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时隔20年没看英超的球迷,再来看这一场比赛,大概丝毫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可接受的:
太妃糖的主帅还是莫耶斯;那时候的太妃糖并不像现在这样菜。于是乎“千古奇冤莫耶斯”的梗,在这场比赛之后又刷起来了。
其实说实话,这场能够打平,是曼联的幸运,和埃佛顿的不幸。
因为真正看过这场球的都能明显看出:曼联进攻的萎靡不振。
抛开压倒性的控球率不谈,曼联的预期进球少得可怜。
为啥曼联xG少得可怜?因为曼联连真正杀入对方禁区内的射门都几乎没有——
太妃糖9脚射门,8脚在禁区内,反观曼联9脚射门,4脚在禁区内。
阿莫里姆这次破天荒的,不再把齐尔克泽强行塞到主攻位置的右前腰上,取而代之的是放在了中锋的位置上。
但是另一方面,阿莫里姆估计是看了文章,但没全看,依旧我行我素地打左路过载,大B哥和霍伊伦直接放前腰位置上——霍伊伦放右前腰,但是他的跑位还是严重左倾。
于是乎,曼联的组织传球就变成这样:
这霍伊伦和隔壁的努涅斯,真的堪称英超新一代的“没头脑+没头脑”组合,踢得那叫一个惨绝人寰。
埃佛顿高举高打,简洁高效的直塞和起高球,每次都能打穿曼联的防守——特别是第二个进球,德里赫特取代了马奎尔喜提“航母掉头”的新身份。
让曼联继教练之后,球员也可以诞生英超名梗“咪一鸠样”。
这是由于作为控球方的曼联,在控球的时候需要站位相对拉开进攻宽度,找进攻空间所导致的。
这样一旦被反抢,球员落位不及时和防线过于前压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而德里赫特那转身速率和速度,恰好是曼联最薄弱的一环被莫耶斯利用了而已。
话题我们还是回到进攻上,现在曼联阵容的深度和能力确实不够,但是并于意味着完全没办法。
就像我此前提到过的一样:
这场比赛同样也是,就像解决数学公式一样:
已知1:霍伊伦是左脚,跑位喜欢左倾,有套边跑肋部的趋势;已知2:大B哥最擅长的是二前锋做最后一传/射的事情;已知3:齐尔克泽中锋有支点能力,有回撤接球拉开对方中卫给后插上队友提供空间的能力。这样霍伊伦也可以继续去抱边了,齐尔克泽可以回撤了,而B费也更接近禁区更多射门和最后一传的机会了。
而不是像现在这场比赛一样,B费去拉边,然后跑着跑着发现霍伊伦跟来了,最后右边大片的空间只能给乌加特........
最后的结果就是曼联要么疯狂起高球传中,然后面对埃佛顿哪怕身高最矮也有188cm,最高能有195cm的埃佛顿中卫组合被解围出来。
要么就是禁区弧顶各种各样抡一脚。
这样是赢不了球的,这次能有个神仙任意球帮忙,下次呢?
一个只会一种阵型的教练,却能被吹成神。圣教练,神一样的教练,就数点球联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