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是智者的游戏,也是勇者的战场,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国家的命运。”在国际风云变幻的外交舞台上,国家的决策如同棋手的落子,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产生的影响深远而持久。近日,国际局势中发生的这一事件,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韩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谈判,一直是国际关注的焦点。4月24日,美韩的关税协商正式拉开帷幕,外界普遍预期双方会以“2+2”的形式进行谈判。韩国派出了副总理兼财长崔相穆以及产业通商资源部部长安德根,美国方面则由财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利尔出马。这次谈判的议题颇为广泛,除了关税之外,牛肉和大米的进口问题,以及驻韩美军的军费分担问题都被列入了重点议程。
韩国(资料图)
对于这场谈判,韩美双方的态度却截然相反。在韩国看来,这次谈判只是双方交锋的一次试探,主要是为了了解美方的需求和底牌。毕竟,此前与日本谈判时,日本并没有取得想要的关税豁免,所以韩国明白不太可能通过一场谈判敲定所有问题。而美国方面则希望速战速决,财长贝森特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最先达成协议的那个才能达成最好的协议,以此来对韩国施加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谈判还未正式开始时,韩国就收到了来自中国的禁令。多家媒体报道,目前已经有多家企业收到通知,禁止向美国国防承包商出口含有重稀土矿物的产品,否则将会受到严厉制裁。这些接到禁令的企业遍布电池、航空航天、医疗设备等高新领域。据了解,中方所指的并不是禁止韩方向相关企业出口稀土,而是出口含有稀土的产品,由于上述企业的产品大多都含有重金属,因此当地媒体分析,这项禁令对依赖出口的韩国经济造成严重的冲击。
稀土(资料图)
那么,中方为何会在此时下达这样的禁令呢?这背后的底气又是什么呢?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概念“长臂管辖”。这是一个用行政手段干涉贸易的行为,这个手段的发明者正是美国。从上世纪40年代概念诞生,到后续发展完善,美国一直将“长臂管辖”作为对外扩张的重要工具,不仅对域外经济实体进行打击,还经常插手其他国家的内部事务。比如美国一直对伊朗实施这一手段,致使伊朗蒙受了大约2000亿美元的巨大损失;上世纪90年代为了打击古巴,美国把这一手段应用到了与其有贸易关联的个人和实体身上,引起了欧盟的不满,欧盟还专门通过了一部《阻断法案》来对抗美方的这一手段。
有记者在例行记者会上质疑中方是否真的给涉及这些领域的韩方公司发出过此类通知,发言人表示会进一步核实,而韩方的相关企业则表示还没得到正式通知。这也反映出这一事件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在中美贸易摩擦中,“长臂管辖”频繁出现。为了制裁敌对国家,美方曾直接插手我们的对外贸易,规定产品中只要含有哪怕一颗美国零件,都不允许出口给其名单上的国家。这一次,我们有样学样,为了迫使美国尽快结束这场劳民伤财的贸易战,我们对韩国施加了这一手段,涉及禁令的产品就是美国最迫切需要的稀土。
此前,我们已经对美实施了稀土禁令,美国超半数稀土依赖中国进口,其国内库存量不多,一旦中国断供,严重依赖稀土的企业会面临停工的可怕后果。稀土早已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尖端科技、国防工业都离不开它们。虽然美国科技领先,但至今都没掌握重金属分离技术,他们还需要向中国求购。
稀土(资料图)
这并非中方首次使用稀土这张“王牌”。2010年中日钓鱼岛争端时,我们曾对日本断供稀土,导致日本汽车和电子工业遭到重创,甚至引发了全球稀土市场震荡。日方急得焦头烂额,甚至拉拢美国一起对中国提起诉讼,最后还是选择和中国坐下来谈判。
有前车之鉴,相信韩国也会掂量一下自己的利弊得失。此次中国的禁令让韩国面临两个艰难的选择,要么对美断供,要么接受不可知的后果,如被纳入中国的稀土禁令名单,一旦为数不多的库存耗尽,他们的先进制造业可能大批量歇业。
在国际博弈中,中方此番举动彰显了大国的担当与决心。我们不会轻易被美国“长臂管辖”,更不会容忍自身利益受损。对于韩国来说,应理性看待当前局势,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维护自身的长远利益。毕竟,一个国家唯有坚守自身利益、独立自主,才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行稳致远。此次事件也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在国际交往中,需尊重国际规则和他国利益,任何试图损害其他国家利益的行为都将受到应有的反制。未来,国际局势的走向充满不确定性,我们将持续关注此次事件的发展,看各方如何在博弈中做出理性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