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彭宇、田钰杰)在万物互联的数字化时代,传统种植业装上“智慧大脑”有啥不同?
在武汉森岛帆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森岛帆高”)的智能温室基地,种植水果不再需要土壤,一部手机就可实时调控大棚内的温度、湿度、灌溉施肥等作业,一名管理员可轻松管理约1万平方米的种植区域,平均亩产收益超30万元,比传统种植提高了数倍。

3月26日,记者从武汉经开区农业农村局获悉,位于东荆街的森岛帆高采用国际最先进的荷兰智能温室工业化栽培技术,建成了湖北省面积最大、种植技术最先进、节能环保程度最高的现代智能玻璃温室。

森岛帆高的智能温室基地占地约10万平方米,相当于14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已建成的2个智能温室均配置了水肥一体化、温湿智能调控、自动补光、CO2适时补充、回液循环利用、雨水回收利用、劳工管理等10多个数字化智能管控系统,可实现全天候全季节生产。

记者走进森岛帆高的智能温室基地看到,一株株苗木“悬空”生长,藤蔓上垂挂着一串串颗粒饱满、颜色鲜艳的果实,采摘工人正从平均“身高”2.5米的番茄枝条上采摘新鲜串收番茄。经过分拣包装后,这些番茄即将销往香港、广东、浙江等10多个地区和城市。
“基地目前种植的两个品种番茄全部引进进口种子,这些品种的抗病能力强、果型串型好、品质更优,市场上曾卖到过58元每斤,全年都供不应求。”森岛帆高技术总监陈亮介绍,番茄深受市场青睐的背后是数字化种植结出的硕果。

“我们会通过调控温室内的温、光、水、气、肥等多种参数来提高番茄产量和糖酸比,改善果实品质。”陈亮说,安装在智能温室基地的各类传感器,能及时收集各类参数,基地的数字化智能管控系统代替人工,实现环境参数监测和自动调节。“比如温室内的温度超过30度,系统就会启动降温加湿设备,打开天窗,并喷洒水雾。”
科技赋能,用工量降低,效益提高。“传统的种植方法下,一个人管理一亩地忙得停不下来,我们基地管理人员可以远程手机管理几十亩地。”森岛帆高负责人张治军介绍,基地管理人员只有10余人,人均管理种植面积约1万平方米,管理人数少了,产量却上来了。“基地亩产约3万斤,全年产量达2000吨,营收超4000万元。”张治军透露,今年将计划引入国际先进技术,延长种植周期,将全年产量增长至20%。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