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十八万橙农吃科技饭种子“芯片”让脐橙从论斤卖到论个卖

湖北日报视频 2025-03-30 08:41:54

秭归九畹溪镇脐橙现代化良种繁育示范基地每年可输出脱毒苗150万株。(湖北日报通讯员鲁天摄)

湖北日报讯 (记者何凡)“今年收了2万斤宗橙。”3月21日,秭归县归州镇周家湾村的橙园里,袁学庆喜笑颜开。这种“皮肤”棕色的脐橙,是早春水果市场“新贵”,10斤装的宗橙不到20个,每盒最高能卖198元。宗橙亩产不高,但在2月至3月成熟,正值水果淡季,根本不愁销。袁学庆说:“脐橙以前‘论斤买’,现在‘论个卖’。”

正值春季脐橙上市季,位于三峡库区内的秭归县食品加工企业,将当地果农收获的脐橙进行精深加工后制作成橙片罐头,供应国内外市场。(视界网 王罡 陈艳芳 摄)

一枚脐橙的“晋级”,离不开“芯片”的力量。秭归被誉为“中国脐橙之乡”,有2000多年柑橘种植历史。上世纪80年代,秭归种植的大部分为长红等传统品种,多籽且酸。品种老化的隐忧,并未引起重视。

秭归九畹溪镇脐橙现代化良种繁育示范基地。(湖北日报通讯员胡中雪摄)

2000年前后,赣南脐橙崛起,糖分比秭归脐橙至少高一度。秭归脐橙出现了卖果难。“收购价最低3毛钱一斤,连肥料农药的本钱都回不来!”袁学庆回忆,采摘还要人工费,老乡们宁可橙子烂在地里。

在秭归脐橙最困难时,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建议,通过“留树保鲜”技术,将纽荷尔脐橙和红肉脐橙跨年采收,与赣橙错峰上市;另外,抢抓种源,力促国家将湖北柑橘良种繁育中心落子秭归。

曹立新观测宗橙种苗繁育生长情况。(受访者供图)

“这是秭归脐橙自主孕育‘种子芯片’的里程碑,是秭归18万橙农饭碗的转折。就像大豆80%靠进口,不掌握良种,就会受制于人。”秭归县柑橘良种繁育中心主任曹立新说。此后,许多通过国家科研计划的良种,都会放到秭归,包括原产澳大利亚的伦晚,都在秭归繁育。

2017年,秭归发现了一棵果子黑不溜秋的橙子树,没人愿意要。邓秀新院士团队进行基因测序,发现是芽变新品系。有感于《橘颂》中屈原忠诚爱国的高贵品质,柑橘院士邓秀新以谐音“忠诚”为其命名:宗橙。经过品种改良,2024年,宗橙入选中国农业农村重大科技新成果。

秭归投入1.117亿元打造11.42万平方米现代化“育苗工厂”。(湖北日报通讯员鲁天摄)

截至目前,秭归已储备柑橘种质资源130余个,包括宗橙、伦晚、红肉在内的30多个品种。秭归脐橙现代化良种繁育示范基地,有11.42万平方米的“育苗工厂”,82座智能温网室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监护着百万株不同品种柑橘种苗生长。基地每年可输出各类脱毒柑橘种苗150万株,相当于每分钟就有3株“科技苗”走下生产线。秭归宜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谭邦德介绍,这是秭归百亿柑橘产业的“芯片库”,是三峡库区最大的柑橘良种种质资源库。

82座智能温网室的大棚数据、环境监测、种植数据等实时显示在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大屏幕上。(湖北日报通讯员鲁天摄)

如今,秭归是全球唯一四季鲜橙产区,脐橙种植面积达40万亩,年产量100万吨,90%的乡镇、80%以上的行政村、70%以上的人口,都从事脐橙相关产业。“一年种橙子毛收入40多万元,比十多年前翻了10倍!”袁学庆嘿嘿笑着,肤色亮得如身旁的宗橙。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