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是苏轼的理想国,是苏轼晚年的顿悟,历经人生的大起大落,最终参悟人生,回归本质,回顾现实。所谓的理想和抱负,也在某一个瞬间,烟消云散,不再执着于一时的胜负和得失。
人的一生不过寥寥数十载,从少年的意气风发,到中年的碌碌无为,再到晚年的日暮西山。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五十岁,一个特殊的年龄段。很多人将五十岁看得无比重要,将其看作年轻时代的结束,暮年到来的开始。对于五十岁,很多人都有不同的态度,但无论怎样,活着就是一种幸福,都已经这个时候,千万别把自己逼得太紧。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句话无疑是对暮年者最大的伤害,五十岁的我们最应该做到的是什么?毫无疑问是放下。如本文开头提到的苏东坡,出身四川眉州的大才子,初次科考,便一鸣惊人,名震东京。
在所有人眼中,他将是当之无愧的大才子、幸运儿。然而事与愿违,苏轼的仕途并不平坦,一生之中,屡屡遭贬,从东京到海南,苏轼用脚步丈量了大宋的天下。
曾经的苏轼也是志得意满的少年,初入宦海,便想要有一身作为,然而接二连三的挫折,让苏轼猝不及防。终于在乌台诗案之中,苏轼开启了他的贬谪生涯,颠沛流离的生涯。
在这个过程中,苏轼从一个充满理想的少年,逐渐变成了一个蔑视功名利禄,赏尽世间繁华的中年成熟男人。这就是蜕变,来自生活捶打之下的蜕变。
而反观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的生活呢?
从最初风华正茂的少年,到历尽千帆日渐稳重的中年,在经历多年的变化之后,来到了五十岁这个特殊的时期。
我们还未衰老,但却不再年轻,年近半百,总是给人一种非常特殊的感觉,是生活的无奈,是身体的抗议,是对未来的担忧。
这个时候,其实我们还心怀梦想,心怀年少之时的憧憬。但世事无常,并不是所有的理想都能成功,总有一两事,会留下遗憾。但这个时候还要继续吗?
这真的是一个令人纠结且无奈的问题,我们到底该不该在一个接近垂暮的年龄,去追寻少年的理想。也许很多人会说,我还有着年轻的心态,有着年轻的冲劲。
可是你的身体还是年轻的身体吗?苍白的头发,褶皱的面容,行动迟缓的脚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涌上心头。这应该是大部分人的生活常态,因此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追求第一。适当地放下,或许也是更好的选择,能够让你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在这个时候,好好享受生活,放慢节奏,慢慢去找寻生命的意义。
厚积薄发的未来放下就等于放弃吗?那肯定不是的,我们放下的是过去的累赘,既是身体的负担,也是心理的枷锁,而这并非放弃,而是找寻一个全新的机会,寻求更美好的生活,发现更加有意义的未来。
青年时候的我们,在灯红酒绿之中迷失自我,虽然感受了世界的繁华和美好,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心理并未得到浸透与洗涤,反而充满了嘈杂。
人生就像是一本书,我们一直在书写,但这本的创作并不简单,我们总会遇到各样或者是那样的问题。修修改改、磕磕绊绊,但这本书终究还是坚持了下来。
五十岁,正是人生这本书积累和沉淀,再发展的时候。
我们见惯了过往的浮躁,内心想要寻求一个宁静的生活和环境,其实这就是人生自我沉淀改变的机会。
这个时期,我们在放下那些不必要的累赘的同时,则有了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去做我们想做的事情,去精益求精,将我们开始还未彻底结束的事情贯彻下去。
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豁达,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坦然。
年仅五十,学会放下,学会坦然。对于那些强求不来的无需强求,应该立足当下,放平心态,去看待生活的苦难和美好。
生活这本书,本就是我们自己书写的,你内心充满苦难,那么一切便是苦难;你内心若雨后阳光,晴空万里,那么一切便是欢愉。
这个时候的必修课就是坦然,坦然接受一切。
失聪的贝多芬尚且能够成为作曲家;瘫痪的霍金尚且能够自强不息。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又何必每日怨天尤人。
其实在我们眼中看上去不如意的生活,依旧是许多人无法企及的未来。生活不一定要波澜起伏,如大海般汹涌、如火山般热烈。平平淡淡,也是生活;柴米油盐,依旧是生活。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坦然地看待自己的生活,无需去艳羡其他人。
因为成功并没有伴随每一个人,也没有伴随每一件事,每个人都会面临失败。对于成功,很多人会看做是理所当然,对于失败,则会怨天尤人、忧愤难当。
但面对失败,我们要做的不是愤怒,不是斥责,而是反思,认真反思自己的问题,看到成功者的优点。
对于年轻时期的人来说,这一点很难做到,甚至有着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想法。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对于失败也开始坦然接受,成功与否,也不再斤斤计较,开始慢慢分析自己的问题,心平气和面对失败。
总结经验,为自己之后的行为积累经验,是其成为前进的推力,而非阻力。
除此之外,我们更应该注意的还有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缺乏一个好的身体,那么一切都是空谈,一切都是虚无。
公元前117年,年仅二十四岁的霍去病去世,一代传奇名将就此陨落。
历数中国从古至今的名将,数不胜数,白起、廉颇、蒙恬、李广、卫青、霍去病等,但像霍去病这般英年早逝的却并不多。
少年英姿,气冲云霄,北击匈奴,却敌千里,霍去病向世人展现了什么叫作少年英雄。然而这一切却因为霍去病的早逝而戛然而止。对比霍去病的舅舅卫青、兄弟霍光,霍去病的确令人惋惜。
时至今日,提到霍去病,我们首先想到的不仅仅有其封狼居胥的功绩,同时还有其英年早逝的惋惜。因此健康真的很重要,无论何时都要注重身体的健康,维持一个好的身体。
上文提到五十岁的时候,要学会放下身体和心理的累赘;坦然面对人生之中的得失,那么更重要的还是要保持一个好身体。
尤其是五十岁的时候,大部分人的身体都开始走向一个衰落的阶段,身体机能的衰落,使得我们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渐渐力不从心,无法尽心竭力。
佛说:“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
生活在人世间五十载,所谓的人生七苦,我们其实大都经历了,或是自己的,或是亲眷的,愈是这般看淡人生,我们才会更加珍惜活着的每一分每一秒。
毛泽东曾赋诗: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我们应当立足于当下,尽可能地做好每一件事,都不会让自己有遗憾。而想要做好每一件事,那就需要一个完好健康的身体作为前提。
身残志坚的霍金虽然在坚持科学研究,在坚持自己的理想,但世人依旧在惋惜。如果霍金是一个正常人,那么他的成就或许会更高,世界科学可能会再向前迈一大步。
因此一个健康的身体,至关重要。
年轻时期有人追求爱情、有人追求金钱、有人追求浪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人最终都有一个相同的目标,那就是追求健康。因为我们发现,没有了健康,什么金钱、什么爱情、什么浪漫,都是过眼云烟。
没有了健康,即便白头偕老、儿女双全,也不过是在尘世间挣扎地活着。
什么是生活?什么是活着?我们要的不是续命般的活着,而是虽然平淡,但却平安的生活。
所以到了五十岁,就看开一些,得不到的莫强求,已有的且珍惜,好好经营属于自己的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享受生命的美好。
总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临近半百之岁,就应该有所顿悟,学会放下生活之中枷锁,解放自己,找寻自身的意义,寻求新的生活。学会坦然面对自己的过去,正视自己的未来,成功与否不是生活的目的,也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
同时还要保持一个稳定、乐观的心态,维持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样,我们才能够健康、快乐地生活着,才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享受生活。