子监佐教曹宗曾作诗云:“前辟金门吞澳海,后环琉岭枕漳嵘。”
广东省地名志中的大埕镇、所城镇
所设正千户两员,副千户三员,百户十员,镇抚一员,额定旗军一千二百二十五员,同时辖上里、高埕、大港、柘林四座营栅。
清代 大城所城图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倭寇入侵东里,东里百姓纷纷逃至大城所城外,当时顾实为东门百户,即刻开门让百姓入城避难。而西、南、北三门百户韩、马、谢皆闭门不纳,导致百姓遇害甚众。事后三位百户枭首示众,而顾实因此事得百姓拥戴,加之其创建城池之功,被立为大城所的城隍神。
清代 大城所城、柘林寨合图
嘉靖四十年(1662年)元旦,闽粤大盗吴平勾结倭寇,集结五千贼兵从山道突袭大城所,贼寇攻陷所城后大肆劫掠纵火,盘踞月余乃去。
1932年国民政府陆军部测绘大埕所城及大埕镇
清康熙三年(1664年),为切断南明郑成功军与沿海各地的联系,清廷下令将沿海百姓内迁五十里。为防止迁界后大城所城被郑成功军盘踞,故而将其拆毁。
大城所城范围示意
康熙八年,清廷展界恢复沿海区域,饶平知县刘鸿业重建所城。
近代,大城所城除南面城墙损坏较严重外,其余三面城墙几乎得以完整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