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刘病已最终能够胜过霍光,其最为关键的因素归结起来便是两个字罢了。其一乃“忍”字,其二则为“熬”字。这两个字恰恰是他得以在与霍光的局势中胜出的核心所在呢。
恰恰是凭借着“熬”这两个字,刘病已稳稳当当把霍光给熬到离世了。霍光一死,霍家便没了权力根基。在这样的情形下,只要刘病已不做出什么昏庸的决策,那么赢下局面自然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儿了。
严格来讲,刘病已实际上从未真正斗赢过霍光。在霍光在世期间,这位大权臣始终对刘病已形成压制之势,刘病已根本没办法从霍光手中夺得实权。直至霍光离世,刘病已也不过是对霍家进行了处置。而对于霍光本人,刘病已依旧给予其至高无上的礼遇,还以皇帝之礼将其下葬。
早在刘病已正式登基之前,他和霍光之间的较量就已然拉开了帷幕。而这一切,还得从当初霍光选定刘病已为皇帝那一刻说起呢,关于他们之间的种种故事,便由此展开了。
公元前74年的时候,汉朝的第八任皇帝刘弗陵年纪轻轻就离世了,并且未曾留下子嗣。在刘弗陵驾崩之后,众人便拥立昌邑王刘贺成为新的皇帝。然而,仅仅过了二十七天,以霍光为代表的一帮大臣,由于刘贺行事太过荒唐,便直接将刘贺给废掉了。
在刘贺被废黜之后,紧接着,究竟该挑选谁来担任皇帝这一要职,便迅速成为了横亘在霍光眼前最为棘手、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
这一难题,根源得追溯到当年的汉武帝身上。汉武帝在位时,膝下共有六个儿子,照理说在选定继承人一事上不该犯愁。可关键在于,汉武帝步入晚年之际,其长子身为太子,却遭奸臣蓄意陷害,最终落得个全家被诛杀的悲惨下场。
老二年纪轻轻就离世了,结果直接断了香火,没有留下后代。而老三呢,在汉昭帝在位期间竟然起兵造反,不过后来被霍光成功地平定下去了,就他这样的情况,显然也是不可以被选为合适人选的。
此后,老三和老四乃一母所生。若选老四或者其后人继承大统,那霍光日后必定会遭遇厄运,故而不可选此二人。老五早早离世,其仅有的后人便是曾被废黜的昌邑王刘贺。而老六呢,正是已逝的汉昭帝,同样也没有留下子嗣。
因此,在刘贺被废黜之后,由谁来接班这一问题可让霍光头疼不已。毕竟那时汉武帝仍有直系后裔留存于世,其孙子众多,儿子里排行老四的也尚在人间。如此一来,霍光显然没办法去选择汉武帝兄弟家的后代来接班,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嘛。
然而与此同时,汉武帝所留下的那些后裔,霍光基本上一个都选不了。老三和老四这兄弟俩,他们的后人数量都挺多的。但鉴于老三之前曾有过造反的行径,只要霍光脑子还清醒,那是绝对不会挑选这两脉的人来接班的。
就在霍光为此事头疼不已之际,他的心腹下属杜延年想出了一个主意。那时,毫不起眼的刘病已被杜延年推荐了出来。而刘病已一经出现,瞬间便让霍光感觉眼前为之一亮。
其一,刘病已乃是汉武帝大儿子的后裔。就法理层面而言,他当属汉武帝的嫡长曾孙,从出身来讲便天然具备极大的继承资格。把他推选为皇帝,任谁都是没法挑出毛病来的。
另外,刘病已身边已然没什么长辈了。要知道,就是因为曾经发生的那场巫蛊之祸,使得他身边的长辈差不多全都离世了,到最后所剩无几,基本可以说是死绝了。
选择这样的一个人来担任皇帝,很明显对于霍光而言是更便于掌控的。在当时的情形下,选此人当皇帝,霍光要对其进行控制就会相对轻松许多,从各方面情况来看,这样的选择无疑是让霍光能更容易地把控局势呢。
自然,从安全层面考量,霍光当时并未即刻扶持刘病已登上皇位。要知道,倘若刘病已如同刘贺那般,做事极为荒唐的话,那将其扶上皇位,不就等同于在自扇耳光嘛!凭霍光所拥有的权势,第一次废掉皇帝,可能还没人敢多嘴多舌。可要是他频繁地行废帝之举,老刘家的人恐怕就要起兵来对付他了。
便是从这个时刻起,刘病已同霍光之间的较量,正式拉开了帷幕。
首轮较量的关键之处,便在于要获得霍光本人的认同。也就是说,最初这一环节,最为要紧的就是能够得到霍光他本人的认可,这是极为重要的第一步呢。
当双方最初展开交手之际,刘病已这一方,仅仅就只有皇族的身份罢了,除此之外,差不多不存在任何可依仗的筹码。故而,在霍光跟前,他是丝毫不敢提出任何不同意见的。哪怕是有人告知他,说他有可能会继承皇位,可他自己在此之前压根就没做过任何相关的准备呢。
好在早年历经坎坷,这使得刘病已在人情世故方面极为敏感。随后的两个月时光里,刘病已对霍光始终抱以十分的尊重态度。并且,对于身处宫中的那位太后,刘病已同样是极为恭敬且孝顺有加。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从辈分来讲,这位当属刘病已奶奶辈的太后,实际年龄却比刘病已还要小三岁呢。面对这个比自己小了三岁的“奶奶”,刘病已可没有丝毫抵触情绪,完全是把她当作一位长辈来对待,对其极为孝顺。
就这样,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霍光最终认定,刘病已与此前的刘贺全然不同。于是在此之后,霍光就借着那位太后的名义,正式将刘病已拥立登基,开启了其皇位生涯的新征程。
于是,在公元前74年的九月之时,经由霍光大力拥立,刘病已顺利地正式登上了皇位。
在首个回合里,刘病已凭借自身展现出的恭敬态度以及沉稳气质,成功获得了霍光的首肯。也正因如此,他后续才能够较为顺遂地登上皇位。待刘病已正式举行登基大典之后,这时的他,手中总算开始握有更多可利用的资源与筹码了。
很显然,在当时那个阶段,刘病已压根就没有足以反抗霍光的能力。要是他行事太过离谱,又或者是霍光对其产生了不满情绪,那么霍光依旧能够在任何时候将他废掉呢。
至此,得先把刘病已这边的剧情暂且按下不表了。我们先来聊一聊当时的霍光,看看他究竟有着怎样强大的实力。
霍光堪称历史上极为有名的权臣,其前半生始终保持着谨小慎微的行事风格。在汉武帝当政的整个时期,他都在汉武帝身旁效力,据说历经数十年都未曾出现过错。正由于这般表现,他才获得了汉武帝的肯定。待汉武帝临终之际,霍光领命辅佐年幼的皇帝,由此成为四位辅政大臣中的首要人物。
而后,进入汉昭帝时期,霍光成功斗败其余几位辅政大臣,将大权完全掌控在手中。待汉昭帝驾崩后,霍光又有了废立刘贺这一经历。特别是在废黜刘贺之后,彼时的霍光,其声势已然达到了巅峰状态。
在汉朝那个时期,霍光的权势可谓极大,除了无法立刻篡位当上皇帝外,他几乎能做到任何事。当朝太后乃是他的外孙女,整个朝堂之上,文武百官无一不是经他亲手提拔,就连将军和丞相,那也都是他极为信任的心腹之人。
在京城之中,霍光之子霍禹与侄孙霍云,身负重任,霍禹、霍云出任中郎将一职,全面负责对皇帝的贴身安保事宜。其另一侄孙霍山呢,担任奉车都尉,主要承担皇帝日常出行方面的相关事务。还有霍光的两位女婿,分别担任东西两宫的卫尉,皇宫内的禁卫军皆由他们统管。
总而言之,彼时京城之中的全部军队,无一例外地皆处在霍光直系亲属的掌控之下。至于朝堂之上的诸位大臣,也全都是霍光的亲信、党羽,他们对霍光唯命是从,一切皆依照霍光的指令行事。
当朝太后乃是霍光的外孙女,如此一来,霍光插手后宫事务便有了名正言顺的由头。于地方层面而言,此前汉武帝连着几代帝王,始终对刘氏宗亲进行打压,这使得老刘家那些诸侯王,大体上已没什么影响力可言了。
那些在地方上担任重要职务的官员,其实也无一不是在霍光的大力扶持之下才得以发展起来的。霍光于他们而言,有着极为关键的扶持之功,是他们在仕途上得以立足并拥有重要地位的背后助力呢。
霍光恰恰凭借着这些关系,成功编织出了一张极为庞大的关系网,此网将整个汉朝都笼罩其中。面对如此庞大的关系网,刚刚登上皇位的刘病已,实际上根本不存在任何能够反抗的可能。
想当年,汉文帝在被功臣们拥立之后,起码还能够立刻安排自己的人手,进而掌控住京城的禁卫军。然而到了刘病已这儿呢,要是他也如此行事的话,恐怕就算下达旨意,那也是没办法施行的。并且随后,霍光必然会有所察觉,说不定眨眼间就能将他废掉呢。
这般情况下,刘病已看上去全然没有抵抗之力。面对霍光的时候,他仿佛除了当个傀儡,别的任何事情都没办法去做呢。
然而在那之后,刘病已仍旧极为巧妙地运用起自己所掌握的条件,就此与霍光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较量。
在刘病已登上皇位没过多久,紧接着,有关立后的这一事宜,刘病已便与整个霍光集团,开启了双方之间的第二轮较量与博弈。
第二个回合呢,其被称作立后之争。
简而言之,在尚未登基之时,刘病已便已迎娶了一位妻子,此女便是许平君。待刘病已登上皇位后,按常理来讲,他理应将许平君册立为皇后,并且要把许平君所生之子立为太子才是。
然而,就此事而言,霍家内心极为不满。霍家之人觉得,既然是霍光将刘病已拥立上位,那后续刘病已便理应迎娶霍光的小女儿霍成君,还得将其立为皇后。并且,霍成君所生育的儿子,在日后也自然应当被立为太子才是。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一问题上,向来表现得极为恭顺的刘病已,此次却难得地拒绝了霍家。要知道,自登基之后,刘病已凭借皇帝的身份,对霍光给予了极为丰厚的赏赐。他不但将霍光的封地大幅增加,使霍光一举成为“两万户侯”,而且还赏赐给霍光诸多财物,以此来答谢霍光的拥立之功。
然而在立后的事情上,刘病已却是寸步不让。即便满朝的官员们,都一致认为他应当迎娶霍家的女儿,可刘病已依旧固执己见,没有丝毫动摇。并且在此之后,刘病已还特地颁布了一道诏书,吩咐众人去为他找寻一柄曾经使用过的旧剑。
通过这道诏书,刘病已向众人表明了自身的态度:就如同一柄宝剑那样,还是旧物最为珍贵。同理,在用人这一方面,显然也是旧人最为合适。
不得不承认,刘病已所使出的这一招,着实是极为高明的。
刘病已凭借“故剑情深”这一举措,在道德层面成功占据了优势地位。如此一来,即便霍家权势滔天,可一旦他们强行要求刘病已废后,那霍家必然会处于理亏的境地。而只要霍家理亏,霍光此前苦心塑造的完美大臣形象便会崩塌。此后,老刘家的藩王以及朝中大臣们,就有了起兵讨伐霍家的正当理由。
很明显,就这种事情而言,霍光绝对不会因此就和整个老刘家彻底闹掰,把关系给完全搞僵的。毕竟这样做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霍光心里肯定也清楚,所以他不可能因为这类情况就跟老刘家全然撕破脸皮的。
与此同时,借着这件事,刘病已也向底下的大臣传递出一个信号,即他是个念旧之人。他因念旧,对拥立自己的这些大臣满心感激。如此一来,哪怕日后霍家不复存在了,刘病已依旧会铭记他们的恩情,持续对他们予以重用。
事实上,这一点是极为关键的。它在整个事情当中所占的分量很重,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其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才行。
对那些大臣而言,他们最为惧怕的,便是在霍光离世后,遭到刘病已的打压。所以,为了能保住自身权势,哪怕霍光做出废帝这般大事,他们也甘愿给予支持。然而,要是皇帝明确给出承诺,保证他们日后一切都不会有所改变,那在这样的情形下,这些大臣是否还会一如既往坚定地支持霍家,可就很难说了。
在这样的情形下,起码有一部分大臣是会选择两不相帮的。大臣们心里也都明白得很,即便他们站在霍光那一边给予支持,霍光也没办法给予他们更多的好处。既然如此,在能够保证自身利益不遭受损失的状况下,他们又何苦非要坚决地站到霍光这边来呢?
如此这般,一番相关操作下来,刘病已已然占据优势地位,霍家完全没了反驳的余地。待正式登基满两个月之际,也就是这一年的十一月,刘病已顺利地将许平君立为了皇后,达成了心中所愿。
在那场立后纷争里,最终的胜利无疑被刘病已收入囊中。经此一事,他既成功守住了属于自己的那一方天地,让皇后之位成为自己可掌控的范围。并且,刘病已还向下臣们传递出一个讯息,那就是他乃念旧之人,绝非是能被霍光随意操纵的彻头彻尾的傀儡。
于是在此之后,不少在站队一事上并非态度十分坚决的官员,渐渐与霍家拉开了距离。他们不见得有胆量直接去拥护刘病已,可保持中立还是敢的。就这样,那原本极为庞大的霍家关系网,便被刘病已成功地暂时破开了一个小小的缺口。
在正式册立皇后这一事宜完成之后,紧接着要面对的,便是第三个回合的情况了。
第三个回合呢,是能够被称作还政风波的。
立后一事上,刘病已的做法已然不合霍家心意。于是乎,接下来霍光便主动递上申请,打算完完全全地将朝政大权交还给刘病已,而后自己则彻底告老还乡,退居家中安享清闲去了。
没人晓得,这究竟是霍光内心真实的念头呢,还是他有意要对刘病已进行试探。反正这件事的背后意图,旁人是无从知晓的,到底是霍光确有这样的真实想法,还是仅仅出于试探刘病已的目的,一切都隐藏在迷雾之中,让人捉摸不透。
也许,彼时的霍光确实是想着功成身退,为自己及家人谋求一条退路。霍光身为历经三朝的老臣,其仕途已然走到尽头,所能获取的荣誉也达到了顶点。处于这般情形下,趁势急流勇退,在如此恰当之际选择退休,将政权交还给刘病已,无疑是最为明智的抉择。
当然,不能排除霍光存有借这个契机去试探刘病已态度的想法。要是刘病已当真应允了,那接下来霍光一方说不定就会使出各类手段,再次对他的权力加以限制。甚至不排除会直接发起政变,将刘病已彻底架空的可能。
这两种情况都是有存在的可能性的,不管是哪一种,都不能被轻易排除掉呢,它们都有可能实实在在地发生,所以说,这两种可能确实都是客观存在着的哦。
接下来的刘病已可不敢去冒险赌一把。毕竟存在着那么一丝可能性,哪怕仅仅是万分之一,就是霍光此番举动真的是在试探他呢。要是这种可能性真的变成了现实,那刘病已就彻底失去所有能够翻盘的机会啦。所以当霍光提出请求退休之后,刘病已不但没有应允,反而是依旧让霍光接着代他处理朝廷政务。
与此同时,刘病已对霍光展开了大规模的封赏举动。不但赏赐给霍光众多的财物,而且还给予他不少的封地,就这样,霍光成功被封为“两万户侯”。
就这一局而言,乍一看似乎是霍光取得了胜利。然而细细琢磨便会发现,实际上刘病已所收获的要更多,他才是在这场局势之中真正的赢家,虽霍光看似得胜,可相较之下,刘病已赢得更为实在,收获也更为丰厚。
在这一局过后,刘病已朝着诸多下边的官员,传递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即他极为尊重功臣,且对旧情念念不忘。连霍光这般手握大权的重臣,他都能够予以容忍。如此一来,对于其他官员,刘病已显然也是能够接纳的。
许多大臣原本是坚决站在霍光这边的,而这样的一个态度,恰似给他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但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情况有了变化,越来越多的大臣,其站队的态度不再如之前那般坚定了。
就这样,表面上看起来处于劣势的刘病已,在这个时候实际上已然渐渐掌握了一种隐而未发的态势,虽不那么明显,但却正一步步向着占据优势的方向发展,那隐势已然在悄然间被他所拥有。
当然了,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于和霍光持续接触期间,刘病已察觉到霍光存在一个弱点。确切来讲,整个霍光集团,是有着一个足以致命的缺点!
霍光存在一个不足之处,而这不足之处恰恰就是霍光他自身的年龄方面的情况。
史书当中并未明确记载霍光具体的出生时间,不过后世史学家对此进行了推测,认为霍光大致是在公元前130年前后出生的。与他的大哥霍去病相较而言,霍光的年龄应该是稍小一些,估计也就小个几岁,最多不会超过十岁左右。
假设霍光出生于公元前130年,待到他提出退休之时,已然年近六十啦。放在那个时期来讲,这无疑属于高龄范畴了。要是运气不错的话,再过上几年,至多十年,霍光肯定会因年老而离世。
在整个霍光集团里,霍光无疑是极为关键的存在。要知道,集团内的大部分成员可都是霍光亲自提拔起来的呢。不过呢,除了这提拔的恩情之外,霍光也好,霍家也罢,实际上和这些成员之间并没有其他特别的关联啦。
因而,要是霍光离世了,往后刘病已要是能拿出比霍家所给更具吸引力的利益条件。那这些原先归附于霍家的大臣,必然会全然从霍家脱离出来。就霍家自身而言,其人员着实不算多。霍光就仅有一个儿子,另外还有两个侄孙以及两个女婿罢了。
仅靠这寥寥数人,便妄图将中枢权力完全垄断,进而把刘病已彻底架空,这显然是根本无法实现的事儿。
由此可见,刘病已若能熬到霍光离世,那便必定能获胜。一旦霍光撒手人寰,整个霍氏集团顷刻间便会土崩瓦解。那些曾对霍家俯首称臣的大臣们,必然会纷纷脱离霍家阵营。待到此种局面出现时,刘病已所需应对的,无非就是霍家的那寥寥几个后人罢了。
就秉持着这样的态度,在随后的两年时光中,刘病已表面上对霍光愈发恭敬有加,可暗地里却始终对其加以提防。实际上,刘病已最为担忧的情况,便是霍光临终之际突然丧失理智。怕他为了维护自家的权势,要么悍然发动政变将自己控制起来,要么干脆痛下杀手把自己除掉。
从之后的历史发展情形来审视的话,就会发现刘病已所表现出的这种提防之举,其实是有其缘由的,并非毫无道理可言。
确切来讲,霍光本人并非是疯子一般的存在,然而他的那些家人,却实实在在是陷入了疯狂的状态!也就是说,霍光本身神志正常,但他家里人却做出了种种疯狂之举,表现得就如同失去了理智一般,情况便是如此啊。
霍家存在致命缺点,这一点刘病已能察觉到,霍家自身又何尝不知呢。可要是让霍家完全舍弃手中的权势,然后就这么回归平淡生活,他们显然是不会乐意的。于是乎,在这般情形之下,霍家所能想到的最为妥当的解决办法,那便是成为外戚了。
倘若霍光的小女儿能嫁给刘病已并获封皇后之位,那么霍家与刘病已之间便全然不会再有矛盾冲突啦。往后他们诞下的皇子,也势必会被立为太子,如此一来,所有的相关问题便都迎刃而解咯。
可问题在于,刘病已压根就不乐意,他执意要让自己的结发妻子许平君来担任皇后之位呢。
在那之后,霍家便下了狠心了。
公元前71年,霍光的妻子霍显偷偷与宫中女医官淳于衍取得联系。彼时皇后许平君刚生产完,尚在坐月子期间。霍显竟暗中授意那女医官,在给皇后用药时偷偷换掉了一味药,最终致使许平君头疼气衰,不幸离世。
就这一下子,双方算是彻底地结下了化解不开的死仇!从此之后,彼此之间的仇恨已然如同深深扎根,难以消除,双方的关系也因这一件事变得势同水火,再也没有缓和的余地了。
许平君离世,这对于刘病已而言,无疑是极其沉重的打击,他内心满是愤怒。可刘病已心里也明白得很,就当下的形势而言,他根本没办法与霍家相抗衡。于是在爱妻许平君故去之后,刘病已并未流露出丝毫的不满之意,反倒顺从地依照霍家的意思,径直将霍光的小女儿霍成君册立为皇后。
就连治死皇后的那名女医生,刘病已都签署了赦免令,对其未作任何责任上的追究。
然而,事情已然演变至此,双方之间已然不存在能够妥善解决的可能了。此刻,所有人都只是默默等待着霍光离世罢了,仿佛一切都只能随着霍光生命的终结,才会迎来新的走向。
就这样,许皇后离世三年后,权倾朝野的霍光也走到了生命尽头。公元前68年,霍光于自家溘然长逝。在霍光将逝之际,刘病已为使其安心,大力擢升霍家数位后人官职。待霍光故去,刘病已更是按照皇帝规格礼仪为其举行下葬仪式,全程表现得极为热忱。
然而,待霍光的身后之事全部料理完毕后,刘病已旋即亮出了属于他自己的那把“屠刀”。
霍光离世之后,情况正如刘病已所料那般,之前支持霍家的那些官员,一下子都选择袖手旁观起来。如此一来,刘病已接下来要去应对的,仅仅剩下霍家的那几位直系亲属了。
此后,刘病已凭借皇帝的身份,快速掌控了京城的兵权。之前掌控京城兵权的那几位霍家人,被刘病已采用明升暗降的手段处理了。待收回这些权力后,刘病已便将其交给了自家奶奶一方的亲戚,还有许家那边的亲戚掌管。
就这样,在毫无察觉的情形下,刘病已已然悄无声息地实现了对京城的掌控。
霍家自然也察觉到了异样情况。汉宣帝对他们的管控愈发收紧,如同套上的绳索越来越紧,霍家人由此渐生恐惧。于是,霍家有几个人便暗中开始谋划政变之事。可不曾想,他们的这番筹划,恰恰掉进了刘病已设好的圈套里。原本刘病已正愁找不到合适理由铲除霍家,这下“造反”这个理由,可着实帮了他大忙。
并且,就在霍家真正着手发动政变前夕,出现了一个极为关键的人物,此人竟突然做出了出卖霍家的举动。
有一个人,其名为金赏,而他还有一个身份,那便是霍光的女婿。
许多年前,在汉武帝临终之际,安排了四位辅政大臣来辅佐汉昭帝,他们分别是霍光、金日磾、上官桀以及桑弘羊。在这四人里,霍光与金日磾、上官桀有着特殊关系,他们实则是亲家呢。彼时,霍光的女儿就许配给了金日磾的二儿子金赏。
在汉武帝离世一年过后,金日磾竟溘然长逝。此后,由于金日磾的离去,其遗留诸多权力空缺之处,霍光借助金赏这层女婿的关系,逐步将这些空缺一一占据。也正因如此,到后来霍光方能以一己之力应对另外两位辅政大臣的联手相抗,且最终赢得了胜利。
待霍光全然掌控朝政大权后,彼时的金家,已然沦为霍家的附属存在。遥想汉武帝刚驾崩那会儿,众人谈及金赏,每每都会讲他是金日磾的儿子。可时过境迁,如今要是再提到他,所有人都会说他乃是霍光的女婿。
可实际上呢,金赏自始至终都是属于金家的,这一点从来都未曾改变过,他本就是金家阵营里的人,一直以来都是如此这般的状况,从始至终都是牢牢与金家关联着的呢。
故而,在霍家谋划着要造反之际,金赏并未决定与霍家一同走上造反这条路。毕竟,即便他跟着霍家干这造反之事,霍家也绝无可能给他封王,也无法给予他比当下更多的益处。能真正从中捞到好处的,也就那几个姓霍的家伙罢了。
最终,金赏选择了直接告发霍家,甚至还将自己的媳妇交了出去。而刘病已呢,由于提前获知了相关消息,所以能够先一步采取行动,极为迅速地将霍家发起的叛乱给平定了下来。
公元前74年的三月份,霍光离世。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过了短短数月,到了同年的七月份,霍氏一族便遭遇了灭顶之灾,全族上下皆被诛杀殆尽,如此变故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
霍家被族灭之后,刘病已顺利地重新将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至此,他方才真正拥有了皇帝应有的权柄,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帝。而属于汉宣帝的时代,也在这一刻,正式拉开了帷幕,开启了属于它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