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军事领域是国家竞争的前沿阵地,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往往牵动着国际局势的敏感神经。在国际舞台上,中美两国的军事博弈备受关注,尤其是在太平洋地区,双方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引发地区乃至全球的连锁反应。美国印太司令帕帕罗的一句话,就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了千层浪,令现场气氛凝固,也让人们不禁思考:中方真的强到这地步了吗?解放军又将作何回应?
美军印太司令帕帕罗在国会听证会上的表现,凸显了美方对于中国军事崛起的焦虑。他为了争取军费预算,大打“中国牌”,称中国战机和军舰生产速度远超美军,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也领先于美方。在谈到“第一岛链”时,帕帕罗明确表示中国已具备阻止美国取得空中优势的实力。
美军印太司令帕帕罗(资料图)
这一番言论,并非毫无依据。据美媒报道,中国战斗机生产率是美国的1.2倍,美国3月宣布波音公司将研发空军F-47以取代F-22,而中国的对应机型是歼-36。帕帕罗还强调,中国空中力量在琉球、台湾、菲律宾群岛等“第一岛链”附近岛屿的优势愈发明显,有美军太平洋空军指挥部军官匿名透露,中方空军能通过“战斗机+预警/电战一体特种机+加油机+无人机”的组合在西太平洋大多数空域常态化建立“完整的战场体系”,这在世界上大多数军队都无法做到。
面对帕帕罗的渲染,国际上出现了不同的声音。美国媒体指出,在一些人眼中,美军仍是全球“第一强大的军队”,拥有10余艘核动力超级航母、上千架五代隐身战机、1700多枚核弹头以及遍布世界各地的海外基地。然而,身处一线的美军将领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不只是帕帕罗,印太战区各级指挥官们通过不同形式向媒体表示,美军在空中、水面和陆地上的优势正在“下降”,仅核潜艇部队还认为自己有“强大的威慑力”。这一对比,凸显了美方内部在对华军事评估上存在的分歧。
美军印太司令帕帕罗(资料图)
事实上,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有着清晰的脉络和合理的目标。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曾明确表示,中方对自身发展有清醒的认识,发展军事力量只为了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这与美国将中国视为假想敌的霸权逻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近年来在军事领域的成就,如军舰建造速度以及技术突破等,都是为了实现国防现代化,保障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正如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所说:“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与长短,而在与内容。”中国的军事发展,正是在书写着保障国家和平与发展的有力篇章。
美国印太司令帕帕罗的话语背后,反映出美军内部的战略困境。一方面,美国国内有削减军费的声音,如计划未来每年削减8%的军事支出,按照拜登政府将2025年军费提升到8950亿美元的计划,5年后将减少3000亿军费。尽管国防部长声称边境执法、潜艇、国土导弹防御、新型协同作战飞机不在这8%内,但只拨了500亿美元给国防优先事项。另一方面,帕帕罗等一线将领却看到了中国军事力量的快速崛起对美军地位的挑战,试图通过渲染“中国威胁”来保住军费预算。这种矛盾的局势,让美军在战略决策上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美军(资料图)
在国际舞台上,军事力量并非决定国际关系的唯一因素。中国一直秉持着和平发展的理念,坚持“不冲突、不对抗、和平共处”的原则,主张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而美国的霸权思维和军事干预行为,往往破坏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从美军印太司令帕帕罗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在军事领域的焦虑和战略误判。这种误判不仅会影响中美两国的关系,也会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展望未来,中美两国的军事博弈仍将持续。但中国不会被美方的渲染和挑衅所左右,解放军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强军之路,提升自身的防御能力。同时,中国也将通过外交渠道,加强与美方的沟通与交流,消除误判,推动建立更加稳定、和平的国际秩序。“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只有通过合作与对话,中美两国才能实现共同发展,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做出贡献。面对美方的种种言行,解放军将以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实力,捍卫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传递出维护和平与正义的强烈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